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叶老曾经说过 :“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要求学生说真话 ,绝不容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学论文选》第 9页 )朱绍禹先生也在《中学语文概论》中予以明训 :“允许说空话、说假话 ,放弃文风问题不管 ,就是从根本上丧失了作文的价值 ,就是放弃了做人的教育 ,其危害远远超出作文的范围。”这就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应说真话、实话、心理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同时也告诉我们 ,作为教师 ,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 ,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语文教师 ,在作文教学中 ,不仅让学生学会写作的基本技能 ,更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孙玉莲 《湖南教育》2003,(23):43-43
一、观察是创新作文的起点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周围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可是,许多学生却让这些鲜活的生活素材如过眼云烟,有的甚至对此视若无睹,写作文时,或干巴巴几句套话,或一抄了之,没有真情实感。而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要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种发现、感受从何而来?无疑是观察。用敏锐的眼睛看生活;用聪慧的耳朵听生活;用细腻的心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坚持,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捕捉生活的能力大大提高,写作的素材也丰富了。作文不再是无病呻吟,而是洋溢…  相似文献   

3.
4.
作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着急。而让学生对原有的作文进行一些升格训练,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作文升格,就是从作文的立意、选材、文体、结构等方面,全面提升作文价值的一种训练方法。这已经引起了广大老师的深入探究和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6.
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讲选材、立意、谋局、布篇,教师讲得枯燥,学生也听得厌烦。如果能另辟蹊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这样“三点”值得尝试: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渲染文章的动情点;指导学生处理文章的感悟点。  相似文献   

7.
笔者多年来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能力差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培养学生选材立意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笔者的做法是:先“框”后“放”,限制与解放有机结合,严格选材,精心立意。  相似文献   

8.
王新芳 《教育论坛》2004,(2):31-31,50
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多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症结何在?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目前应试教学还很有市场的情况下,为了获得作的高分、满分,于是乎,关于写作获胜技巧、高分绝招等作章法方面的书籍和章有很多很多,从拟题、立意、选材、开头、过渡、结尾,到怎样破题、怎样点题、怎样创新、怎样获得满分等等,可谓应有尽有。但是,这么多的人在研究写作,出了这么多的写作辅导书籍,学生的写作水平却还是不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乡镇小学工作了多年,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乡镇孩子生活空间堪忧——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中学作文里普遍存的问题,如“假大空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概念化、成人化等等,无不和“人性”的缺失有关。即使那些众多被誉为优秀的作文,竟然都是同根同种,精、气、神都一脉相承;那么多相似的立意、选材、布局、开头、结尾、点题方式,值得让人思考。世态万千,学生内心情感,人各有异,而学生们诉诸笔端的文本却都大同小异,严重地缺乏个性。  相似文献   

1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好文章,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和生活感悟。因此,作文教学要带学生走进生活的丛林,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7.
18.
作文批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立意、选材、组材、语言、书写等所作的评价,其作用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样改进作文。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对批语不大关心,他们关注作文分数抑或等级的热情与他们关注批语的热情成巨大反差,这不能全怪学生,其根源在于初中生的作文批语中存在着致命的“硬伤”,亟需广大语文教师对此进行认真的思考.并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是我们借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它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大都变成了与个性无关的东西.作中充满了“圆滑”“漂亮”的空话、套话以及矫揉造作的情感。本应是学生“精神家园”的作,正逐渐成为游离于学生生命之外的“赘物”,成为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