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了平等、自由的信息表达与交流空间,涵养了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激发了大学生的政治表达热情,强化了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加速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但是,由于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与虚拟性,也使得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产生了诸多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是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社会群体中最具活力、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思维方式乃至价值取向,网络在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巨大、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呈现出多元化、易变性和复杂性的趋势与特点。如何引导大学生摆脱网络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培育其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大学生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信息全面化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然会受其影响,关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主要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成因及提高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的途径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信息素质是人们在学习、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趋势以及应对的措施。运用信息网络改革,创新高校教学模式,培养健全网络人格,树立正确网络心理观念,有效解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网络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型学习。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网络教育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借助图文声像并茂的视听感官综合刺激,使产生于认知基础之上的自主型学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在给大学生带来信仰淡化、迷失、多元化等一系列信仰问题的同时,也给高校信仰教育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基于以上两点,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式:探究方法,实现传统与现代信仰教育方式的有效结合;系统规划,实施全方位的网络信仰教育;发挥优势,建立复合型的网络信仰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政治认同关系党和国家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与政治资源。新时代网络舆情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既产生了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为此,在复杂多样的网络舆情境遇下,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的政治选择,深化其政治认同感,党和政府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加强网络主流价值引导,增强政治认同的牵引力;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增强政治认同的感召力;完善网络舆情制度建设,强化政治认同的保障力;加强网络内容规制,塑造政治认同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网络等新媒体日益兴起的现实,针对网络信息量大、快速便捷、互动交流等特征,通过以"新"引人,占据思想引领的制高点;以"媒"为介,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新"带"旧",在新载体中体认传统价值等方式,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网络成为表现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要平台。高校除教书育人外,是大学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场所,有责任做好意识形态教育。需创新路径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积极营造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氛围,加强网络监管,引导创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网络同步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必然带有网络时代的深刻烙印,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当代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点与行为方式,高校要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阳光、健康的心态,开发自身潜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巨大,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师以及教育方式等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16.
杜丽华 《文教资料》2010,(14):211-213
面对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冲击,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创新,主动出击,拓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空间渠道.使网络文化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深入,网络环境下英语泛在学习逐渐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英语泛在学习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具有泛在性,泛在学习成为新的英语学习方式。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逐渐转变,教师如何把课堂英语学习资源转化为适合学生泛在学习的资源,以及了解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行为的变化和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成为当代英语学习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着重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构想。  相似文献   

19.
20.
心理阻抗是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过程中个体产生心理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道德接受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模糊、学校道德教育的错位与失误、大众传媒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弱化等。只有培养大学生自觉的道德社会化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道德心理调节,同时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实现途径的干预,才能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