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林徽因诗歌受新月诗派的影响,讲究形式的匀整和谐。同时,在诗形方面又有着自己的风格,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三行诗节到十二行诗节在她的诗中都有运用,各种韵式变化使诗歌显得自然流畅。林徽因十分注意诗的节奏,在诗形的建构中,通过字数与句式的变化,求得动态上的平衡。林徽因的诗歌具有妖娆多姿的建筑美,达到诗形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诗行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特色。林徽因对新诗诗形的开拓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气”论以气之阴阳刚柔论作家的生命形态,深入探求作家伟大的生命价值和强健的生命活力,积极倡导作家的生命形态与其艺术风格的统一,充分展示了天、人、文同气相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的生命境界,这对当代文学创作、当代文论及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埙的诗歌理论表现在风格批评上是取向广泛,追求劲健与流丽的统一,在作品批评上则从法、骨、味三方面入手,并力求三者的有机融合。为此,他提出了锻炼与自然并重,博学与悟?结合的创作原则。这一切无不反映刘埙诗论兼容并蓄的多元取向,也反映了元代诗论各家互补、冷静公允的时代特点,预示着诗论总结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诗论中存在着许多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反映了现代诗人探索诗歌特性的各个侧面,主要有“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我生活着,故我歌唱”,“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诗是经验的传达”和“以哲理做骨子”等五种命题。对这些诗歌本质论的清理与论述,对于现代诗学体系的建立和当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不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讨论十分活跃。回归中国诗歌传统,重建新诗格律,是这期间集中关注的诗学问题。本在系统梳理这期间有关新诗形式问题的几次重要讨论的基础上,对讨论中有关新诗格律问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也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诗语言的"常"与"变"--兼谈小诗创作的当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考察现代汉诗语言“常”与“变”的角度出发,经由对大陆先锋诗歌及台湾现代诗发展中诸多语言问题的辨析,试图寻找“变”中求“常”,守护中求拓进的语言机制,进而追索其本质特征,并以对小诗创作的当下意义的思考,探求发扬汉诗语言传统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奥登作为英国20世纪30年代诗人的代表,在充满政治、经济危机的历史语境中采取不同于艾略特等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策略,以大众的语言赋思于诗.其十四行诗组诗<战争时代>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全面展现了3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与心理.深刻表达了对社会、战争的思索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30年代奥登的诗学策略.影响了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8.
吴红卫 《科教导刊》2019,(7):150-151
清代的晋商文化曾被晋商分为"晋南"、"晋北"两种类型。清代的晋商文化除了与明朝北部的边境贸易密切相关,还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建州女真、张居正、李成梁、努尔哈赤,这些名字表现出的民族纷争与彼此谅解,以及"祁氏之田"、剪桐封弟、狐突教子、割股奉君等,众多文化因素将晋商文化呈现得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思辨、创新、继承与融合是清代晋商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题材选择是魏晋诗,赋关系的重要方面,建安时代,以提纯学创作内容的学性和凸显学自身抒情功能为特征的体演进意识,与“雅好慷慨”的时代精神相交汇,使诗、赋创作以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为统摄,题材趋同现象普遍、突出;魏晋之际,诗、赋创作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而同题创作中衰,更为重视诗、赋题材之“异”;太康作家更为自觉地选择诗、赋题材,对“诗缘情”、“赋体物”有了更深刻的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