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狮山     
郑媾瑶 《小火炬》2020,(2):31-31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在重阳节这天,会用登高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而我们也喜欢登高。离我家不远处有座狮山,重阳节这天,我们决定徒步登狮山。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福寺门亭,亭子高约七米,有六根赤红色的柱子。亭子里摆着长石凳,供游人休息。  相似文献   

2.
古今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的佳作,诗人写重阳、写登高的原因,源于一个神话传说。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节日,登高本应给人带来喜悦之情,但是中国古诗却多是悲伤的主题,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  相似文献   

3.
李蔚老师     
那年夏日的一天,我几乎没费多少打问,就在偌大的兰园家属区找到了李蔚老师的家。竟然将近三十年没有见面了,我和老师促膝而坐,真是有说不完的离别之苦,道不尽的思念之情,不知不觉已到傍晚,我们便一同去兰园散步。  相似文献   

4.
思念     
寒冬已到…… 我坐在桌前仔细端详着奶奶的照片,我又看到了奶奶那慈祥的微笑、朴实的面孔……此刻心头涌起的是对奶奶无限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给父母     
傅聪 《新读写》2009,(7):44-44
这两封信,都是久别的子女写给父母的。傅聪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异国他乡长期漂泊,佳佳则是父亲柏杨因政治原因入狱八年才得以探视,但他们对父母强烈的思念之情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这两天,天天在思念家乡。我的家乡贵州,正在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冰冻灾害。受灾人口600万,所有高等级公路全线关闭,机场、车站滞留大批旅客,全省“二级停电”。远隔千里,虽帮不上忙,但思念之情,焦虑之意,难于言表。  相似文献   

7.
前两天,三岁的儿子随外婆回老家小住,中途打来电话,细心地安慰他妈妈:“放心吧,我不闹盘。”幼稚的声音,偏做出这样成熟的样子,不觉让人忍俊不禁想象电话那头孩子歪着小脑袋,一脸认真的样子,不觉怜爱之心大起,而思念之情顿生。好一个扰人的娃娃!  相似文献   

8.
“什么员我都敢当,什么长我也当不了” 每当枝青叶绿时节,我就倍加思念我的良师益友刘绍棠。特别是近来,在纪念刘绍棠逝世10周年的日子里,这种思念之情变得尤为炽烈。  相似文献   

9.
焦江方 《神州学人》2003,(2):14-14,21-22
2002年12月初,初航在一份自述材料中表达了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之情。材料部分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诗国的光辉里,有一朵彩霞,我们姑且称为念亲怀远诗。此类诗歌中,有这么三首,均落笔对方,巧借想象,通过撷取感人的细节,传达出悠悠不尽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写张生的思念莺莺之情,一个写杜丽娘的怀春之情,"草桥惊梦"是全剧的高潮,是剧中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游园惊梦"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是杜丽娘"情"的解放的开始。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段带给读者无穷的韵味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2.
王晨 《文教资料》2006,(30):169-170
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吟咏就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缺少诵读,就无法感受古诗的音乐美,也无法感受蕴藏在这种音乐美中的诗人情感。本文从古诗的特性出发,阐述了诵读和吟咏的重要性,细致地分析了诵读和吟咏的区别,并着重介绍了古诗中诵读和吟咏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在分析字的结构后,我让学生用“情”字组词,学生纷纷举手。一学生兴奋地站起来高声说:“我会组词——爱情。”教室出现了一阵骚动,有的学生捂嘴偷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指手画脚……我愣了,微笑的脸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厉声说:“不要胡思乱想,另外组词!”学生们规规矩矩地静下来,接着组词:事情、情况、情节……一张张小脸索然无趣。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歌中,“断肠”一词多用来形容悲痛到极点,表达极度思念之情。关于此义,有一个凄惋的传说。传说东晋时有个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峡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着船走了数百里还不肯离去,后来跳到了船上,气绝而死。剖开它的肚子,只见肠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后,内心十分不忍,命令把这个手下人革职不用。  相似文献   

15.
窗前情思     
假期里的一天,我在散步时不知不觉来到了朝思暮想的校园。昔日热闹的校园此时却是一片沉寂。栽疾步走到教室前。隔着玻璃窗望去,教室里空荡荡的。我的鼻尖顶着玻璃,心底不禁涌出一股对同学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一季清明     
陆琳琳 《新读写》2014,(4):30-30
读作者的文字,一种凝重感油然而生,想起龙应台的《目送》,所谓亲人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人生有聚就有散,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特别是在清明这样一个思故的日子里,思念之情更难抑制。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相似文献   

18.
历代诗人在登高诗歌的创作中,不断注入新的情感,使登高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多元。下面以唐诗为例,稍作归纳。一、表达思念之情这是诗人在登高诗中表达最多的内容,当然思念的情感又因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人类真切而普遍的情感,是这首诗歌成为登高怀人、客中思乡的典型。“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江楼月》)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通篇都道出双方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寓景于情,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动人的景色,比实写景色更丰富、更动人,从而表现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此外,诗人们在登高之际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此诗写离愁,写得风华流转,情致婉转。不但写女主人公无心凭栏远眺,而且连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伤感。纪昀评价此诗是“艳体之不伤雅者”。  相似文献   

19.
可惜我没有     
本文作者是一位刚结束瑞士7年的留学生活回到祖国的学子。他的父亲在其到瑞士求学1年多之后不幸故去。回到家乡,想起父亲种种,百感交集。作者以此文表达一个普通游子对家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牵着儿子从托教所经过,总会有好多双眼睛盯着我们,我能从那一双双眼睛里看到失落与羡慕。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和同龄人一样聪明、优秀,但我常常发现他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发呆。班上其他一些留守孩子总会在日记中向我流露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小小却一次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