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云端鉴识取证是信息社会兼顾数据安全、隐私保障与高效防惩违法犯罪的重要助力。亟待通过拓展云用户的合理隐私期待、构筑完备的云端鉴识程序、完善鉴识侵权救济机制及提高鉴识主体的技术能力等一系列应对策略,妥善解决鉴识过程中难以判定真实性、难以预知关联性与难以确保合法性等障碍因素,推动电子证据司法运用的可持续发展与次世代多样化云应用的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2.
卢山郑秀  张媛 《东南传播》2022,(10):121-123
隐私保护是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观体现为对网络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对网络用户隐私数据的侵犯,实质上是一种资本逐利性导致的掠夺行为。短视频平台中的用户隐私数据可具化为用户画像数据、使用行为数据、社交关系数据和空间定位数据。基于大卫·哈维的剥夺性积累理论,用户数据具有作为个体隐私与被剥夺对象的双重性质,构成了短视频平台保护用户隐私的逻辑悖论。短视频平台生命运动中的行业竞争、算力优化和规范性控制等是形成这一悖论的现实诱因。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对其保护用户隐私的悖论与诱因的分析,对于用户、平台乃至整个互联网产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计算是继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的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的实质是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资源的按需提供与使用.本文讨论了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以及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提出一种云电子商务隐私保护模型,提供对云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就隐私保护的约定以及对服务涉及的隐私泄露的监控的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在云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的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4.
探索运动健康类App用户隐私政策规避行为的形成机理,引导用户减少隐私政策规避行为,提高用户隐私保护意识。采用关键事件技术和攀梯访谈法,对有过隐私政策规避经历的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 11软件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构建运动健康类App用户隐私政策规避行为形成机理模型。研究表明:隐私政策认知、监管环境认知、平台认知通过心理特征、隐私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隐私政策规避意图的产生,且个人特质在3种认知对心理特征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任务驱动在规避意图发展为规避行为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隐私泄露事件、平台干预在完全规避行为转变为部分规避行为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隐私政策规避行为的形成过程因政策信息的特殊性呈现出新的特征,研究发现可拓展信息行为的研究领域,并为优化App隐私政策服务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龙红宇 《青年记者》2017,(25):80-8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站收集的用户数据越来越详细.而社交媒体与普通的平台相比,会更多地收集和储存用户信息,信息泄露的风险更大.本文选取17个中美社交媒体,对其隐私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对比两国社交媒体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社交媒体的用户隐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在利用用户个人数据实现精准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已成为重要议题。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数据被遗忘权对图书馆用户个人数据的影响和挑战,以提供借鉴和建议,帮助图书馆构建更加透明、安全、符合隐私保护要求的个人数据处理机制。为了完善图书馆用户数据隐私管理模式,研究设计了面向图书馆资源服务平台用户的个人数据注销机制。通过该机制,用户可以要求图书馆数字平台删除个人访问、检索、阅读、下载数据,主要目的在于彻底删除用户隐私数据,从根本上避免数据泄露或滥用,进而保障图书馆服务用户的隐私信息,提升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的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7.
平台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会影响用户的平台转换意愿,但心理过程机制尚待明确,用户对于隐私“风险-效用”的权衡是否会改变或抵消转换意愿也值得关注。本文对具有移动购物APP使用经验的用户进行数据收集,使用PROCESS模型分析隐私风险感知和隐私效用感知及其交互项对隐私关注和转换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隐私风险感知和隐私效用感知显著正向影响转换意愿;两者交互项影响转换意愿和隐私关注;隐私关注在隐私风险感知和隐私效用感知对转换意愿的作用中发挥中介作用。本研究明确了“隐私计算-隐私关注-转换意愿”的心理过程机制,证实了隐私风险感知和隐私效用感知的交互项对转换意愿存在挤压效应。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读者隐私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文章分析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隐私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技术和数据分析三方面研究图书馆在提供个性化服务过程中潜藏的用户隐私被侵犯风险,提出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隐私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针对我国科研工作者获取国外学术信息过程中涉及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与防范策略,并探讨大数据与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及其实现隐私保护的可行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外学术数据库平台网站的访问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发现这些数据库平台除了在其自身网站中插入收集用户信息的脚本外,还存在使用第三方平台脚本对用户信息进行实时收集的情况,并对此结果进行分析,挖掘其关联性。[结果/结论] 通过大数据技术,科研用户访问国外学术数据库信息可为数据库商及其合作伙伴或政府机构所获取利用,致使科研用户的隐私信息发生泄露的风险,从而导致个人安全问题、财务问题,甚至国家安全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介生态下,随着电商平台用户的激增以及用户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提高,电商平台广告推送成了用户手机推送的主力军。大数据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广告推送更加精准和定向。在这种形势下,电商平台广告推送不再是单纯的商业手段,而是变成了对用户隐私的窥探和揭露。同时,用户对于电商平台广告推送的反应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电商平台用户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看重和察觉到隐私被窥探后产生的惶恐感使得用户开始进行自我重塑,从而适应于数字媒介生态所带来的信息“浪潮”。  相似文献   

11.
