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三遂平妖传》中的“把”字句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分析了书中“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并将《三遂平妖传》中的“把”字句与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进行对比,探求“把’’字句从明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三遂平妖传》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反映了元末明初语言的发展状况。本文着重对《三遂平妖传》中有关系标志的因果复句进行研究,揭示其特点,以进一步了解复句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代早期白话材料,《三遂平妖传》是研究近代汉语尤其是明代汉语不可多得的资料,在汉语词汇史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全书语言质朴,主体上是流畅自然的明代口语,很多语言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三遂平妖传》中有一些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新兴词义。这些新兴词义,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新兴词义的抉发,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编纂修订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名本,钱唐人,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做的小说很多,可惜现在只剩了四种。而此四种又多经后人乱改,已非本来面目了。——因为中国人向来以小说为无足轻重,不似经书,所以多喜欢随便改动它——至于贯中生平之事迹,我们现在也无从而知,有的说他因为作了水浒,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那可也是一种瑶言。贯中的四种小说,就是:一、《三国演义》;二、《水浒传》;三、《隋唐志传》;四、《北宋三遂平妖传》。《北宋三遂平妖传》,是记贝州王则借妖术作乱的事情,平他的有三个人,其名字皆有一“遂”字,所以称“三遂平妖”。《隋唐志传》是叙自隋禅位,以至唐明皇的事情。——这两种书的构造和文章都不甚好,在社会上也不盛行;最盛行,而且最有势力的,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权威的一部大型汉语语词词典,但随着词汇学研究的深入,其书证晚出的现象便凸显出来,补充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的溯源和工具书的编纂不无裨益。《三遂平妖传》现存版本是国内孤本(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它反映的是明代早期白话,书中出现了一些比《汉语大词典》较早的书证,有的复音词用例还有比《三遂平妖传》更早的用例,我们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也稍作溯源,旨在为《汉语大词典》的溯源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6.
《平妖传》为元明间人罗贯中所撰,原题《北宋三遂平妖传》,初为四卷二十回,又名为《新平妖传》后经明人冯梦龙增补,变为十八卷四十回,其本成书于明泰昌元年(1620)即罗贯中死后约220年。①1957年我国古典文学出版社印行的十一万册,1981年1月江西豫章书社印行的五万册,以及苏联1983年翻译出版的五万册《平妖传》大概都是据此排印的。《平妖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北宋仁宗庆历七——八年(公元1047—1048)发生于贝州的王则起义。这在《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曹巩《隆平集》卷二十《妖寇传·工则传》、卷十九《王信传》、王(?)的《东都事略》卷六《仁宗纪》、卷六十七  相似文献   

7.
语气助词“时”在《三遂平妖传》中使用频率较高,我们参照甘肃天水方言,分析发现该词或用在“看”等表示行为的单音节动词后.表示一种尝试语气;或用于句末表示假设语气,其形式有“若……时”,“……时”。  相似文献   

8.
考察元、明长篇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等的创作历程,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特征,即:起初是说书人的“平话”;而后是“书会才人”予以加工、改写、再创造,成为“传”;最后由文化素养较高的作家改定,成为传世本.对罗贯中创作的《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进行考察,其结果表明,元、明长篇名著创作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历程.  相似文献   

9.
“三长两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其实它还颇有历史。《三遂平妖传》第五回有:“万一此后再有二长两短,终不然靠着太医活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有“将来我有个甚么三长两短.侄少爷又是独子,不便出继,只好请侄少爷照应我的后事。”  相似文献   

10.
一、把罗贯中当成小说家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罗贯中只是一个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杂剧作家,而根本就不是什么小说家。标明为“罗贯中著”的那些明代小说,人们早就看出许多都是冒名假托。至今被信为罗贯中所著的小说只有《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两种。所以只要证明这两本书并不是罗贯中作,罗贯中作为“小说家”的桂冠就应当被取消。  相似文献   

11.
一、“替天行道”的由来和含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是否曾提出这一口号,限于材料缺乏,我们不能确说。至迟在元代水浒戏中,“替天行道”就已作为旗号公开打出。《水浒》问世后,明代的一些作品如《三遂平妖传》,也提到“替天行道”,但未展开。只有在《水浒》中,它作为梁山的纲领,得到充分的描述。小说围绕梁山队伍的发生发展和最后失败,展示了广阔的画面,“替天行道”这一纲领贯穿全书始终,融汇到全书的情节中。把“替天行道”作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小说史上,罗贯中无疑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不仅创作了著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且还写出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以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此外,《水浒传》的成书,至少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近代汉语研究的薄弱环节——句式,贯穿穷尽式调查的方法,对《三遂平妖传》所见“得”字句进行了全面的数量统计和精细分类,以共时描写为主而纬以历时的比较,尽量挖掘出该句式在本书中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经过比较和论证,对某些既有观点提出了一些商榷性意见,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三遂平妖传》是元来明初著名小说、戏曲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书中“用的是明代初年的口语”.本文以国内孤本北京大学馆藏本为蓝本,运用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秉承穷尽研究的原则,对照当今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发掘并研究分析其未收录的词语,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发展,且对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遂平妖传》第一人称代词有11个,种类远比现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丰富,大多表单数:“我”“小人”;单数形式表复数的占所有复数用例的三分之一强,共四种方式;“我”“我们”表复数时既有排除式也有包括式,排除式多于包括式;“小人”“小人们”表复数时都是排除式。此外,除了“奴”“奴家”,还有较罕见的代词形式“奴奴”。  相似文献   

16.
罗尔纲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史学家,但他对《水浒传》的研究,虽然写过很多学术论文,提出过不少新的看法,却很值得商榷。1982年秋,他的《“水浒”真义考》在《文史》上发表,很多同志就撰文提出不同意见,而且有些意见十分坦率而中肯。遗憾的是,罗先生对大家的意见似乎很少考虑。两年后,他又发表了《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更坚信自己看法的正确性。罗先生从两部小说的三  相似文献   

17.
知识之窗     
《现代语文》2006,(5):45-45
《三国演义》的作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出生于元末,死于明初,大约在公元一三三0年到一四00年间。除了《三国演义》外,他还创作有四部通俗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部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也有研究提出,罗贯中曾协助施耐庵完成长篇小说《水浒传》。  相似文献   

18.
《三遂平妖传》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戏曲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书中"用的是明代初年的口语"。以国内孤本北京大学馆藏本为蓝本,运用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秉承穷尽研究的原则,对照当今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发掘并研究分析其失收的词语新义,对于汉语词汇史的发展,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成书时间:1522年(现存最早刻本) 特色之处: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之作。作家其人其文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与当时戏剧家贾仲明为忘年交。传说曾师事施耐庵,做过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幕僚。他在民间传说和讲史基础上,加工成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除小说创作外,罗  相似文献   

20.
最早的小说:《燕丹子》最早的纪实小说:《晏子春秋》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最早的武侠小说:《红线传》最早的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最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最早的推理小说:《包公案》最早的《水浒》本子:《忠义水浒传》最早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最早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最早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最长的古代小说:《榴花梦》最大的公案小说:《施公案》最早的章回作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我国古代小说之最@又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