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理论的兴起,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许多学者投入对其研究中,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最初的世界公民教育的思想因子逐渐地萌发和成长,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自1958年起,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陆续开展了四轮国际公民教育评估研究,历经迷茫求索、关键转折、坚定信心和稳步推进四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稳定的国际公民教育评估体系.从国际公民教育评估的发展及其变革历程、评估框架及工具的研发、等级评定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探究国际公民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认为未来国际公民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全球和本土、未来与当下并重的指导思想;社会重大变革成为强大的推动力;工具研发的情境化特征与推理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公民教育评价:背景、框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10月开始,澳大利亚每三年对公民教育进行一次全国评价。澳大利亚公民教育评价依据《共同和一致的学校教育国家目标》监控和报告学生成绩。相关组织制定了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详细范围,并提供针对评价的教师培训。公民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公民教育评价的整合性,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关系公民教育评价的成败,有效的公民教育评价会促进对公民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深化,这是澳大利亚公民教育评价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民主的社会氛围和发扬公民的主导意识,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进行公民教育。同时世界历史的教学内容同公民以及公民意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公民教育成为世界历史这一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公民、公民教育的来源和发展出发,从世界历史的教育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来探讨世界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教育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发展至今,国内学术界对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研究公民意识教育必须从公民和公民意识内容的研究入手,进而发展到公民意识教育研究。对目前"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概念界定和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整理,以增强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兴,英国中小学的公民教育也在此时开始得到重视。对两个公民教育演变历程、公民教育目标和内容、公民教育途径和评价等方面的分析,能够为我国的公民教育进一步良好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民主的社会氛围和发扬公民的主导意识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进行公民教育。同时世界历史的教学内容同公民以及公民意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所以公民教育成为世界历史这一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从公民、公民教育的来源和发展出发 ,从世界历史的教育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来探讨世界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理解教育在各国也蓬勃发展.澳大利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多方面力量推动的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多元文化理解到全球视野与全球公民的形成期,21世纪初至今强调跨学科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高速发展期.澳大利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与走向特点:强调实践层面的国际理解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建立了完整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这些都可为中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契合过程中,公民教育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领域.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形成了哲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全球化视野的公民教育观.本文对近十年来公民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对各个学科形成的公民教育观点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公民教育研究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小悦悦”事件、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我国的公民素质在一次一次挑战道德的底线,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公民意识欠缺等一系列公民教育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而一些媒体的失实报道也引起了学者对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的重视.该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公民教育和媒介素养的含义和内容,探究公民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关系,找出二者相互促进的最佳方法,分析了具有影响力的公民媒介素养教育资源,旨在为我国基于公民教育理念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荣安 《德育信息》2002,(10):65-72
培养良好的公民一直是全球性的教育关注热点。正如最近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表的一份关于公民教育的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所有社会都一直对如何使自己的年轻一代成为合格的公民和学习参与公共事务感兴趣”(Tomey-Purta,Schwilie &;amp; Amadeo,1999)。他们的观察实际是对20多个国家公民教育个案报告的分析总结。例如,澳大利亚的一章说,“积极的公民教育”在90年代转折期被强调为课程的主要目标(Print,Kennedy &;amp; Hughes,1999)。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后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其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初30年是公民教育沉寂阶段;改革开放30年是公民教育复兴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未来公民教育发展必然迎来新的局面。与以往公民教育相比,公民教育重点的调整将成为我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公民教育作为满足这一角色转变的时代需求融入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是我国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文章从公民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出发,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涵、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进行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实施公民教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与预期相悖的公民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公民教育的隐性缺位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周光礼教授在2009年秋季组织了一次公民教育问卷调查,原意是通过对来自不同家庭、地域,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的公民知识、社会公平、公民意识、公民态度进行差异性分析,以便了解公民教育的影响因子。本次调查共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内随机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答卷450份,调查对象来自该校9  相似文献   

16.
自二战后对多元文化研究兴起以来,其逐渐成为各国处理民族文化关系的重要理念,并进一步拓展到公民观中,为新时期公民观及各国公民教育开辟了新的视域.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并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公民教育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21世纪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研究主题方面,主要围绕中外公民教育的比较研究与理论译介、国内公民教育的内化研究以及公民身份的界定等方面;在研究主体方面,以高校教师、研究生和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在研究方向上,以思辨研究为主.文化的多元差异发展势不可挡,公民教育研究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视角,形成研究共同体;探索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不断提升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及公民教育之所以成为社会和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发展对参与这些发展的实践主体——公民的素质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这就是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公民教育要特别突出权利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建设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透析服务学习对公民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活、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建设都需要合格的现代公民,公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就因应了这一历史趋势。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实践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体悟,获得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感,也能让弱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世界公民教育,将给学生提供一种国际视野,这种国际视野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今天和正在筹备世博会的上海,更凸显其深远意义。现代社会城市化迅速,新农村建设也吹响了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冲锋号,这一切都吸引我们去关注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关注对这些公民与未来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胡少伟 《中学教育》2011,8(2):120-128
本文剖析了香港于回归前后公民教育的发展.因受前殖民地教育的影响,回归初期,香港中小学生的建构新国民身份教育进展不大;近年特区政府逐步加强推行公民教育.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在全球化的情境中,香港学校要以全球、国家和本土等三个层次向学生推行公民教育,以应对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学德育领域的延伸与深化:现代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学校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对公民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探讨层面,缺乏可操作性,且没有在中小学中真正实施.根据国际国内背景以及当今中国社会变革对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提出将公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并分析其缘由、内涵和实施步骤,探讨如何在学校德育领域将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以期能顺利推进公民教育,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