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子语类辑略》是宋代语录体的重要语料。本文从比喻特色入手,结合语录体的特点,从喻体范围、设喻角度、现场取喻、句式特点等方面,考察了《朱子语类辑略》的比喻特色。  相似文献   

2.
《朱子语类》副词“旋旋”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旋旋”产生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3.
"不见得"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但在南宋时期它的用法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异。文章对《朱子语类》中的"不见得"用例进行描写、分析,认为"不见得"在该文献中主要表示概念意义,但已开始发展出情态意义,这是语言主观化规律作用的结果 。  相似文献   

4.
《朱子语类》是公认的宋代较有代表性的、较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是研究宋代语言的重要资料,但篇幅太长,不太便于利用。清代张伯行辑订的《朱子语类辑略》(以下简称《朱》)篇幅较短,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资料。笔者在穷  相似文献   

5.
《朱子语类》的“比”字句及其汉语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朱》的“比”字句,发现“比”能表示“平比”,“较比”、“差比”三种比较关系;与之相应,“比”具有三种词性:等比动词(比1)、一般行为动词(比2)和介词(比3)。同时发现,《朱》的许多“比”字句的结构形式可以用来佐证比2是比1向比3过渡的桥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华书局本《朱子语类》为底本,参校相关文献及朝鲜古写徽州本,从征引不确、文字讹误和句读失误三个方面撰成校勘札记十则,翼有禆于《朱子语类》的进一步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 “旋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8.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文章在比勘今存宋刻本《池录》、朝鲜古写徽州本、明成化本等各本异同的基础上,就"大小大、烦恼、浑沦、节掯、困善、潦草、秋采、提撕警策、偎风躲箭、絮"等方俗口语词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9.
《朱子语类》中的“问答”模式,展现形式多样,指涉内容丰赡。“问答”模式随问答主体的变化呈现出解惑式、考察式和启迪式三种不同的样态,其表述形态是“语”与“默”的交互更迭。具体有“语”之“曰”“怒”“叹”及“默”之“思”与“静”两种不同形态。“语”“默”更迭的内在意涵不但体现了朱子“言教”与“深教”的教学理念,而且彰显了朱子对儒家经典采取的“义理解经”和“切己体认”两种诠释方法的灵活运用。从一定意义上讲,“问答”模式中“语”“默”两种表述形态不仅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言说方式,更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表征着朱子理学思想形成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朱熹集理学之于大成,《朱子语类》中记录了不少佛学词语。朱熹讲学所使用的佛学词语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佛学与佛教文化对理学的形成和南宋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朱子语类》这一特定环境中,分析了"不A不B"型四字格词语的概貌、内部构成与意义表达及语用价值的表现情况,以理清这类词语格式的发展线索,有助于丰富汉语的词汇、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孙琴  唐韵 《贺州学院学报》2010,26(1):77-79,87
文章以《朱子语类》中的"不A不B"格式为考察对象,穷尽性搜索其中的"不A不B",分析其使用概貌,并对其内部构成与意义表达,及语用价值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语类》中副词原式与重叠式在语用上是有差别的,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语义的轻重不同,一般情况下,相同的意思,重叠式总归要比原式更重一些,主要体现为有的频率更快,有的程度更深,有的情态更切。二是语气的强弱不同,重叠式总要比原式语气更强。三是语境的白不同,原式较多地带有言色彩,重叠式较多地带有白话色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略"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对其用法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勾勒出程度副词"略"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从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观点和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相似文献   

16.
在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朱子语类》中挑选了12个口语词汇加以考察.旨在为《汉语大词典》和诸种近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修订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门人讲学问答的记录。文章通过对《语类》诛杀概念场中诛杀弒戮的描写,从而反映这四个词的面貌。考察结论是杀可以与诛戮连用,结合面相对较广,且杀戮义接近,但戮使用频率和覆盖面明显较窄,诛杀搭配接近。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中同义词非常丰富。本文选取辞书未收的词条或义项,并系联其同义词语进行考释,以管窥《朱子语类》中同义词的组合规律,促进汉语同义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全书的语言风格是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口语占主体,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在语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我们通过时<朱子语类>中的复音词的构词方式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宋代汉语复音词构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