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际效用递减”与学校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它和学校图书馆工作有关联。我们先用“收益递减规律”和“相对成本递增规律”来说明“边际效用递减”。收益递减指我们连续地把同单位的可变投入量(例如劳动)增加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其他投入量(例如土地)上时,我们所得到的产出量的增量———或称增加的产出量———是递减的。下面是荣获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保罗·A·萨缪尔森的试验报告:劳动单位(人年)总产量(蒲式耳)由于增加一个单位劳动而增加产量(蒲式耳/人年)0012000200023000100033…  相似文献   

2.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一九八)“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所宣传的一种反动理论。最初提出这种“理论”的是资产阶级的学者杜尔阁。以后马尔萨斯及其他许多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者,都利用这种“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3.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该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气体的压强,单位Pa;V-气体在给定条件下的体积,单位m3;T-绝对温度,单位K;n-物质的量,单位mol;R-摩尔气体常数,数值为8.314J·mol-1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知识主要是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土地面积单位的换算,解答有关土地面积的应用题。 “公顷、平方千米”是新的面积计量单位。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四年级学生对“公顷、平方千米”没有感性认识,从数学知识看“1公  相似文献   

5.
一、“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也称“边际递减效应”或“边际效益递减效应”,它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说“人们从获得单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会随着所获得物品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越是需要的东西,得到后越有满足感和幸福感;但随着需要程度的减弱,再得到同样的东西。其满足感和幸福感就会减弱。  相似文献   

6.
从生物的“重演律”(“发生学”)得到启示,有:思维“重演律”(“发生学”)、智力发育的“重演律”(“发生学”)、人的认识的“重演律”(“发生学”);对学生在校学习,有教学发生学原理: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应该让学生重蹈(retrace)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最关键的步子(greatstep),当然不能重蹈过去的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性步子;其中学习的循序前进可分为三阶段:探索阶段、形式化阶段和同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地积单位“公亩”、“公顷”以及“平方千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土地面积的计算及其单位间的化聚。教学重点:公亩、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化聚。教具准备:标杆八根;进率卡片;十米长测绳一根。课前准备:用八根标杆分别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三农”政策文本与数据之阅的关系发现:“三农”政策在何种程度上能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判定。三农”相关的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创新性:“三农”公共政策创新过程符合“核心—边缘”逐步完善的路径模型,在路径演进的过程中伴随着公共政策效益边际递减效应。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土地占有权、使用权与收益权等土地权益重新组合为政策创新硬核的确立,意味着新一轮从“核心”到。边缘”次第展来的“三农”公共致策创薪正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9.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逻辑学、哲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等学科对研究思维规律的启示,尝试提出“联结律”、“组织律”、“人本律”、“变换律”和“互动律”为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广告作为一种投资,与其他投入一样,同样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广告费的不断增加,广告费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开始时逐渐增加,但当递增到一定程度后,其边际收益就会逐渐递减,最终导致边际收益为零或负数,引起反向的效果。文章从广告投资的经济学依据为出发点,分析广告投资也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最后得出最佳的广告投资区间,为企业的广告投资提供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如何实现最优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已成为考验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的重大课题。基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论分析,提出“投资-结构-收益”理论框架,从边际收益的视角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逻辑与最优路径进行理论诠释。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资源配置中存在最优均衡水平,其前提条件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状态。区域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提升,可从加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宏观调控,转变区域政府人力资本投资观念,以及强化地方政府投资主体责任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从而将影响数字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结合归因理论、期望理论和意义建构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发现,“支持型”、“容忍型”和“抵制型”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不同类型数字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对“完全非理性型”数字化消费者分别起到“加速”促进、“递减”式促进和“加速”抑制作用;对“理性偏好非理性决策型”数字化消费者则分别起到“递减”式促进、无影响和“加速”抑制作用;对“完全理性型”数字化消费者均无显著影响;而对“非理性偏好理性决策型”数字化消费者则分别起到“递减”式促进、“递减”式促进以及“递减”式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文愈与李贺书①,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③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  相似文献   

15.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程从第二学段起安排了这块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在“运算律”内容的编写上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运算律”引出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突出了“运算律”的发生发展过程;二是减少了“运算律”纯技能训练的内容,突出了应用“运算律”灵活解决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讨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时,多集中在所有制的形式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土地“国有制”或所谓“皇族土地所有制”,没有“土地私有制”。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国有制”和“私有  相似文献   

17.
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于1911年提出了学习的三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他认为三定律中效果律是首要的。他说:“无热情的练习不会使事情变得完美,那种导致不快的练习无助于神经系统的增长。”因而他主张用效果律取代传统联想主义的频度律(FrequencyLaw),作为学习的主律。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土地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知识以及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节的教学目的是:1.通过实地观察和具体推算,使学生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亩、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2.能把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会解答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应用题以及单位面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指出:“如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出了面积的知识。 面积单位 测量土地主要是比较土地之间的大小。当然直观上也可看出哪块土地大,哪块土地小,但是这只是感觉到的东西,而没有揭示其间的数量关系。要揭示出这种数量关系,就需要在比较时,有某一块土地为标准,考察另一块土地是它的多少倍,这样不同土地大小的精确关系就可以得到。这也就产生了面积单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第七册“土地面积单位”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了解1公顷有多大,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