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17年——巴克拉巴克拉(CharlesGloverBarkla,1877-1944)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获得了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当X射线照射到固体、液体或气体上时,都会引起两种完全不同的次级辐射:其一是微粒辐射,即电子发射;其二是次级X射线辐射。巴克拉对次级X射线辐射的本质作了最重要的和最详细的研究。他首先发现了次级X射线辐射存在两种不同的X射线:其中一种X射线的吸收系数、穿透本领等性质和入射X射线的相同,被认为是散射后的原X射线。这种散射后的X射线的强度随相对于入射X射线方向的不同而变化。通过对这种X射线强度分布的测量,巴…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F0002-F0002
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1877-1944)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获得了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3.
1927年—康普顿和威尔逊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1962)因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因发现通过蒸气凝结观察带电粒子径迹的方法,共同分享了192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20年,康普顿(左图)在华盛顿大学用X射线做散射实验。他设计并吹制了X射线管,使管子的靶和散射用的石墨靠得很近;他还设计了特制的X射线分光仪,改进了探测用的可调象限计,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X射线散射实验的检测灵敏度。通过实验,他清晰地观察到,散射后的X射线包含两种不同的波长成分:一种和入射X射线波长相同,称为不变…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探讨》2005,(9):F0002
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1877-1944)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获得了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1927年-康普顿和威尔逊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1962)因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因发现通过蒸气凝结观察带电粒子径迹的方法,共同分享了192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20年,康普顿(左图)在华盛顿大学用X射线做散射实验。他设计并吹制了X射线管,使管子的靶和散射用的石墨靠得很近;他还设计了特制的X射线分光仪,改进了探测用的可调象限计,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X射线散射实验的检测灵敏度。通过实验,他清晰地观察到,散射后的X射线包含两种不同的波长成分:一种和入射X射线波长相同,称为不变…  相似文献   

6.
<正>康普顿(A·H Compton,1892~1962,美国),在1922~1923年间研究了X射线经过石墨、金属等材料散射后的谱线成份,发现被散射的X射线中,有与入射波长相同的部分,也有大于入射波波长的部分,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康普顿效应.经典的波动理论不能解释这种效应,而康普顿应用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对此进行了成功的说明:一个光子与散射物中的一个自由电子(或束缚较松的电子)发生作用后,光子将沿某一方向散射而同时将一部分能量转交给电子,使电子反冲出去,因此散射光子的能量小于入射光子的能量,散射光子的波长λ’大于入射光子的波长λ,即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低能高电荷态Ar^q+离子与不同金属表面相互作用时,入射粒子和靶原子发射的X射线谱研究。重点分析了q=16时,高电荷态Ar^16+离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射Ar的Kα特征X射线的机理,以及q=17,18时入射粒子单粒子X射线产额等问题。分析总结了核电荷数不同的金属靶原子受激发射X射线的机理,以及入射离子的动能跟靶原子X射线产额的关系。展望了预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掠入射X射线散射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掠入射X射线散射的基本方法,包括掠入射X射线衍射、掠入射X射线反射和掠入射X射线漫散射方法。还对实验室进行掠入射X射线散射的实验几何进行了描述,并给出X射线掠入射方法在纳米薄膜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提曼(SirChandrasekharaVenkataRaman,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X射线的康普顿效应发现以后,海森堡曾于1925年预言:可见光也会有类似的效应。1928年,拉曼(下图)在《一种新的辐射》一文中指出:当单色光定向地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一些光受到散射。散射光的光谱,除了含有原来波长的一些光以外,还含有一些弱的光,其波长与原来光的波长相差一个恒定的数量。这种单色光被介质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并合散射效应,又称为扣曼效应。这一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公…  相似文献   

10.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偶然之间发现了一种透射力极强的射线,这就是X射线。自此,X射线被广泛地用于医学上的人体透视、拍片、检测骨骼和胸肺部病变等领域。随着对X射线的不断认识,人们发现,很多癌症的发病与X射线有关。美国一位国际知名的放射线专家约翰·高夫曼称,医疗辐射是20世纪美国人患癌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X射线致癌的机理并不难理解。人们早就证实,电离辐射极易致癌,而X射线正属于此类辐射。以光子束形式传播能量的过程称之为电磁辐射。按照能量的递增顺序,光子束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129Xe29 入射金属Au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分析结果表明,足够高的电荷态低速离子激发靶表面原子,无需很强的束流强度,便可有效地产生重原子的特征X谱线(Au-Mα),特征X射线的幅度和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康普顿效应是X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散射,除波长不变部分外,还有波长变长的部分出现.康普顿把这种现象解释为X射线的光子与电子碰撞的结果.通过对康普顿散射的仔细分析,可推出康普顿散射是弹性散射,光子也不可以任意分割.  相似文献   

13.
康普顿效应是X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散射后,除波长不变部分外,还有波长变长的部分出现,康普顿把这种现象解释为X射线的光子与电子碰撞的结果,通过对康普效应的仔细分析,可推论出光子可任意分割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4.
肖明 《培训与研究》2001,18(5):10-13
本考察分析了在W.H.布拉格和巴克拉之间发生的关于X射线本质的一场争论、特别提出W.H.布拉格关于波粒二象性的启发性观点与思想方法的历史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利用吸收片衰减法,测量小角X射线散射绝对强度的方案,并利用本方案对绝对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对于一个给定入射电子态,在Rashba Spin-Orbit Coupling作用下的无序系统界面处的散射,除了正入射外,电子的双折射现象将会出现,这种情况下与光子的双折射情况类似。对于全反射的情况我们研究表明存在两个极限角,通过控制Rashba Spin-Orbit Coupling作用的强度,控制折射的两个极限角,双折射的控制允许利用单界面产生自旋过滤。通过研究不同空间的电子能谱与波函数,为求介观体系的电导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玉成 《物理教师》2007,28(1):65-66
“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它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当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金属靶时,靶就放出X射线,放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如果被靶阻挡的电子的能量不越过一定限度时,只发射连续光谱的辐射,这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激光熔融法快速制备硅酸镧织构化功能陶瓷,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多数样品在空气中易解体,对陶瓷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La10Si6O27和La9.33Si6O26两种La含量不同的激光熔融法制备的材料,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粉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射激光功率较低时,各原材料无法充分进行液相反应,在产物中发现有La2O3和La2Si O5中间相;当入射激光功率较高时,Si O2气化,产物中只含有剩余La2O3.La2O3的存在使得样品吸水,导致块体样品最终吸水潮解.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荧光粉是一种能够将X射线、γ射线、α粒子和中子等高能电离辐射转变成紫外-可见光的发光材料.作为辐射探测材料,X射线荧光粉被广泛的应用于高能物理、医学成像、安全监测、探矿和油井勘探等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近几年来以卤化物、铝酸盐、硅酸盐、磷酸盐以及硅酸盐X射线荧光粉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X射线荧光粉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之友如果一个天体质量足够大、体积足够小,那么它的引力大得就会连光都逃不出去。这种天体就是黑洞。黑洞这一概念刚提出来时曾被人们称作痴人说梦,但科学家的研究日益证明这种天体的确存在,一些科学家还因研究黑洞而出了名,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要算英国科学家霍金。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了黑洞的许多新的怪脾气。英国科学家对由巨大黑洞和小型黑洞发出的X射线辐射进行了比较研究后发现,尽管黑洞其大小各异、质量也相差甚远,但它们在吸收周围气体,同时放射出X射线的过程中有着相同的波动规律,如同快慢不同但演唱音调相同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