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按照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要求进行研究设计,主要从研究问题的确定,到如何选择因变量,自变量,以及如果编制测量工具,如何施测,选择被试等方面,论述了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过程.通过研究设计探究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从而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更好的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
界定了"模型认知"能力其及水平层次,应用Rasch模型开发和优化了测量工具.根据大样本测试数据对中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平均水平较弱,高一学生与高二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皆与高三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3.
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庭结构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探讨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抽取的赣州市765名城乡的中学生进行测量,同时对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其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进行调查,以便深入提示心理问题的根源。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家庭经济水平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P<.001),家庭结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较父亲的要大(其中母亲的为P<.000,父亲P>.05)。结论家庭经济水平及教养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肖余庆  李宗芸 《文教资料》2005,(21):157-159
本文介绍了色盲的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以及调查的结果及其分析,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团结协作精神.并以此大大激发了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科学态度对个体成长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对中学生尤其如此.然而我国尽管在中学理科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科学态度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未认真执行过,更缺少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此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做较为深入地探讨,并尝试编制一个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和十一个二级指标的量表,由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进行长期观察,然后将其行为归因量化从而获得对其科学态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任凯 《当代教师教育》2012,(1):35-40,47
课题以英国"学习能量"理论及其测量工具为主要研究手段,针对中学生undera-chievement即"成绩缺憾("国内学界统称为"学业不良)"问题,对"成绩缺憾"中学生的学习能量特点,及利用其来改善该学生群的学习质量和成绩进行研究。研究采用多种定量和定性手段相结合,探索如何将学习能量理念用于中国的教育环境,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最佳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理能力测量一直沿用习题形式。由于习题的呈现形式是已被抽象的物理情境,因而使物理能力测量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基于此,编制了原始物理问题测量工具并选取中学生进行了抽样测量。结果表明,原始物理问题测量工具不仅具有很好的信度与效度,而且能有效测量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要开好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单一教学模式,密切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合适的研究性课题,抓住学习研究这个核心,周密组织实施评价,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这是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新疆农村某九年一贯制学校4~9年级学生861人为被试,以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量工具。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学习焦虑程度普遍较高;心理健康差异性显著;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级增长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1.
唐君毅认为"科学"是自我对待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态度,它以"超越性"和"分析性"为基本品格。科学的态度是必要的,对自我走向理想的存在有着积极价值;但它自身也有种种限制,具有导致自我存在危机的可能性。科学发挥何种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将其置于"仁心"的主宰之下。他从存在论角度对科学的考察,为理解和反思科学及其与存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性与人文性课程价值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可以说这种矛盾和冲突较之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的矛盾和冲突更尖锐。具体表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冲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科学方法和态度与人文方法和态度的冲突。缓和冲突和矛盾的出路在于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整合课程价值观的建构。具体表现在知识、价值、主体性和现实生活等层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现代西方哲学,应该是批判地借鉴与吸收以发展自身。这包括确立高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批判精神,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作出比现代西方哲学更全面、深刻的思考,了解科学哲学的科学进步理论,把握科学理论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三、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经过上文实验、分析与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中学生科学态度评价量表》中的各个评价指标得到了我国部分科学教育界人士的认同与支持,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认识;而且统计计算过程科学严谨;指标覆盖了态度的三种成分,内容较为完整、丰富,因此在内容效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②经过样本测试,《中学生科学态度评价量表》与被试的物理考试成绩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与国外的《科学态度问卷》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这进一步说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③《中学生科学态度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它有三个层次的理论内涵,即:必须正确分析时代;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形成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掌握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形成了既符合时代又符合实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科学态度的教育可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论区分的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来较好地解释。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习;亲历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去做并体验相应行为的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利用观察学习培养科学态度,需要教师为学生选择好观察的榜样;利用亲历学习培养科学态度,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行为提供一致的后果。在两种学习中,都要引导学生对行为和行为后果进行反思,形成指导进一步行动的预期。科学探究活动十分有利于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着力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认识。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对于正确地认识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群体对待科学的态度及其与道德意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传播过程中,人们对科学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持有态度的强烈与否会直接影响着科学传播的效果,但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群体形成的对科学的态度是如何影响社会精神文化的诸方面的?社会道德意识是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伦理内核。研究科学传播中不同群体对科学的态度与其社会道德意识的关系,对探索科学进步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一样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择了1100名农民工为样本,调查了该群体对科学的态度及其与道德意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对待课程改革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去或不能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的却占一半以上;不少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进行探究教学时常出现一些偏差。对此,我们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为解决广大教师普遍反映探究课难上的问题,我们从教学设计层面和操作层面对教师教学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使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实施更有目的、有计划,能够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