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瑞宣与觉新分别是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和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的人物.类似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角色,使两个人在性格上有很多相同的特点;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氛围,又使两人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也使两者将相同的性格特点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文章通过瑞宣与觉新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对两者的异同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女权批评,通过阐释在<寒夜>女性人物塑造中的不同,以及小说叙述中的文本失真,分析出作家创作中潜藏的男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活着,永远的追问--关于余华小说《活着》的人性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小说<活着>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书写了一群普通人生活的历史情状,留下的更多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对现实生存意义的永恒思考.探究小说的人物性格与命运,从而引发与小说相关的话题,在追问与被追问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加本真更加严肃地去看待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183;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183;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183;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了美国小说家Joh Cheever的著名短篇小说<巨型收音机>里人物的性格和道德的堕落过程,认为这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6.
两天和六年     
李艳 《现代语文》2004,(5):32-32
非洲戈壁滩上的依米花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才能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但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却仅仅两天,它便同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六年的积蓄与努力,只为了两天的鲜艳,如此地漫长与短暂,但对依米花来说值,正因为花期短,才使它得到了永恒。那短短的两天,也就成了所有人心中永远的瞬间美景。虽短暂,却永恒。“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然而,精神却可以万古长存。无数革命先烈便是最好的证明:刘胡兰在刽子手的铡刀面前,从容不迫;张志新在“四人帮”的暴行之…  相似文献   

7.
周小飞 《文教资料》2005,(25):188-191
本文通过对威廉·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形式与所揭示的人物意识的分析,指出<喧哗与骚动>中作者从四个叙事角度成功通过不同侧重点的叙述形式向读者展示四个不同的意识世界.这样小说中的叙事形式与意识的重合使读者获得一种立体的视角,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去.  相似文献   

8.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历险故事姊妹篇".该文对比了两部历险记,认为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其实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即作者对自我理想人格的塑造.这两个人物是"合二为一"的,由此也能发掘出两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存在着从"自度"到"度他"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后者在借鉴前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把塑造人物形象放在小说的核心地位.蒲松龄在诸多"异史氏日"中向我们传递了有意为之的信息.在具体创作中,作者又让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采用直缀与横切交融的叙事策略,从而使得小说人物面貌出现了明显的新变.通过对二者有关人物关注度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文言小说进步的轨迹、发展趋势,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生命自古是人类永恒的思考母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灯常用以象征生命,形象地寄寓着人们对生之短暂与永恒的思考,在传统“灯”文化中,人们以力求生命在物质形态上延续,以及向往生命在精神层面上永恒的方式来实现生之短暂向永恒的转化,体现出了强烈的重生意识。此重生意识,带有明显为现世人生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两课”是教育部规定包括高职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两课”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外,还必须做到“六多”,即多看,多思,多记,多背,多写,多听。  相似文献   

12.
研究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六经皆史”论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他这一学术思想,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六经皆史”说是否是章学诚首创及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历史作用的评价。我们认为,“六经皆史”是章学诚的首创,这个史学思想既包含有积极因素,又有弊端,必须辩证、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史家章学诚,从史学发展着眼,提出"六经皆史","六经"是上古政典,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还强调"六经不可拟","六经"之意可以"师仿"等.这些认识,对人们进一步研究"六经"、探索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绩“古意”非泛泛的“托古喻今”,而是诗人借竹、龟、松、凤、桂的兴衰命运,兴寄对生命个体有限性的忧思和对自我生命存有的独特反思,寄托深远,颇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六个“为什么”是我国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六个根本问题。教师应把六个“为什么”融入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教材里,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促使大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其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现象之一的“八卦”文化,是巫史文化的产物,在早期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中国文字表意化的方法根据,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奠基。  相似文献   

17.
"转注"新释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是解决语言与文字矛盾的办法;"转注"则是解决文字之间关系的办法,是古人用字造字的指导思想,是后人用字解字和用字编字的办法,是一个历史的复合概念.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中的"三姑六婆",既是独立的人物形象,也在小说中发挥了重要的文学功能。这包括沟通小说的内、外空间,为特定的单元事件构筑场景;通过干预和改变女性的遭际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从外部角度切入女主角的日常生活,辅助塑造其形象,并影响她们的性格气质。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笔者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培养六联想,实现六突破”的方法--“由此及彼,突破思维定‘路‘”,“由表及里,突破思维定‘象‘”,“由静到动,突破思维定‘性‘”;“由数到形,突破思维定‘量‘”;“由形到数,突破思维定‘形‘”;“由反到正,突破思维定‘向‘”,对培养联想能力,提高思维素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