张萌 《青年记者》2022,(19):89-91
依随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社交生活的多方面都被编码和量化为元数据,而社交媒体平台上无处不在的元数据使得用户面临潜在隐私泄露风险。此外,液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流动性,强弱关系可以随时相互转化,用户对社交隐私管理需求随之提升。而实际上,社交媒体的隐私管理路径与数字媒体的信息聚合逻辑是相反的。本文从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基于社交网络陌生人的隐私管理;二是基于大数据监视的隐私管理,由此探讨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模式与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信息隐私泄露事件频繁发生,加剧了用户对信息隐私的担忧,用户在使用社会化媒体过程中是否愿意向平台披露个人信息成为推动社会化媒体平台健康发展的关键。[方法/过程]利用隐私计算理论和沟通隐私管理理论为框架,结合隐私关注,构建社会化媒体用户信息披露意愿影响模型。以微信平台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样本数据,使用Smart PLS软件对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感知收益、信任、感知信息控制均正向影响信息披露意愿,隐私关注负向影响信息披露意愿;信任负向影响感知风险;感知信息控制负向影响隐私关注;隐私倾向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和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14,(10):5-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当企业使用的软件都部署在云端.计算资源也可以通过云端随时扩容获取的时候,企业只需按需付费,随用随买即可。阿里云总裁王文彬表示,云服务将催生中国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当天。阿里云宣布启动“云合计划”,拟招募1万家云服务商,为企业、政府等用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用户是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基于文化云活动用户的在线评论,客观分析用户对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的需求,针对需求优化文化活动供给形式和内容,提升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质量。[方法/过程]以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在线评论与留言为数据来源,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用户需求框架,并结合情感分析,计算用户对各需求要素的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组织需求、平台需求、活动需求为用户外部需求,参与动机、活动期望、感知价值等个体需求为内部需求,为提升用户对文化云活动的情感认同,从四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优化建议,以支持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设计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5.
“云”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云"计算在给用户带来便利与高效的同时,用户信息资产安全与隐私保护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云"图书馆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根据基础设施"云"平台特点,提出了"云"数字图书馆面向基础设施"云"的安全框架,以及解决"云"数字图书馆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数据的流动使得互联网信息共享成为现实,同时也为智慧服务提供了“资源”。然而,智慧服务对数据的过度依赖,使得机构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处理、共享与应用过于频繁,其中数据隐私等问题被社会所关注。图书馆发展长期受到用户需求、服务创新等因素的驱动,拥有了一些信息、数据管理的经验,所以图书馆具备了数据溯源的环境。论文以GB/T 34945-2017《信息技术 数据溯源描述模型》国家标准为研究对象,围绕智慧图书馆发展,包括技术保障、数据规范、数据追踪管理平台等要素,探索从业务层面与数据层面对用户数据进行追踪溯源的智慧图书馆数据溯源体系,尝试破解数据隐私与数据应用存在悖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吸引用户参与隐私风险共治,能够为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治理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推进政府开放数据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实现。[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相关研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用户参与隐私风险协同共治的整体框架,分析用户参与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共治的价值与动因,探讨用户参与共治的模式、参与路径、参与方式。[结论/发现]用户参与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共治有利于防范数据风险、保障数据安全、实现数据价值、健全政府服务功能,用户参与隐私风险共治是个体内在动机与政府外部激励共同驱动的结果。用户参与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共治的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与用户协同共治型、用户主导型,用户参与隐私风险共治可以从隐私风险识别、隐私风险评估、隐私风险控制三个方面,通过使用性参与、评价性/反馈性参与、监督性参与等方式实现。[创新/价值]从用户参与视角出发,提出用户参与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协同共治的新思路、新路径,对防范政府数据风险、保障数据隐私安全、实现政府数据价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明鑫  朱侯 《情报学报》2023,(9):1092-1102
互联网平台在制定隐私政策的过程中刻意放大自身利益而弱化用户权益,在隐私政策的内容表述中使用含糊表达和双重标准,隐私政策“霸王条款”现象层出不穷。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隐私政策的内容完整性特征和外部形式特征等,对隐私政策中的不公平性、模糊性和诱导性条款的关注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代表性的19个互联网平台的隐私政策为例,基于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步骤,对隐私政策文本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分析,最终识别出了14个基本范畴、5个主范畴和1个核心范畴。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在隐私政策中利用自身的话语主导地位,在内容表述上采取了推诿责任、放大用户成本和一揽子授权等策略,其最终目的在于获取用户的推定同意和默认理解等。本研究提出扩展隐私政策制定主体、增强隐私政策交互性、完善动态同意机制等建议,旨在为规范隐私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加强用户隐私保护等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隐私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方法/过程]运用定性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信息隐私研究起源及发展、研究热点、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呈现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信息隐私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结果/结论]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隐私披露行为、新媒体环境下信任对社交网络用户信息隐私行为的影响和不同社交网络用户的信息隐私行为等内容;国内研究主要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行为、不同社交媒体用户信息隐私关注和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保护等内容;研究趋势主要围绕移动新媒体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态度和信息隐私披露行为、新媒体环境下隐私信息披露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新媒体环境下隐私信息泄露风险及隐私保护机制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针对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日益严重的现象,分析评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有利于保护移动APP用户隐私,促进信息平台健康发展。[方法/过程] 分析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构建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分析法(ANP)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移动社交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指标体系中APP平台原因造成隐私泄露的风险最高,用户原因造成隐私的泄露其次。整体上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派派最高,微信最低,但都接近中等风险。为降低移动社交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移动用户、APP平台以及监管部门各方应当针对不同APP的不同情况,有侧重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