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凡 《培训与研究》2009,26(1):24-26
本文概略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中英商业购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开展对比分析。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中商业购物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的制约条件排序不同,从而导致其采取策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索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分别用母语(中文)和外语(英语)在拒绝邀请、请求、提议和建议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以及差异。武汉某知名高校英语专业大二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参与了调查研究。基于其选择性话语填充和半结构式访谈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以交谈双方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为变量,本文进一步探究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表现出的母语语用迁移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在用中文和英文的拒绝言语行为中存在明显的相似性,访谈资料显示这是由于特定的中国社会文化影响了其在用英语进行拒绝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从而进一步确认了中国英语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美剧《绝望主妇》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探讨制约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的因素,即实施者的年龄、起始语、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进而得出结论:在对他人进行拒绝时,美国人使用直接拒绝与间接拒绝策略的情况具有相似性,但是比较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策略,同时美国人的拒绝言语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权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性别研究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Brown&Levison等人的礼貌理论为依据,采用Blum-Kulka等学者的DCT语篇补全测试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7.
文章基于礼貌理论与面子观,以"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形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辅助语调控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性别、英语水平等维度对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语辅助策略的选择都有一定影响。最后,文章就其原因做了实质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与他人的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到拒绝言语行为,但是为了达到礼貌的效果,人们都会通过委婉、含蓄、间接的方式去拒绝对方。论文基于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理论,深入分析了《武林外传》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和拒绝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文琼 《文教资料》2021,(4):18-19,3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用具体、形象、生动、说服力强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它所使用的语言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环环相扣、丝丝入理,堪称语言使用方面教科书类范本。本文讨论贾宝玉的大丫鬟袭人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拒绝言语行为能力是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以几所独立学院和一所重点院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为对象,探讨不同英语水平、不同地域及不同教育背景英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及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廖迪冠 《海外英语》2012,(9):253-254,259
通过检索近十年国内英汉拒绝语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模式、策略、教学和应用五个主题对纳入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国内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受试身份单一、研究类型比例失调和纵向研究缺失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虚假拒绝是汉文化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但目前对于虚假拒绝的系统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等西方经典语用学理论无法对汉文化中特有的虚假拒绝作出合理的解释。虚假拒绝在表现形式上是威胁面子的不礼貌行为,但本质却是礼貌的。礼貌有表层礼貌和深层礼貌之分,虚假拒绝是表层礼貌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Austin &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的礼貌策略和Leech的礼貌原则,本文对英语言语行为中的礼貌语用进行了探讨,以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曹永梅 《海外英语》2011,(4):230+232
该文对二语为英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拒绝时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实证性的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进行拒绝时存在着明显的语用迁移现象,但这种现象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5.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设计"面子"问题的行为.在不同的语言中,拒绝言语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交际风格上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日语和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对比,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徐婧 《文教资料》2011,(14):45-47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到了语用学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礼貌补救策略为框架,主要探讨交际者在实施直接拒绝言语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时是如何体现出礼貌原则的,旨在验证在实施言语行为特别是拒绝言语行为时,采用礼貌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拒绝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本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对美剧《生活大爆炸》第八季中所使用的拒绝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旨在于进一步了解拒绝言语行为,加深对西方语言交际和语言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与中国人作对比,考察了具有良好听说读写能力的欧美留学生能否用汉语得体地实施拒绝言语行为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姚颖 《文教资料》2012,(3):31-32
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是虚假言语行为的一种。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有时尽管拒绝者拒绝了请求者的帮助或请求,但并非真心拒绝。这种非真挚的拒绝言语行为是虚假拒绝言语行为。这种拒绝是出于礼貌或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开玩笑的一种方式。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具有虚假性、共识性、矛盾性和非公开性。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交中礼貌性的需要。这种言语行为是与中国特有的文化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拒绝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关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拒绝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如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很多。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可以从策略角度进行划分,据此我们可以对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在对“拒绝”言语行为在形式手段层面的表现进行初步探讨。了解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异同可以让教学人员认识到,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拒绝语等目的语中的习惯表达方式,还要加强对学生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以避免母语语用负迁移,提高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