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但在体育锻炼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造成某些损伤,本文对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作初步介绍。一、操作方法祖国医学认为凡病皆有虚实,或者表现为实证,或者表现为虚证,或者表现为虚实挟杂,因此,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也有补法、泻法之分,即为《内经》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针刺补泻手法运用地得当与否,往往关系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千金方》指出:“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亦曰:“凡用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异针刺和非甾体抗炎药两种治疗方法对兔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急性骨骼肌损伤造模成功的24只新西兰白兔分成4组:针刺组、给药组、针刺+给药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测不同时刻(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第1、2、3、6天)兔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来检验不同治疗方法对兔急性骨骼肌损伤疼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损伤后第一天三个治疗组血清PGE2值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针刺+给药组有非常显著性效果(P<0.01),三种疗法相互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损伤后第二天,各组血清PGE2显著性降低(P<0.05);非甾体抗炎药组和针刺+给药组血清PGE2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三种疗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损伤后第三天特异针刺治疗组血清PGE2的值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组和针刺+给药组血清PGE2的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疗法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异针刺和非甾体抗炎药均可降低兔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疼痛程度,两者具有相同疗效;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有优于两种疗法单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急性腰扭伤是运动员中常见的伤病。腰部损伤的治疗手段很多,有针刺、局部封闭、理疗、按摩等。从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以针刺的效果较好。在古代针灸书中就有“腰背委中求”,“腰连腿痛腕骨针”等记载。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远道取穴,如取手太阳小肠经  相似文献   

4.
不良生活习惯和伤后康复不佳导致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已经成为当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诱因及外治(非内服药物治疗)手段,探究其干预手段的疗效,由病因入手,研究最佳干预方法。综合研究表明:(1)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因包括:骨骼肌及筋膜外伤、风寒入侵机体、慢性劳损、局部肌筋膜慢性炎症损伤等;(2)目前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康复的方法主要以针刺和温和灸为主,本文纳入针刺治疗和温和灸治疗有效率高达89.5%和100%;(3)其发病的常见部位为腰背部及肩颈部,不同部位、不同病因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复合治疗方法比单一手段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特异三针治疗大腿后群肌损伤疗效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医阿是穴和齐刺治疗法的针刺原理,应用特异三针针刺法对136例大腿后群肌损伤病例进行治疗,痊愈和显效率达89%,总有效率100%。治疗中不影响训练,并且伤后即刻就可进行治疗。治疗操作简单,伤员痛苦小,疗程短,有效率高,是治疗大腿后群肌损伤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对运动中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名体院学生在运动负荷中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其中 1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 3周的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结果显示 :3周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后 ,实验组在运动中的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脉压差变化不明显 ,表明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降低血压 ,提示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可能成为提高运动中心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特异针刺对兔急性骨骼肌损伤血清疼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只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造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损伤后自然恢复;B组为特异针刺组,损伤后即刻、第1d~5d在损伤部位施以特异针刺治疗,1次/d,每次1.5min~2min.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第1、2、3、6天采血,用酶联免疫法测试不同时间血清前列腺素E2(PGE2)、五羟色胺(5-HT)和组胺(H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损伤后第1天特异针刺组血清PGE2显著性的降低(P<0.05),血清5-HT显著性的降低(P<0.01),血清HA的值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损伤后第2天,特异针刺组血清PGE2、5-HT和HA值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在损伤后第3天特异针刺组血清5-HT和HA的浓度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血清PGE2的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损伤第6天,两组测试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而见,特异针刺疗法可有效降低兔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血清PGE2、5-HT和HA等疼痛因子的浓度,减轻损伤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福如海 《武当》2008,(3):51-51
拔火罐 火罐有竹制、玻璃制等多种,本法在民间很常用,多与针刺配合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  相似文献   

9.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与针刺穴位对中老年大鼠腹部脂肪、体重、体长、腰围及Lee’s指数影响的变化规律。选用32只 16月龄雄性SD健康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运动训练组、针刺穴位组和运动针刺结合组 ,均以普通饲料喂养。运动组大鼠在动物跑台上进行跑步训练 ,每日下午 6点~晚 8点进行。据BedfordTG等的研究采用速度 2 0m/min ,坡度 5°(相当于 6 5 %~ 75 %VO2 max)训练 ,持续时间从 2 0min/次开始 ,逐增加至 6 0min/次 ,每周 3次 (隔日 1次 ) ,共12周 ;针刺组大鼠在动物固定器上仰卧位 ,选穴后三里、天枢、中脘、阴陵泉 (两侧交替轮换取穴 ) ,32号 1寸毫针刺入3~ 5mm ,接通电针治疗仪 ,低强度刺激 (频率 10Hz、1 5V的连续波 ) ,以不引起肌肉颤动为准 ,留针 10min ,每周 3次(隔日 1次 ) ,共 12周 ;运动针刺结合组大鼠采用运动训练与针刺穴位两项交替进行 ,每周各 3次 ,方法同运动训练组和针刺穴位组 ,共 12周。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进食、水量 ,测体重、体长及腰围 ,计算Lee’s指数 ,并观察大便质量、睡眠等状态 ,实验结束后剖腹称重腹内脂肪量。结果表明 :运动针刺结合的减肥方法对大鼠有良好的降脂、减重、缩腰的作用 (P <0 0 0 1) ;单一的针刺减肥具有减重、降脂、缩腰作用 (P <0 0 1) ;单一的运动减肥  相似文献   

