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张彩霞 《新疆教育》2013,(10):102-102
我校在课程建设思想指导下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快了学校在素质教育道路上的探索步伐。  相似文献   

4.
探讨校园化的作用,校园化的设计与塑造,实施综合整体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电大学生中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在课程设置中,显性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教育,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除在显性课程中的人生观、心理学等课程中有理论学习外,更多的锻炼与实践环节便是由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来完成的,所以隐性课程的开设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7.
8.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历来是教育的一大主题,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太多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升学率的提高,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教育现状,但课改始终是一个新的体系,还处于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初级阶段.在新的课改中,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甚至是教师,都应正确地看待课改问题,让课改真正能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而教室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基本空间。据统计,学生有70%的以上的学习时问在教室内。而许多年来,教室只是成为我们排放课桌、讲台的地方。尽管我们许多学校注意到教室文化氛围的渲染.在教室几个规定的角落布置了图书角、争章角、阅读角等.而往往这些也只是徒有摆设。长期以来。教室只是孩子上课、作业的地方,成了孩子们并不愿意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许多新内容,而潜课程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研究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潜课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受制度、文化、社会传统、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以至整个社会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普遍现象."升学率"和"考分"几乎成为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这种严重的"应试教育"偏向对基础教育造成的影响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2.
13.
一、提出推进素质教育二十年后,为什么教育专家还在呼吁“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可以说,我国提出素质教育问题几乎是和教育的拨乱反正同步进行的。经过20多年的推进但是效果并不尽人意。特别是近几年,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方面中小学升学竞争愈演愈烈,课改的春风似乎并没有吹散应试教育的阴霾,高中课改试验区甚至有“学生负担越来越重了”的说法。面对这种现状,很多有责任心的教育专家忧心忡忡。2005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同志撰文大声疾呼: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他表示,“搞了半个世纪教育,对今天这种状况很担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慧学习环境的形成,为高校课程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型提供了大好机遇。从课程教育评价视角构建课程素质教育活动的一般模型。课内实行唤醒、鞭策、激励等评价机制,以达到驱动课外完成课程自主学习目的;构建并执行课内驱动课外、课外学习成果充实课内的课程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最终将课程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一、隐性课程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已被许多学者意识到,1968年,杰克逊在其《班级生活》书中正式提出"隐性课程"概念,认为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了读、写、算等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观和其他的心理成长.前者是人们通常所知的目的明确、计划规范的显性课程;后者则是学校方面经由非学术途径,潜在地、无形地、间接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慧学习环境的形成,高校课程将面临从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课程目标及评价视角,对传统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探索课程素质教育活动的一般模型:课内行使唤醒、鞭策、激励等评价机制,驱动课外完成课程自主学习目标。通过构建并执行课内学习驱动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成果充实课内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最终将课程教育的素质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本位课程和地方本位课程而言的,它们不同于学科/活动课程、分科/综合课程、普通/职业课程等以课程内容或结构形式划分,它们主要是按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划分而成的。国家/地方本位的课程是由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聘请专家来决策,采用“研制——开发——推广”模式开发的,在学校通常以“必修课”的形式来实施。这些课程立足于国家(社会)本位、内容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课程的统一,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各种重要学科知识的基本深度和广度;地方本位的课程较之国家本位的课程只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学生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究竟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哪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反映到学生成长上还有哪些突出的薄弱环节?这些问题成为这次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雷 《天津教育》2007,(3):37-38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这一指导思想为学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为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新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开发家庭文化教育资源,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程加强课程研究的需要。广州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通过课题研究将“家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整合,与创建“学习研究型家庭”整合,与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整合,与学科课程研究整合,既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