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段会娟  梁琦 《软科学》2009,23(11):9-12
知识溢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知识的创新、扩散与积累都是在集聚体内进行的,集聚的存在也为知识溢出关联提供了产业网络基础,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不仅仅需要企业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更重要的是企业之间密切的互动联系。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以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溢出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子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异,测度影响因子与知识溢出效应的关联度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在企业知识溢出与模仿结构中存在向稳定性水平收敛的格局及模仿收益递减的趋势,形成创新与模仿的螺旋式演进模式。知识溢出效应除了与交易成本、时空间距有关外,与R&D投入总量、劳动力流动性、交易运输条件、知识溢出时滞、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厂址变迁等因素密切相关。R&D投入总量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差距、地区或企业之间的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显著负相关;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成正比,当企业知识存量差距等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时,知识溢出效应最大;知识溢出时滞、知识退化率与知识溢出效应成反比,而地区或行业的销售收入及该地区或行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之和对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实质性的直接影响。知识溢出时滞是由知识本身特性和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决定的,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的实施方式主要取决于产权制度的安排、政府对创新主体的保护和道德约束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流程创新溢出效应和产品创新溢出效应,并构建创新溢出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两种创新溢出网络的结构、活跃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其中功能地位的变迁.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其他产业存在溢出效应.从溢出方式看,流程创新溢出效应大于产品创新溢出效应,但两者差距在缩小;从创新网络看,流程创新溢出网络的活跃程度和效率要高于产品创新溢出网络,产品创新溢出效应在不断提高;但其他产业对于创新溢出的利用率较为有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虽然不是网络的中心,但是扮演着重要的创新源角色.所以应该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平衡创新和溢出、促进企业良性竞争以及鼓励企业主动采用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创新溢出.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22家企业339名管理者或研发人员的有效样本数据,本文分析了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意愿均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知识溢出效应对创新意愿的影响随着知识溢出效应的增强而变化,两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企业的研发新颖度在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企业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内部作用机理,不仅拓展了知识溢出和企业创新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有效增强知识溢出效应、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创新开放度对新兴企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向外部组织开放有利于提高知识溢出效应。以新兴企业为对象,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创新开放度(开放幅度、开放强度)对企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并重点探讨知识吸收能力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新兴企业创新的开放幅度和开放强度均对知识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开放度与知识溢出效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志启 《科研管理》2013,34(1):154-162
知识溢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一个突出现象,本文从企业衍生的视角,对知识溢出、知识流失、企业研发以及知识获取等要素进行动态的模型分析,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高科技产业集群中研发与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虽然研发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时滞性,会出现知识溢出的短期效应,即企业知识流失,但是创新知识具有累积效应,随着企业加大研发与学习投入,将会出现知识溢出的长期效应即产业集群中知识存量增加,每个企业都有机会获得和利用更多的外部知识,形成产业集群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高校研发活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本文采用知识生产模型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从1997到2007年全国和分地区高校研发对企业专利和新产品创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研发对企业专利和新产品创新均产生了显著的地理溢出效应;地区层面上,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校研发对企业新产品创新产生了显著溢出,而西部地区高校研发对企业专利创新产生了显著溢出;企业创新表现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格局;我国劳动密集型的经济运行方式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首先构建了企业创新的路径体系,将企业创新分为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知识和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综合绩效。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和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自主研发绩效显著,协同创新绩效不高;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降低了自主研发的弹性系数;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协调性不好。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超竞争环境中,知识已然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企业之间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知识创新成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战略抉择.从知识溢出的视角出发,以"领导者-跟随者"从属关系框架为基础,分析参与合作知识创新的企业的成本和收益情况,并将知识溢出效应计入合作知识创新的成本之中,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对合作知识创新过程中企业的得失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知识溢出效应及其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知识溢出和知识传播都是知识扩散的方式。知识传播是知识的复制,而知识溢出则是知识的再造。知识溢出过程具有链锁效应、模仿效应、交流效应、竞争效应、带动效应、激励效应。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认为,知识溢出和经济增长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知识溢出与空间集聚的双寡头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卓  陈晓剑  王荣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66-171
知识溢出效应是影响公司生产与创新区位选择的重要变量。本文在G-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纵向产品差异化的条件,认为公司的R&D活动是改善产品质量的产品创新,建立了一个三阶段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讨论各种知识溢出效果对公司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溢出影响着环保产业集群创新战略的定位与绩效,因此理清环保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集群创新绩效的提升。通过构建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与知识溢出等几组变量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宜兴环科园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环保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对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知识系统化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创新环境和企业网络结构则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屹  林周周 《科研管理》2021,42(1):168-176
立足于区域边界的内外部视角,将创新活动的知识资源划分为自有知识和知识溢出两部分,利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自有知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OLS回归结果表明: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溢出的影响显著为负;自有知识的主效应大于知识溢出,且二者在影响区域创新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先升后降;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除在0.25分位点没有显著影响外,在其他分位点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自有知识与知识溢出的交互效应在区域创新产出不同分位点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引入技术距离作为研究不同行业企业间知识溢出的关键途径,依据Klaus衡量同行业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模型,考虑综合吸收能力因素,提出和改进基于技术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并以管理咨询企业为应用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对客户的行业知识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评价,分析企业所处的知识环境、溢出影响因素和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提出促进知识溢出效应的方式,验证企业问通过知识交流能够发挥各自更大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杨皎平  侯楠  徐雷 《科研管理》2015,36(6):68-74
文章以集群企业间竞争程度为调节变量,以创新协同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为中介变量剖析了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数理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一方面知识溢出促进了集群的创新协同从而对创新具有正效应,另一方面知识溢出具有创新抑制效应从而对集群创新具有负效应,集群企业间竞争程度负向调节了知识溢出的创新协同效应,正向调节了知识溢出的创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区域创新网络内部的知识溢出效应,提出了知识溢出的市场调节机制,认为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市场将会对知识溢出进行调节,并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并且这种调节将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螺旋式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又对知识溢出、知识吸收这一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石琳娜  石娟  顾新 《软科学》2011,25(8):27-30
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对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进一步提出了提高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