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光     
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好照着月光饮水和盐的马和声音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美丽羊群中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我在倾听这是一支大地和水的歌谣月光不要说你是灯中之灯月光不要说心中有一个地方那是我一直不敢梦见的地方不要问桃子对桃花的珍藏不要问打麦大地处女桂花和村镇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好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月光照着月光月光普照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月光@海子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以花好月圆赞颂美满的姻缘和幸福的生活,明朝诗人于谦就在《翁莫恼》一诗中写道:“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古今诗人还写有许多花月相连的名句,像“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庭花影三更月”“暗香浮动月黄昏”……它们都有意无意地道出了明月与鲜花之间的不解之缘。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发现许多花木对月光非常敏感:杜鹃花沐浴在月光下,能开出稠密的花朵;紫茉莉总是在静谧的月光下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而在日出后收敛花容;三色旋花能在月光下发生化学作用,使花瓣产生光泽从而显得鲜艳夺目;南非的花鱼草在满月的…  相似文献   

3.
《凤凰涅槃》中“群鸟歌”的最后一节是白鹤的歌,其辞曰: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么?你们死了么? 从今后请看我们高蹈派的徜徉!”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对“高蹈派”的注释说:“高蹈派,十九世纪中期法国资产阶级诗歌的一个流派,宣扬为艺术而艺术!”。 这个解释,就这个名词来说,当然是不错的;就诗的原意说,似乎不甚相合。 在《凤凰涅槃》中“群鸟歌”,这一节,是凤凰自焚后,群鸟都沾沾自喜,各自炫耀自己的特长,表现出得意之色,似乎“禽中的灵长”已经死了,禽类中就要数我了。岩鹰凶猛强悍,梦想做“空中的霸王”;孔雀有美丽的羽毛,就显示它“花翎上的威光”;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乡愁     
一“美丽,不久你就要离开我们大家了,还真有些舍不得。”一株小草颇为感伤地说。“才不呢,我不走。”美丽撅着小嘴说“,我也舍不得你们。”“你这孩子,又说傻话了。”蒲公英妈妈听到了,“我们蒲公英,注定要四处漂泊,听从风的安排。或者,你会得到风的眷顾,被送到一个比落花河畔更美的地方。你会有新的朋友,还会有好多孩子……”“我不要,我不要!我就喜欢落花河畔,喜欢妈妈,喜欢这里的一切!我不要新朋友,不要孩子,我就是要在这里呆一辈子!”二离别的时候还是到了。原本轻柔的风一反常态,无情地撕扯着蒲公英妈妈的孩子们。所有的孩子都含着泪,…  相似文献   

5.
《月光启蒙》是根据我国著名“煤矿诗人”、民间文学作家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改编的。课文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分析题目,“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启蒙”又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一,编者把原文题目《月光母亲》改为《月光启蒙》,并在课后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看来在教学中“启蒙”不可少。其二,编者还将  相似文献   

6.
伟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怎样理解才正确呢?肖文苑在《唐诗琐语·再说“诗眼”》中说: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是腐臭之意,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是动词。”而林安在《“诗眼”不一定都是动词》一文中却说:杜甫的“这个‘臭’字也只能是形容词啊!”(《福建文艺》  相似文献   

7.
【案例】听过一堂二年级的《台湾的蝴蝶谷》,其中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引读课文:“……有的山谷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读完了,老师问:“小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有几个小朋友陆续举起手来,一个站起来说:“我仿佛看到了好多好多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老师笑眯眯地表扬他“:你回答得真精彩!”另一个小朋友说“:我仿佛看到了蝴蝶在我身边飞来飞去,有几只还飞到了我的肩膀上呢!”老师欣喜地称赞她“:真了不起,你说得…  相似文献   

8.
(一)课文讲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月光启蒙》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童谣、讲神话、说谜语的动人情景。文章以“文学的启蒙”为线索,语言优美,其中的民歌民谣明怏、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寒假回来第一天,我把新课本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手上。小朋友们可高兴了,首先翻弄的是色彩鲜艳的语文书。这时,彬彬带着惊喜来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春天来了!您看!语文书里尽是一些关于春天的文章,还有图画。”多么细心的孩子呀!经他这么一说,我不由得望了望窗外,惊讶地发现:是啊!原来美丽的春天真的已经悄悄地来临了。我突发奇想,何不来个“春天月”,让孩子们在这个月里,一齐来认识、享受美丽的春天呢?我摸了摸彬彬的小脑袋说:“你真细心!想认识真正的春天吗?”彬彬高兴地说:“想!我最喜欢春天了!”“好吧!我们就把这个月定为‘春天月’,让…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宛如一座仙境般的大花园。她的美丽风姿,自古以来就赢得人们的倾心和赞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当岩他离开杭州时,再度抒发出依依惜别之情;”处  相似文献   

