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词人王国维关于学习、事业有一段“三个境界”的名言:第一境界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定下目标的境界;第二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执着追求的境界;第三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收获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翁心诚 《武当》2011,(2):20-21
人们称太极拳为哲、文、福、慧拳,而从另一角度看,太极拳是境界拳。境界是太极拳的本质核心。境界包括拳者处境及意境,后者是主体。境界最高是道家之主张,即自然、返本、无为、求真八个字。此境畅快无比,愉悦万分。不进入一定境界,太极拳不能入门。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文哲齐到,福慧双至。要达此境界,必须较长时间敛神聚气,孜孜以求,朝乾夕惕,切  相似文献   

3.
武为心画     
数年前,有一次在北大作国学讲座,有同学问,中国武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我回答:境界。从技术上可以列出很多条特色与特点,但我认为,中国武术与其它运动,乃至与其它世界各国武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国武术的"境界"。武术的境界是一个武术家对武学的感悟,对人生感悟的体现,技术上再成熟,没有境界,充其量为"匠"。有无境界是衡量武者是否得窥  相似文献   

4.
武术境界论     
马剑  邱丕相 《体育学刊》2007,14(5):68-72
提出武术境界论题,其目的在于解决武林人的理想。武术境界是武术对武林人总的意义世界,是从现实的武术人生中抽象出来的理想世界。武术境界能够启迪武术人生,觉解习练武术应达的理想与意义,是武林人的心灵守护神。按照层次划分,武术境界包括“然境”、“术境”、“艺境”和“哲境”。具有什么样的武术境界,将会拥有什么样的武术人生。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坚忍不拔的奋斗历程。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功到自然成的收获季节。那么,对于一名不懈  相似文献   

6.
武术有“四美”形、神、德、道。“形美”为习武之第一重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神美”为习武之第二重境界,所谓“内炼精气神”;“德美”为习武之第三重境界,所谓“尚武崇德,以德服人”;“道美”为习武之第四重境界,所谓“以术求道”,“道”正是中国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习武之人由“形”之外练,到“神”之内修,进而到“德”之培育,最后到“道”之升华,才可以说是完成了整个武术的修炼过程。但事实上,对“道”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武术修炼的境界也一定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相似文献   

7.
王晓晨  乔媛媛 《体育科技》2010,31(4):147-15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结合专业实践和思考,对当代高校武术的执教境界进行了梳理,将其按低、中、高三个层次分为教学的境界、教育的境界、教化的境界,为高校武术教育反思提供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武当》2011,(10):11
一、如来禅:如来禅以心印心、教外别传,是佛家的最高修行法门。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明心见性;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大清明;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虚灵不昧;实际是同一个境界。修炼如来禅,可以同时证得儒释道三家的最高修行境界,各种神通神变,自然显现。无需请人调风水,施法改运,如法修炼如来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障碍自行消失,保证修练者生活富足,修法顺利。各种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通过修练如来禅,可以不药而愈。教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论根器利钝,不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深入禅海,明心见性,虚灵不昧,得大清明。函授学费380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武术基本要求的深入学习、思考和辩证分析,认为(1)中国武术不仅有着灿若群星、美如天仙的表象动作、套路的艺术造型,而且蕴含并彰显着正直和谐、平衡有序的意境.(2)中国武术的意境是一种高境界、美境界、好境界、妙境界.(3)对中国武术的弘扬光大,不应只是动作技术的,应该很好的参悟认识它的意境,从而全面继承发展中国武术文化,使中国武术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0.
治学与钓鱼     
张忠江 《钓鱼》2010,(13):1-1
国学大师王国维把晏殊、柳永的“蝶恋花”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三首词中的三句词作为治学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第三境界也。  相似文献   

