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要以歌师(东郎)传唱方式进行“表演”的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被誉为是苗族始祖亚鲁王的创业史.《亚鲁王》通过独立场面的串连叙述方式、在叙述中主动诱引旁观者能动性的表现以及以性格动作展示情欲的本质特征呈现出了鲜明的戏剧形态.  相似文献   

2.
苗族史诗《亚鲁王》讲述了苗族英雄亚鲁一生的英雄业绩,其命运之坎坷、其性格之坚韧、其对手之凶残建构了史诗的发展脉络.亚鲁一生中拥有诸多对手,但其与兄长赛阳、赛霸的争斗才是贯穿整部史诗的主线.文章通过分析亚鲁英雄形象,在比较多篇《亚鲁王》异文的基础上,以英雄对手母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史诗蕴含的苗族“人类同源”的观念,并分析了史诗内蕴的麻山地区苗族传统的祖先崇拜意识,认为史诗是对苗族远古社会历史事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亚鲁王》传承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指出传承《亚鲁王》要处理好政府与民间、有形与无形、守"旧"与创"新"等几组关系,从维系传统文化氛围、保障东郎生计方式、创新传承途径等方面保障《亚鲁王》在麻山地区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金翠莲、宋玉莲唱“小曲儿”。阎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张惜惜本是唱“慢曲儿”的路歧人。白秀英演唱诸宫调《豫章城双渐赶苏卿》。杭州艺人说唱的“小说”《武行者》、《花和尚》、《青面兽》等和说讲的“讲史”《大宋宣和遗事》,后来都成了《水浒》的蓝本。  相似文献   

5.
《唱论》作者燕南芝庵首倡的“宫调声情说”是著名的曲学难题,是研治古代音乐与古代曲学的学者都难以回避的话题。从一定的宫调自身有无声情,《唱论》所言宫调是否就指元曲的宫调,《唱论》对各宫调声情的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宫调的声情与文本的文情是否一定一致等问题入手,得出结论:“宫调声情说”是古代音乐家长期实践的总结,不能够轻易地加以否定,同时也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毫无问题。就《唱论》而言,“宫调声情说”指词而不指曲,指单曲(词)而不指套数。  相似文献   

6.
就文化生态保护角度来谈《亚鲁王》的民间传承问题,则必须深入研究其既有的传承机制,着力维系其原有的文化氛围,细致、有效保护东郎的生计方式,同时亦必须设法增进当地民众对《亚鲁王》文化价值的体认。  相似文献   

7.
《唱论》作者燕南芝庵首倡的“宫调声情说”是著名的曲学难题,是研治古代音乐与古代曲学的学者都难以回避的话题。从一定的宫调自身有无声情,《唱论》所言宫调是否就指元曲的宫调,《唱论》对各宫调声情的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宫调的声情与文本的文情是否一定一致等问题入手,得出结论:“宫调声情说”是古代音乐家长期实践的总结,不能够轻易地加以否定,同时也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毫无问题。就《唱论》而言,“宫调声情说”指词而不指曲,指单曲(词)而不指套数。  相似文献   

8.
贵州麻山地区苗族的丧葬仪式围绕核心人物亚鲁王而展开,在开路仪式上唱诵的《开路经》、在砍马仪式上唱诵的《砍马经》构成史诗的主体内容,唱诵史诗《亚鲁王》是葬礼的灵魂。在苗族丧葬仪式上展演的活态史诗《亚鲁王》为我们探讨史诗的仪式起源问题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史诗的仪式发生说对于文艺起源的探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麻山地区苗族的丧葬仪式围绕核心人物亚鲁王而展开,在开路仪式上唱诵的《开路经》、在砍马仪式上唱诵的《砍马经》构成史诗的主体内容,唱诵史诗《亚鲁王》是葬礼的灵魂。在苗族丧葬仪式上展演的活态史诗《亚鲁王》为我们探讨史诗的仪式起源问题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史诗的仪式发生说对于文艺起源的探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古诗词新唱”的形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学生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中外名曲,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词新唱的必要性,然后将配曲《桑塔露琪亚》与古诗词《关山月》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新唱,最后提出几点将“古诗词新唱”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中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文学素养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歌唱和唱歌不仅存在创新意义上的差异,而且具有内涵和审美价值上的区别。在声乐训练中必须注重音乐感觉的培养,立足于二度创作的艺术要求,实现从“唱歌”到“歌唱”的飞跃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字正腔圆,是对演唱者唱好一首歌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演唱者将歌曲的内涵正确地表达出来,影响感染观众、听众的最基本手段.声乐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发音的准确到位,又要兼顾对歌曲内涵、情感的探究、理解与正确表达.使学生的声乐水平在短期内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就是要培养出能唱,能伴奏,有一定理论基础,能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人才,即强调“师范性”。正确处理歌曲应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要学习好声乐,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基本技术、演唱方法,但是学生自己在课下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初学、低年级不对自己的课下练唱还找不到方法,因此影响了学习的进步,本就学习声乐的练唱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要想教好民歌,必须懂得民歌;要想唱好民歌,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认真学习民族民间艺术.在声乐教学中,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然后要从气息方面着手,继而再解决“咬字、吐字“问题,同时还要学会舞台的造型以及舞台上的步法等等.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以情托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歌唱的放松     
美妙而松驰的歌声来自于放松。该文从练气和保持气息,以及歌唱通道的形成练习方面分析了歌唱中放松的重要性,提出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艺术中,想象通过唤醒神经递质的方式,把歌词静态的语言表象转化为各种生动的动态表象,从而在生理上调整机体歌唱器官,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歌唱状态,才能准确地表现歌词中内在的丰富情感。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混声唱法能让所有的声区统一起来,消除换声,从而得到更加轻松自如、优美流畅,并富于质感和穿透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V+颜色adj"这种语言组合现象古已有之,近期活跃在各大媒体的"唱红"、"打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唱红"、"打黑"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把它们与旧的"V+颜色ad j"形式进行对此,试图发现此类词语出现的语言学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