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长跑业余训练已近专业化。了解中长跑项目技术特点,科学地选材,钻研提高专项能力的方法和手段,控制运动负荷以及过度训练后的体质恢复与营养的合理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特点是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 这在训练中也加深了机体的疲劳。如果疲劳不能很快地消除,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疲劳的消除提到重要的位置。恢复是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也就没有提高。在以往的业余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只是把训练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疲劳的消除,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跟着疲劳走的被动训练,无法保证中长跑训练的高强度大负荷,不可能达到和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同时,将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无法使青少年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本文从多层次浅谈青少年中长跑的疲劳产生原因及机能恢复手段和营养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中长跑训练后疲劳消除的营养恢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长跑训练后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营养恢复方法与手段,旨在为从事中长跑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秦雷 《精武》2013,(36):21-21,23
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中长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又容易引起运动疲劳的田径运动项目,因此,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训练非常重要,是中长跑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中长跑运动性疲劳的机理,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业余田径训练中,中长跑占较大比重。如何提高普通高校中长跑训练水平,一直是我们从事中长跑训练所考虑和探索的核心问题。为研究高校中长跑训练,本文从高校训练特点、学生的基础成绩、素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生物学角度依据各个项目的供能特点,对提高高校学生中长跑的训练水平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校是国家教委批准招以高水平运动队学  相似文献   

6.
马绍帅 《体育世界》2010,(10):39-40
中长跑训练是大运动量、大负荷的训练。它容易引起机体的疲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进行阐述,认为恢复是中长跑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后的恢复与训练负荷有着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体能恢复是中长跑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之后的恢复和运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从原因到解决方案,阐述青少年长跑训练之后体能恢复的相关措施。一、中长跑疲劳产生的原因1.肌肉疲劳。中长跑属于中等强度、持续时间长、运动量大,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为辅的混氧项目,鉴于项目特点,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由于ATP、CP等消耗,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产生大量乳酸,使运动员产生疲劳、酸痛等  相似文献   

8.
聂鸣琨 《体育世界》2014,(11):84-85
中长跑训练是大运动量、大负荷的训练。它容易引起机体的疲劳。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进行阐述,认为恢复是中长跑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后的恢复与训练负荷有着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界女子中长跑,1986年以后进入了新老交替的阶段,4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及部分奥运会、锦标赛冠军相继挂靴。 中国女子中长跑训练,在深化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及时地吸取了男子中长跑训练的成功经验,又密切结合女子的生理机能和训练的特点,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把训练、恢复、营养、科研和管理溶为一体的训练道路,促使女子中长跑运动水平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 1987—1993年,在5次重大国际比赛中,共得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3枚,7人进入前八名。在第七届全运会上6人14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和世界青年纪录,涌现出王军霞、曲云霞、张林丽、吕忆、王媛、陈学慧、曾玉英、张玉梅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员。 经过6年时间,我国女子中长跑逐年大步跨上新台阶,3个项目登上了世界顶峰。从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分析,有如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元淑萍 《健与美》2022,(7):138-140
在中长跑训练中,途中跑训练是十分关键的训练内容,对于运动员来说途中跑的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长跑的最终成绩。因此在组织中长跑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提升运动员的途中跑技能水平,保证途中跑训练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文章将从中长跑项目运动训练特点出发,从专项训练以及身体姿态调整等角度探讨如何提升跑者的途中跑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地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提到重要的位置。本文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中长跑训练后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主要因素,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和业余青少年训练的现状,从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运动训练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营养补充与运动训练实际需要、运动员自身的需求的关系,为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做好队伍的训练监控,指导运动员合理营养膳食和积极恢复。并结合营养补给的情况以此来指导教练员科学训练,同时结合运动训练安排来合理安排营养补充的时间,以保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状态,能较好地完成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中长跑的训练主要由有氧训练、有氧和无氧混合训练、无氧训练三大部分组成,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尽快提高中长跑成绩,必须进行无氧训练,无氧训练所产生的成绩应建立于混合训练的转换,转换的效果又建立于有氧训练的基础。有氧训练是中长跑项目的重要因素,是由中长跑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要保证运动器官有足够的能量储备,有迅速消除代谢产物的能力,以及通过训练提高内环境的机能稳定性。少儿中长跑训练,应主要从有氧代谢训练入手,因为有氧训练是提高无氧训练能力的基础。2 多课次训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女子5000米项目金牌获得者山东省中长跑运动员姜晓丽的赛前训练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安排、训练计划的实施及恢复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山东省中长跑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训练规律,提出我国中长跑项目的赛前训练方案:坚持从实战出发划分赛前训练时间,重视多种手段的恢复性训练,以专项素质训练为主,突出速度耐力与冲刺能力及速度力量的训练,及时发现并消除运动员机体与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5.
五、独树一帜:土洋结合 中长跑是我国长期落后的项目,以致于使人认为,这种体能类的周期性项目,中国人就是不行。 马俊仁不信这一套。他决心带领马家军跃上中长跑的峰巅。10几年来,他从中学到省队,几经挫折,不畏艰险,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在队伍的管理、训练、比赛、恢复、营养等方面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秘密武器”。被人们赞誉为“马氏训练法”。 马俊仁说:“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反复研究、探索,广泛吸收了国内外中长跑训练方法,最终形成了属于我自己的独特训练方法,这便是以长带短,以短促长整体提高耐力、速度、水平的综合训练方法,使队员从800米到马拉松,人人都是多面手,其次。便  相似文献   

16.
从生理的角度把握人体在中长跑运动项目中机能变化的特征,结合中长跑运动的节奏性规律,从而实现锻炼中长跑运动员的节奏感。对于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科研成果,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完善训练理论,指导并制定长远的战略性训练计划,都有着重要价值。本文通过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从人体在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特征寻求研究的突破方向,以便实现生理学和训练学的有效结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我练中长跑,在途中跑后半程总是出现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感觉心肺能力还可以,就是腿部肌肉力量差,请问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训练中肌肉力量不足,除了在训练和个人素质上寻找原因以外,营养上还应更注意训练中补糖补水和运动后恢复的问题。中长距离跑步训练消耗大量能量,并常常出汗很多。因此首先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和能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正>一、青少年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特点作为对速度和耐力要求较高的田径项目,中长跑比赛时间长、跨度大:从1k m的几分钟到马拉松比赛的几个小时,日常训练时间更是成倍增加。各单项训练时的供能方式不同:距离越短的中长跑项目  相似文献   

19.
陈志荣 《中华武术》2018,(12):35-36
中长跑训练是一项体能性耐久力运动项目,具有负荷量大、训练内容单调枯燥等特点,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易产生恐惧和倦怠感,且严重影响着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效果。为此,我们把心理训练融入到中长跑各个训练时期,全面把握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不断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从而高效完成中长跑各项运动训练目标任务。本文结合运动训练的实际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心理素质训练"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从事校园中长跑业余训练20余年,深刻了解中长跑业余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训练方法。中长跑除了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运动员的营养补给也需要加强,不但要注意平时一日三餐的膳食营养,更要重视训练前期、中期、后期运动营养补剂的补充。要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合理摄取营养补剂,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