11.
西沐 《收藏》2007,(12):58-67
境由心造是人们对李健强的绘画艺术在赏析层面的一种表读,而在内心追求方面,他却一直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向前行。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化中,境界始终是人文精神中一个最高的标准。所谓至高“境界”,概指人的精神及认识所达到的一种万物归一的无对之境的状态。中国文化的境界中,最为关键的思想是“天人合一”。纵观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虽然不断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但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文化精神,而是不断地吸收、改造和消化外来文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境界的高度有关。境界所蕴涵的这一文化和精神价值,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使人们正大而光明地去追求内在充实、宽大无边的精神状态。实现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至高境界是文人学士的一种至高的文化理想。追求表面而不讲究内心修炼,再华丽的外表也是满身俗气,与境界无关。不重浮光掠影,重内在,不外露,这可能是所有伟大精神的共性。现在,我们认识传统文化,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就很难具备识别传统文化精神的能力。当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境界,就自然只能看看表面,无法深入到精神层面。为此,李健强要走的是一条沿着文化精神的向度,不断悟修、用心造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的围棋甲级联赛,被冠名为“中国和”,这是古老的围棋与现代企业的一次成功的联姻,而连结它们的纽带,是一个大大的“和”字。和成天下,“和”是围棋的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境界。马拉多纳、普拉蒂尼、罗·巴乔都成为一种境界;巴斯滕、维阿、巴蒂斯图塔也是一种境界。但皮埃罗形成另一种境界,在这个境界上我还没发现第二个人。 当一个孩童醉心于一件玩具的时候,他便同这件玩具融为一体;他旁若无人、自得其乐,沉缅于自己营造的快乐当中。皮埃罗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一个醉心于游戏的孩童。当皮球在他脚下的时候,他双眼中有一种奇异的光彩,这时候,皮球就与他融为一体,变得富有生命的灵性,好象生机勃勃地活了,好象跟他是一对儿游戏于草坪上的天使和精灵;于是他的一举一动都仿佛随心所欲;他的对手和队友刹时都成了他主宰的这场游戏的道具。  相似文献   

14.
江晨 《当代体育》2010,(5):50-51
不要以为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有多么了不起,如果你看完本文后.就能发现这些大哥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一个以速度制胜的境界,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技道观对武术修炼的境界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技进乎道"和"由技入道"的观点是庄子技道观的核心部分,至今对每一位习武者追求"得心应手"的至高武术境界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事业爱情两得意,这是男人的最高境界,如今的朱芳雨,就处在这种境界之中。2月23日,深夜,宏远酒店依然灯火通明。10多张桌子堆着的杯碟,说明这里  相似文献   

17.
武道是日本武士持刀剑比武的竞技运动,武道心法指竞技时自然保持无意识状态的高级功夫境界。这种境界使竞技者的直觉反应、运动灵感和预见力获得特殊发展,养成丝毫不受对手和赛局影响的超沉静心志,技击时能依直觉灵感,本心应对万变,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在“无为”、“不争”中取得比赛的胜利。这种超心理境界有助于运动员心理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视角,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新问题、表现的新特征,初步探讨当下中国武术的道德境界。以期建立与社会特征和时代精神相符合的中国武术的道德境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不语两相知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4,(21):50-50
纹枰对坐,以手代口,无声之中,亦自有拈花微笑之妙。这是棋的境界,恐怕也是一种人生之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11,(2):12
一、如来禅:如来禅以心印心、教外别传,是佛家的最高修行法门。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明心见性;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大清明;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虚灵不昧;实际是同一个境界。修炼如来禅,可以同时证得儒释道三家的最高修行境界,各种神通神变,自然显现。无需请人调风水,施法改运,如法修炼如来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障碍自行消失,保证修练者生活富足,修法顺利。各种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通过修练如来禅,可以不药而愈。教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论根器利钝,不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深入禅海,明心见性,虚灵不昧,得大清明。函授学费380元。二、上清胎息法:上清胎息法通过法诀印的练习,不需要人为的控制呼吸,自然出现胎息。练习当天即可感到鼻息似有似无,肚脐跳动,丹田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