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国内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线索问题的研究,古代教育史有儒家教育,劳动人民教育或教育的阶级斗争的单主线说,养士教育,平民教育和世家学术传承的多线索说,统治阶段教育与人民性民主性教育的主次线索说,近现代教育有教育现代化单主线说,资产阶级新教育,半封建教育和半殖民地教育的多线索说,新民主主义教育和民国教育的主次线索说,资产阶级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主次线索说。正确把握中国教育史发展线索将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历史的特点和规律,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确定教育史发展线索的依据是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要撰写一部资料齐全、论述精当、博约兼顾、史论结合、学术水平较高的地方教育史,应认真思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全面分析论证,突出地方特色;史论结合,公平定论;注意传统与观实、吸取借鉴与改造创新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该分析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的分期线索、分期原则和分期方法,并论述了以数学教育思想为主线,兼顾数学教育机制变革的分期原则;还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的分期进行了尝试性的构架。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史研究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这种问题是教育史研究内部矛盾的外部反映,不仅体现在研究视野、范畴与对象方面,而且体现在理论依据、分析工具与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中国教育史的理论建构,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有意识地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陶愚川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史学家,为了实现写一部新的中国教育史的愿望于1950年毅然决别父兄、放弃优裕的生活环境而由香港回国,先后在泰安转干速成中学、曲阜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五十余年.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孤僻的个性,使其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屡次成为被批斗的典型,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也造成了他从不主动与人交往、交谈的习性,成了一名"怪教授".他一生坎坷异常,孤身一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煎熬,身处逆境仍刻苦钻研,奋笔疾书,实现着自己的人生诺言.他先后写出了十部共四百余万字的教育史书稿,但只有<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三卷本)得以出版面世,以其内容丰富、体例新颖、见解精辟、方法创新而深受教育史学界的称赞.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探讨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问题.文章认为: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研究观念与研究资料和方法同样重要,不应忽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过程是利用已有资料,突破旧的解释框架,建立新的“体系”以及运用新方法的过程;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较难,可以先从发展性研究开始,不断积累,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克罗齐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卡西尔说:“历史虽然解释过去,但是人类生活乃是一个有机体,在它之中所有的成分都是互相包含、互相解释的。  相似文献   

8.
姚爱强 《文教资料》2012,(14):149-151
本文梳理了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脉络,从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到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到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列出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相关的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和教育研究国际化的应有之义,是教育史研究"开放性"与"本土化"结合的产物。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主要包括"国际表达"和"国际合作"两个方面;"国际合作"是较高的阶段。在"国际表达"和"国际合作"方面,教育史研究还存在不足,必须在推进两个方面的基础上,从基本问题入手,坚持"国际视野",遵循国际通行研究惯例,开展持续的研究,以促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五千年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极为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历代教育家追求社会和谐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笔宝责遗产,有待科学地研究总结.和谐社会建设时代要求巳构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视野,将推动中国教育史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教育史研究?——以外国教育史研究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法奇 《教育学报》2005,1(3):92-96
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以历史研究方法论为基础,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它是一门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教育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教育史研究应当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视对资料的解读,并为培养个体的历史思维方式服务。  相似文献   

12.
那种认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现象”的观点,值得商鹤。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论述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中国教育史教材,侧重于制度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封闭体系。这种系统而封闭的编排形式,缺乏民生教育,大多数教育对象被遗忘,科技教育和商业教育缺失,制度化教育单轨独进,学习者在系统了解制度化教育历史的同时,容易对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产生误解。其结果不仅不利于教育及教育史的理论建构,而且对教育实践活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史是对发生在中国社会历史中教育活动的一种历史性解读.大致涉及两个纬度:纵向涉及教育活动本身的历史演变,横向涉及教育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统观已有的中国教育史教材,无论纵、横都以制度化教育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以至于出现民生教育之缺失,大多数教育对象被遗忘.科技教育的缺乏与商业教育的缺失.制度化教育单轨独进的发展路径,使学习者对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的学习产生诸多疑惑。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出版的河西历史化研究资料中教育史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其中包括古代的学校教育,书院,科举,家庭教育等.因资料欠缺,以张掖教育史为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出版多部论著;三是对于中国教育史史学观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实证史学促进了史学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成为史学界较为盛行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初,实证史学通过日本传入中国.中国教育史研究也深受影响,在教育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都留下了实证史学的烙印.实证史学促进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影响着教育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易琴 《教育探索》2011,(6):29-30
当今,中国教育史学科在大学内部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课的中国教育观学科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育学系中,课时被普遍减少,内容也被压缩.研究者在反省造成教育专业中国教育史课程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的同时,不断思索自身课程的问题所在,从而倡导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反思该学科的结构方式,探寻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史既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又是一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还是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具有展现性、思辨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等4个方面的功能和价值。《中国教育史》教材编写应将中国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大阶段,突出学材的特点。《中国教育史》的教学应当突破史料引证式、知识讲授式、记忆理解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理论思辨式、交互讨论式、考察体验式、探索发现式等教学方式,做到传统技术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6w-w、六结合、两维论等方法论原则,运用新技术手段以及具体的方法技术;还应当突出优秀教育传统、教育文化及教育人物的教育精神、教育思想和教育品质,使其在新一代教师身上得到体现、弘扬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视角下移,是指在研究中从更多地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宏观层面的内容,转而为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具体实施层面的内容,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在中国诞生的百十年来,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出现过三次这样的视角下移,构成了学术研究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