10.
对运动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治疗方法不少,中西医各有其道,但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的体会,认为采用针刺人体某一特定穴位的方法,能够产生特别令人鼓舞的疗效。这种疗法的特点是:1.见效快。大都在针刺后数小时之内即有显著好转,对某些轻伤者,甚至可达到即刻止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刺疗法,对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软组织损伤,较之其他疗法,具有廉、简、便、效的特点,因此在运动创伤的临床上广为应用。我们在针刺经络穴位传统疗法的基础上,针对胫腓骨疼痛的发病机理,在疼痛局部寻找出专治此病的敏感针刺点的电针疗法曾对我院73、74、75各年级学生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记录完整追踪观察三年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和两种传统减控体重方法——缓降法和急降法对实验大鼠体重、体脂和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针刺组、缓降组和急降组,应用动物跑台实验模拟运动员日常训练,检测四组大鼠的体重、体脂和负重游泳力竭时间,并采用ELISA法、蒽酮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组、缓降组和急降组大鼠的体重、体脂量和脂体比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急降组大鼠的体重、体脂量和脂体比显著低于针刺组和缓降组(P<0.01);针刺组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高于空白组、缓降组和急降组(P<0.01),缓降组和急降组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P<0.01);针刺组大鼠的血清CK和LDH含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缓降组和急降组(P<0.05,P<0.01),空白组大鼠的血清CK和LDH含量显著低于缓降组和急降组(P<0.01);针刺组大鼠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缓降组和急降组(P<0.05,P<0.01),缓降组和急降组大鼠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P<0.01),急降组大鼠的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缓降组(P<0.05)。结论:针刺有显著的减重及消脂效果,并对实验大鼠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睾酮含量有积极影响,说明针刺可使机体运动能力显著提高,而缓降法和急降法则使机体运动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陶胜国 《精武》2013,(36):148-148,150
观察针刺落枕、后溪二穴同时配合患部运动治疗大学生运动员落枕疗效。方法:将80例大学生运动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实施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加外敷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1次治愈率77.5%,对照组1次治愈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程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法和实验法,对针灸疗法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进行简单反应时、唾液pH值、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测定,对60名健美专项的学生训练前后针灸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点压穴位、针刺、艾灸、拔罐法等不同疗法,选用不同穴位,都能够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但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01,(6):24-24
大小周天针刺治病法是在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关元等特殊穴位,并施以作者本人独创的调气手法,快速打通大小周天,以调节人体阴阳,治疗疑难疾病的独门绝世针法。  相似文献   

16.
蒋维明 《武当》2001,(5):18-18
针刺大小周天治病法是在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关元等特殊穴位,并施以作者独创的调气手法,快速打通大小周天,以调节人体阴阳,是治疗疑难疾病的高级针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腓肠肌钝挫伤的大鼠随机分为即刻组、针刺治疗组、自然愈合组。针刺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疗法,自然愈合组不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肌卫星细胞核数在大鼠伤后第2天时达高峰,而自然愈合组在伤后第4天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在损伤后第1天、第2天、第4天,针刺治疗组大鼠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均比自然愈合组多,且在损伤后第2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促使活跃期提前出现,促进肌肉再生,加速损伤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多发运动创伤病。对此病的治疗手段不少,但疗效不够理想。笔者由1980—1989年采用针刺加拔罐综合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性别:男性:61例;女性:43例;共104例。年龄:18—62岁。病程:3周—16年。疗程:3次—30次。其中运动员58例,教练及过去当过运动员已退役20例,其他26例。有明显受伤史36例,慢性劳损51例,风寒刺激所致9例,原因不明8例。  相似文献   

19.
合刺法是祖国医学中记载较早的一种针刺手法,又称合谷刺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这是从五脏应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五种刺法,即五脏刺[1]。其中合刺法为脾之应,主要治疗治疗肌痹。笔者在近10年治疗运动创伤的临床实践中,对这种刺法进行了改进,将之用于治疗各种肌肉拉伤,收到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肘关节挛缩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属于祖国医学“筋急”、“筋挛”、“关节强直”的范围。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中医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这一类病人,收到较好的效果。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16—25岁。诊断标准:肘关节有过脱位以及附近有过骨折或肘部软组织有过严重损伤史,现肘部有肿胀,挛缩,屈伸功能受限,活动范围在40°以内。其中损伤类型为单纯性软组织损伤9例;桡骨头骨折3例;尺骨鹰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