11.
《枫桥夜泊》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诗人在枫桥夜泊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教参》是这样阐述的:“这首诗,有看到的景物:月落、霜天、江枫、渔火。”对于月落、江枫、渔火,无可非议,至于说“霜满天”是作者所见,我认为不妥,值得商榷。《辞海》释:霜,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温度在零度以下)而凝结在其上的结晶。”可见,霜在地而不在天,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而诗人居然不顾常理写下“霜满天”这样不符合自然景观实际的诗句,难道是疏忽吗?并非如此,我认为,“霜满天”的描写,正体现了诗人运思的细密。总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出,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单说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就列举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制教材初中《语》第一册《枣核》一后,有台湾诗人彭邦桢写的一首思乡诗《月之故乡》。这首短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作思念故乡的纯真感情。诗人把浓浓的思乡情融入圣诞夜的月光夜景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炽热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3.
心的声音     
“孩子,你想去哪儿呢?”“我的心告诉我,我要去很高很高的地方,最好是可以看见太阳公公洗脸、天马在云间奔驰、众星环绕嫦娥跳舞的地方!”“那么,孩子,你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则一定要记住,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欺骗自己,重要的是,要记住听听自己的心跳……”一阵风吹来,我离开了母亲的怀抱,飘飘荡荡地来到空中。一只鹰看见了我,说:“种子小弟,你这是要去哪儿啊?”“去可以吻得着云朵的地方!”我欢快地答道。鹰笑了,说:“鹰族最喜欢有志气的小家伙,我送你一程吧!”说完把我护在了它的翅膀底下,飞到了月亮山。月亮山果然很高,但高处不胜寒啊,我哆哆…  相似文献   

14.
有朋友曾问我写《爱心与教育》用了多少时间,我说:“两个多月。”朋友顿时瞪大了眼睛:“嗬!两个多月就写成一本畅销书,真是快枪手啊!”我连忙纠正说:“不,其实严格地说,这本书我写了16年。因为从参加工作起,我几乎每天都在写!”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说: 有一天,一只唱着歌的鸟儿从空中飞过,美丽的翅膀上闪着霞光,两个孩子见了,便异口同声地说:“呀!要是咱们也有一只这样的鸟,那该多好!”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散文《月,阕也》中说:“月是不能长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本是同一个月啊!请以“圆与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多维思考②多角选材③立意鲜明④题目自拟。提示:月圆月缺,月盈月虚,所变的只是月光,而非月亮本身。或圆或缺,或盈或…  相似文献   

17.
“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在不少学校还相当地普遍。所谓的“差学生”,大多指“学习不好”或“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写的作文——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推测——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病句成堆,要么是东拼西凑,要么是假大空,总之不会好。——几年前,我就对这种说法持有疑议。一次,到某中学讲作文,使我变得愈加清醒。那次,我先讲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心里真正想说的话,然后出一道作文题《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8.
陈晓菊 《江西教育》2003,(18):28-28
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对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学生中所作的一项调查进行了报道,调查主题是“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结果90%以上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微笑着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这不禁使我想起隔壁一(5)班的梅笑冬同学,他每次见到我,都是隔大老远就冲我打招呼:“美丽老师,你好!”我觉得挺奇怪,就问:“你为什么要叫我‘美丽老师’呢?”他头一偏,调皮地回答:“因为你每次看到我都微笑!”我不禁又笑了:“微笑就美丽吗?”“对呀!你冲我微笑还说明你喜欢我!”他非常肯定地说。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震,没想到我无意识的微笑,竟然对这孩子产生如此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比喻     
比喻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一首《古朗月行》的诗句中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运用浪漫的创作方法,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把月亮比喻为“白玉盘”和“瑶台镜”,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也展现出儿童时期天真烂漫的情态。在现代科技中,同学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科学概念或专业术语,但如果借用一些深入浅出的比喻方法,就能把一些复杂深奥的科学概念解读得淋漓尽致、通俗易懂。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一看比喻对科学概念的解读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究竟有什么含义 ,本诗的主旨到底是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教参》说 :“凡此种种 ,描绘得富丽堂皇 ,好一个‘洞天’ ,好一个‘仙境’ !光明一片 ,济济一堂 ,呈现出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 !这便是诗人所梦寐以求的乐土 ,当然地形成了梦游中的高潮。可惜 ,一觉醒来 ,梦景消失。诗人苦闷犹存 ,只得回到人间。”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的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说诗中的“梦”是因为诗人“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而幻化出的他所向往的“神仙世界” ;对本诗的主旨则解说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