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模糊性、词义模糊性、语法模糊性和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语言的模糊性和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境、语体与模糊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模糊语言,实际上是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或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在语言交际中,模糊语言不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因为语境本身也常常受诸如语言、非语言、副语言、社会化以及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语言的模糊性。然而,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不会有碍语言的有效交际,相反,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使语方表达更为自然、得体,也更能表情达意,并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窦娟 《考试周刊》2010,(37):26-27
本文简要阐述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并不影响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模糊性在交际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自然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语言的属性之一,在言语交际中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可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因此,模糊语言在许多交际语境下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本文探讨了模糊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所组成的符号系统,可以说这些语言单位都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使语言成为人们手中最方便最灵巧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6.
李欢欢 《考试周刊》2010,(23):26-27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本文简要阐述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及模糊性语言的语用功能。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主体和客体角度论述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模糊性语言和精确性语言一样具有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正确使用模糊性语言,不但不会影响人类的有效交际,反而能使语言的使用更加自然得体,从而达到精确语言所不能达到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7.
林凡 《考试周刊》2012,(76):17-1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学家们指出语言的模糊性保证了日常交际的有效进行。本文介绍了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并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主要讲述模糊语言在实际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精确语言一样.模糊语言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加自然、得体,有效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本文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话题。本文介绍了有关模糊语言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交流沟通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表达清晰和精确应是语言使用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模糊性语言。本文着重分析了模糊性语言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及其深层的哲学根源和文化原因,指出了模糊性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珩 《海外英语》2011,(3):208-209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但由于语言本身的性质和所处文化的影响,语言又具有模糊性的特征。模糊语言具有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然而,英汉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因文化差异各有特点,因此,模糊语言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在交际过程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或者语用模糊策略,是交际双方经常使用的交际手段。模糊语言在交际中可承担如下功能:精确功能、避免尴尬功能、礼貌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是否正确得体是顺利完成交际目的的基本要求。如何才能保证语言表达的得体,这取决于如何遣词造句。而得体地遣词造句的关键在于辨析语体。拟从词汇、句式、语境和交际场合等层面,探讨辨别语体与英语表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英言语交际文化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交际文化是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中英言语交际作了初略的探讨,并列举了一些事例,试图说明交际文化对交际的制约性,以及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留学生在进行语言实际运用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某些语气、词义以及话语交际的错误。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通过对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存在的停顿、重音、语气、词义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深入研究,探析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海外英语》2012,(3):51-54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each other: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and a fundamental part of culture, while culture has an intrinsic and indispensable impact on language and is also reflected in language. So if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ttention is only paid to the linguistic forms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ignored, then the learner’s linguistic ability will not be equivalent to his or her social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Especially in the times of globalization with increasing transna tional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knowledg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is the must prerequisite for not only the avoidance of cul tural "conflict" but the success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severa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s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ncluding the famous Sapir-Whorf hypothesis, this paper is aimed to analyze the intrinsic and in dispens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cultur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语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对语言的研究不能脱离语言使用的环境。本文将委婉语置于其产生和使用的社会环境中。探讨委婉语这种语言变异现象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民族、文化等背景及语言使用的交际语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言语交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括两个基本观点,即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其中语言决定论,也就是语言决定思维,由于其过分强调了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已经渐渐地淡出了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主要是由于其决定作用过于强势。语言相对论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跨文化交际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及语言与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就离不开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讨论。作者从该假说的语言相对论角度入手,把该假说放入跨文化交际当中,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为什么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不同的人,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形态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希望从此角度给能给读者以启发,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7.
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后 ,应该说学员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和一定的语言能力。但在英语的使用过程中 ,他们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表现薄弱。针对这种现象 ,本文提出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Selinker所提出中介语运作的5个程序,描写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具体分析了越南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等因素所生成的语法偏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和汉语交际策略发现汉越词能帮助越南学习者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会造成负迁移。文章还通过个案分析证明了Selinker所提出的二语学习策略和二语交际策略的不同类型确实一直被学习者所使用。  相似文献   

19.
冗余与信息的可预测性相关,它是信息传输过程的可预测或规约的信号,是语言的内在属性。任何语言都包含50%左右的冗余成分,这些可预测信息成分可排除噪音的干扰和解码疲劳,确保语内交际的成功。冗余表现为显性的语义冗余和隐性的文化冗余。由于语言的差异性,直接翻译会导致目的语的冗余成分过多或过少,不利于目的语读者解码。笔者以汉语经济新闻为例,探讨翻译应该尽量使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冗余相互匹配",达到预期交际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或是表征事物的工具。因此,从索绪尔开始,人们一直关注对语言的内部结构的描写。当人们逐渐将视线从语言内部转向语言外部研究时,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语言观则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的语言本体论思想,即人不可能在语言之外从本质上把握语言。通过解释学对语言工具论的批判,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即语言并非工具,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语言是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