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彝族酒文化是彝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形式,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形态。本文主要从彝族酒的历史、酒的类别、特色酒具和酒的运用及功能入手谈彝族酒文化。  相似文献   

2.
毕摩文化与彝族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原始宗教即毕摩教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为一体的传统信仰,属于本土民族信仰的宗教。毕摩教对彝族人民的生活、风俗礼仪、精神气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构,被称之为“毕摩文化”。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酒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酒是彝族迎来送往、结交朋友、联络感情的桥梁;酒是彝族礼仪姻亲、谈婚论嫁的粘合剂;酒是彝族送死悼丧、排愁解闷、化解悲痛、医治心灵创伤的强心剂;酒是彝族调解社会纠纷、化解矛盾的最佳赔罪物;酒是彝族解除疲劳、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毒除菌的良药。无论从酿酒到饮酒的规矩,还是喝酒的酒具,彝族酒文化都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彝族传统禁忌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章以黔西北彝族地区曾普遍流传的传统禁忌文化为例,通过大量例证说明其对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揭示彝族传统禁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进而提出在当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对彝族传统禁忌文化传承与发展必须持有一分为二的思想和态度。  相似文献   

5.
对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的名称、流派属性、表演形式等进行客观分类,其具有娱乐性、祭祀性、风俗性及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风格和特点,也具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社会交往、社会教育等功用。研究认为,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是复述和再现历代红河彝族先民社会文化生活,是了解研究红河彝族社会生活的历史依据,是红河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遗产之一,对研究有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美学、艺术学的科学考察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同时将为文艺工作者从事舞蹈创作、表演、教学等多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36):60-61
彝族图案是彝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劳动生活中情感的表述。彝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汲取生活灵感,将生活习俗、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以符号化视觉语汇呈现出来,凝聚成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了民族情感和民族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充分利用彝族中蕴含的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为数学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将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置于当地彝族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其研究看,当地彝族传统节日虽在时间的推移之中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而内容越来越丰富,但祭祀仍是节日的核心。祭祀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化活动,至今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力。彝族盛行自然宗教,所祭祀的对象多元化,但对祖先的祭祀最为突出,蕴含了"祭之以礼"的孝道。  相似文献   

8.
红河流域是多民族共生的一个地区,彝族是其中古老的世居民族。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以稻作农业为核心,包括与之相联系和适应的村寨结构、宗族组织、信仰仪式以及生产技术、沟渠文化。建国前,稻作农业推动了当地彝族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马德清的长篇小说《厚墙裂痕》是一部以反映凉山彝族奴隶制度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小说共40万字,以独特的凉山奴隶制社会中的彝区生活为背景,描写了神秘的奴隶制度。奴隶制社会下的彝族人,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最后使奴隶制社会的"厚墙"产生了历史的裂痕,在新旧两种文化的冲撞中动摇在历史的深处,让人们在艺术的感受中走进彝族历史和文化。作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后,不仅受到了各民族读者的  相似文献   

11.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彝族的谱系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彝族的谱系文化进行了展示和揭秘,认为谱系不但是维系彝族原始血缘的纽带,而且是记载彝族历史的珍贵档案,最后谱系还是维护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有关天气预测的尔比是尔比中出现最早且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该类尔比是凉山彝族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对气候变化规律长期观测,总结形成的地方性知识,具有预测天气、灾害预警,并指导彝人因时因地开展生产等功能。用结构人类学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对气象尔比的结构进行分析,其表层结构是具有强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形式,深层结构则对应了彝族天人和谐的自然伦理和日常生活中遵循的道德伦理。对于气象尔比的研究与利用,将会保护彝族的口传文化,并促进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析彝族原始宗教舞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原始宗教舞蹈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舞蹈源于远古生产劳动、宗教祭典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彝族舞蹈。从其所表现和反映的形式和内容考察看:彝族原始宗教舞蹈,起初最明显的是为了娱神、祈年或祛鬼,或期盼五谷丰收,祝愿灵魂安宁或人畜康泰,因之向神灵祈求。彝族先民原始宗教舞蹈已经不局限于自娱性,而是发展到具有一定技巧的可供观赏的表演性艺术。  相似文献   

15.
水西彝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西文化进行梳理,透视其在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现状,提出保存和弘扬水西彝族文化对策思考,为打造区域文化特色、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做好文化支撑,是水西彝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6.
调研目的:了解彝族地区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云南省、四川省彝族地区的两所特殊学校,整群抽取126名智力落后儿童。结果: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不同居住地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显著(p〈0.05);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差异显著(p〈0.05);不同支持水平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1);支持利用、社会责任进入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模型(p〈0.01)。  相似文献   

17.
孝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点,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古代,中原的孝文化就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到周边少数民族,并被涵化成为其文化的有机部分,在本民族中产生着一种"文化力"的作用。《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赛特阿育〉研究》一书在这个方面视角独特,向学界展示了以董永传说为载体的孝文化,以及在历史上彝区的传播情形。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彝文典籍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理念,来源于先民天地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他们的自然崇拜活动中,不仅体现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更有着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彝族传统文化同样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彝族的兄弟意识、社会结构、伦理教育与女权现象中。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他们对水、日、月等自然万物形成自然现象崇拜;对虎、蛙等动物形成动物崇拜;对毕摩、苏尼等形成人物崇拜;对灶君、仓笼神、火神、赶鬼寨等形成多神崇拜。这些都是其宗教信仰的基础,报告通过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为调研地点,通过查阅当地珍贵的资料、欣赏传统节目,采访彝族老人来探寻其宗教信仰的种类及根源,以便更好的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中寻找与其他宗教的异同点,期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边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影响着民族的变异和进化,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不仅使维吾尔族和裕固族走上不同的民族发展道路,而且使生活在黄泥堡和肃南的裕固族在进化过程上体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它是裕固族民族过程的深层次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