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语言大师吕叔湘曾指出:细读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人们通过语文的学习,理解文章的意图,从而获得有益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此同时,从中体现着美的感受,陶冶情操,就能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品味和领悟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生命力、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细读可以使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愉悦地畅游,倾听那佳文的美妙声音,欣赏着语言微妙的艺术。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品味文章语言作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徐津 《教学随笔》2014,(10):20042+42
一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盲目滥用评价语,不仅很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也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形成误导,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在智育中渗透德育.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悟”、“读”、“说”、“写”等多种方法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发展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5.
6.
陈国麟 《考试》2009,(6):6-6,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学教育也是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着重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育渗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里多处提到"语文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标》实施以前长期以课文内容分析为主、脱离语言教学的旧模式,以注灌为主不注重语言训练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脱离语言训练,造成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后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势必要贯彻执行《课标》提出的"要加强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精神,改革旧模式,更新旧观念,改进旧教法,真正切实加强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意欲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注重语言学理论研究,增强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内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方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理论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一)充分认识语文的性质与规律,避免用单纯逻辑的、乃至数理的思维方式对待语文教学;(二)加强理论指导,准确、规范地进行语文教学,避免随意性;(三)认识语言,特别是汉语自身的系统性与规则性,举一反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自1902年独立“门户”以来,似乎就没有过上几天安宁的日子:前天是“文”与“道”的“大打出手”,昨天是工具性、政治性、思想性的“分分合合”,今天是文学派、语言学派的“水火不容”……“内忧”此消彼长,“外患“接踵而来。1997年,社会各界口诛笔伐,一句“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责难把语文钉在了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11.
现代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求知和激发思维的心理条件。在教学中以情导知 ,知情交融 ,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和谐运转 ,激起学生追求和探索的强烈欲望 ,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在乐学中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 ,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方法多种多样。依笔者拙见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一、利用艺术语言 ,灌注情感。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 ,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 ,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教了多少年的语文.对“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个观念已是深信不疑.所以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把这个“工具”(时髦的叫法是“载体”)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讲一通,不过讲来讲去都离不开准确、鲜明、生动之类.这也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学习惯。初中语文新课标把语言教学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成了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根本任务。这让我隐隐感觉到语言观似乎有什么变化.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究竟是什么变化.故而语言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仍然和过去的一样。还是先“意”后“言”,重“意”轻“言”,还是“言”如何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那个“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语言进行感受和鉴赏,通过对作品中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领悟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而且能够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严密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试图从如何教学灵动的语言、精确的语言和充分的语言等三个方面,结合一些典型例子,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而说话,即口语表达,更是所有语言形式中最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说话”;与人交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离不开“说话”;课堂上、竟聘时更需要你不但要“说”.而且要“说”的对、“说”得好,可见“说”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金艳 《文教资料》2011,(35):47-49
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17.
浅谈语文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尧 《现代语文》2005,(2):99-100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而教师的仪表、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因素,同样有助于“趣味中心”的形成,成为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应从词语入手引发情感;寻找思路,培养情感;认真朗读,表达情感;拓宽阅读,丰富情感。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语言不只是口头表达能力和技巧的问题,还是知识总量、应变智慧、道德修养及外在的表现.可见,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规律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呈现艺术美的语言呢?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熏陶、点染的课程。在课堂中,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对于语文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情商也至关重要。情商的培养可以贯穿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语文教学确实是重要的一环。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孩子积极阳光,调动孩子热爱生活的能力,从而培养美好品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