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六种重要能力归结到一点,就是通过已知去探求未知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获得知识的先后顺序来说,当然已知在前,未知在后。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来说,必须运用“已知”这把钥匙来打开“未知”这把锁。高考上海卷试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否能有效地启动知识积累和能力素质,借已知求未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围绕主题命题。研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个主题进行的,同理,研究性学习试题也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  相似文献   

2.
1.“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已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已知”。所谓教师的“已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借助已知认识未知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当已知与未知的不易转化时,“比喻”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旧知识的过渡江苏范强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新知识一般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或综合,又是以后学习内容的基础。所以“从已知到未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证明:旧与新过渡得好,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与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自然...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是一种教学主体意识 教学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其本质体现在两个“转化”上:一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二是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对教师来说,基本上是已知向他知转化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则基本上是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恰当地指导这两个“转化”的实现。从系统论的角度讲,在由教师、学生和科学知识这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三角形教学结构中,学生是客体,而从整个学的过程而言,学生又是主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75):79-80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不管对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对于错题的分析,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和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让错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繁分数”一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繁分数的意义,掌握繁分数的书写格式,会化简繁分数。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按照教材的编排,由教师讲述,学生也是可以学会的;但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根据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已知,提出未知,解决未知 教育目标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能力、情感、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的,大纲和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参考,教师不应该不顾学生的基础能力一味照搬教材。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科普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教学环节必须了解学生的已知,然后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相关要求,将提出未知的权力交给学生,即让学生提问,让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  相似文献   

9.
2000年新版《历史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应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方法的能力”。就是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深入和把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信息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关键。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良好途径。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何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自然的方法呢?下面结合“地质”单元的教学谈谈这个问题。“地质”这一单元包括第五册第十七——二十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是整个小学自然教材中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地质”方面知识的唯一教学单元。“地质”单元的课文都是逻辑推理课课型。其共同特点是:先给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已判断出的事实、让学生在这些事实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推断出未知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得必要的自然科学常识,同时培养其逻辑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课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我们不能从已知的结论出发,而应从未知、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教师的职能主要不在印证解说,而在启迪指导学生去自行探求.结论是产生在探求的末尾,而不是学习的开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注重课堂实验和课外观察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我以<两栖动物>为例, 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则是未知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平时教学要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教学。否则,教学带有盲目性,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那么,如何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数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13.
“主动、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主动性学习指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主动学习是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步骤。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地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从已知伸向未知的触角,是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体现。在教学中只有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新疆的沙漠和绿洲》时,我做了以下几个步骤的教学安排。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孩子提了五桶水就已经精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可以提二十桶水。”学生体力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而脑力方面的差异更大:“对一个孩子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对另一个孩子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脑力是指人的知识学习能力、知识实践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包含着观察、记忆、理解、想象等能力因素。学生脑力的差别,体现在学习上则是对各学科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各学科的考评成绩中就有了优劣、高低的差别。确确实实,一班之内,有的学生长于逻辑思辩,而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数理化各…  相似文献   

15.
已知与未知,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恩格斯把由已知到未知看做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即科学研究方法。由此,教学中必须运用好由已知到未知的转化。一、由已知到未知,教学新知识。数学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特别强,新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旧知识基础上引申、发展的,由已知概念联结成判断,由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得到新的知识。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新知,但由于小数沿用了整数的计数运算意义又完全相同,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记住知识点本身,却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联系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教学目标。“联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表现为:联系生活,利用家乡资源创设知识情境;“联系”已知,利用已知带动未知学习;“联系”新知,利用复习游戏加深知识理解。  相似文献   

17.
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历来受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我国历代教育学家强调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执一绳百”、“触类旁通”等宝贵教学经验也正是对迁移规律的阐述。它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各环节的知识与技能或过程与方法互相迁移,达到融会贯通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是相差无几的,如能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绝大部分学生是能掌握规定的知识和技能,从面达到“大面积丰收”的。“掌握学习”理论还告诉我们:改变原教学班级的组织原形,按常规课堂授课制,不增加教时,不增加教育经费,只在教学策略上作改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设计学习“台阶” ,诱导学生主动沿“阶”而上。这对发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素质是很有意义的。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台阶” ,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 ,设计猜想台阶 ,培养学生猜证学习能力猜证学习 ,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 ,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前面已学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在教授…  相似文献   

20.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通过想象和一系列的推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进行推断和解释,作出初步假定性的说明。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如果把“假说”法运用于化学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习中的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