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参加全国年会,我们选了几位教师同时试教人教版义务教材第四册“搭纸桥”一课,发现在实验结果上,学生总是有点争议,查找原因是在实验材料的使用上,于是开始寻找合适的办法。 一、对小木块数量的争议 1.纸与小木块 搭纸桥这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说明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实验目的是要说明形状变了,承受力也将改变。教材使用的实验材料,主要有两种个:一个是纸,表示形状的变化,另一个  相似文献   

2.
《搭纸桥》是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力学单元的内容。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认识纸桥的形状不同,承受力大小也就不同的道理,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力学知识。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的。1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桥a.用电教媒体展示各种桥。b.用学生的亲身经历说说你还见过哪些桥?桥面的形状又是怎样的?c.分析、归纳各种桥都有相同的组成部分:桥面和桥墩。学生对画面展示的各种桥非常感兴趣,但还不能准确地用语言叙述桥面形状,经过点拨,能一边用简单图形勾画形状一边起名字,如公园里的石桥是拱形,天津的解放桥是凹形,八里台…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 知道桥面截面形状不同 ,桥面中间承受力大小也就不同。2 通过学会搭纸桥试验 ,培养科学精神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怎样去探究一个课题。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师 :实物投影仪 ,有关桥的照片、图片、碟片若干 ,16开图画纸每组8张 ,跨度为18cm的木制桥墩24座 ,小铁钉若干 ,小纸盒24个 ,橡皮筋24根 ,实验结果表24张。生 :自制桥的模型 ,搜集有关桥的图片等。课堂教学实录 :师(投影《语文》第3册第13课《小马过河》的画面) :小朋友已经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 ,如果河水真的很深 ,小马又得过河 ,…  相似文献   

4.
一、模式设计模式名称:“探究—研讨”教学模式特点:情境入手,发现问题,研讨中学习适用范围:低、中年级观察课、实验课模式程序: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再处理,吸纳相关教学素材,使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最近在一次评课活动中发现,几位教师在《桥》的教学中,较成功地选择和运用教学素材,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信息素材 信息素材来源于师生两个方面。就教师而言,一是日常生活知识的沉淀,二是针对当前教学内容有意识获取的信息,如本县跨江大桥变迁的历  相似文献   

6.
我在上鄂教版第二册自然《搭纸桥》这一课时,按教材意图,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各种各样的纸桥,然后搭纸桥,最后研究纸桥的载重力量大小与桥面形状的关系。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玉米,(因学生找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省创造性教学研究课题组在长沙市修业学校举行研讨活动。我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为该校二年级40名7-8岁的孩子上了一堂自然课——《搭纸桥》。课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仍历历在目,激励我记下这难忘的一课。上课前,每张实验桌上摆有30块木块、2座d。纸桥、10张纸、l张实验记录表、l个装有勺子的纸袋放在实验桌的抽屉里。上课了,那一双双饱含着疑问的眼睛看着老师。我微笑地望着孩子们,拿起一座小纸桥,将一张纸搁在桥上,“看,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一座小桥。”“对!这是一座小纸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搭纸桥。…  相似文献   

8.
知识的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充分发挥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阵地。有人提出“创造要从娃娃抓起”,这个观点是十分正确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点,是每个教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应消除对创造的神秘感。陶行知先生于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点,这说明创造是平凡的,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无数中小学学生的发明创造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创造并不神秘。要消除对创造的神秘感,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创造的意识,要有放手…  相似文献   

9.
师:(利用投影仪展示桥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齐说)桥。 师:对,这是一座桥。(板书:桥)你们有谁见过真桥啊?(学生纷纷举手)你见过哪些形状的桥呢? 生:我见过水泥板桥,石拱桥,木板桥。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纸桥承受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有关系。了解这个道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搭纸桥的实验,培养学生做观察、记录的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1.各种桥的幻灯片3张,生活用品幻灯片2张,记录表格幻灯片1张。2.木制桥架21块。3.尺寸、厚度相同的纸若干张。4.小木块若干个。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采上一节自然课,上课前老师要提一个要求:看哪个同学听讲最认真、观…  相似文献   

11.
彭昕 《教师》2009,(1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崔峦老师说"语文课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挖掘,有可能上成专门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挖掘太深,又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尺度确实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2.
13.
浙江版小学常识教材第九册《桥》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赵州桥。教学目标是通过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人们的聪明智慧及祖国的伟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②各种桥的承受能力。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性实验初步了解拱桥、斜拉  相似文献   

14.
一首不知名的小诗中有这么一句,"只要简单一点就很美".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简单一点其实也很有效.相比前些年语文课上热热闹闹,哗众取宠的情景,如今的语文课堂已经变得实在很多了,但目标不明确或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却仍不少见.  相似文献   

15.
《搭纸桥》课堂教学纪实──(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第四册第14课)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孙明(执教并整理)课前准备1.教师演示用:①板画(包括小动物、纸桥的图片和纸桥的符号);②五张投影片;③小木块;④相同的纸;⑤一组小动物。2.学生实验用:①两个小木块;...  相似文献   

16.
自然课提倡主动、积极地探索科学知识,获得科学的结论。“九义”教材继承了现行教材注重能力培养的优点。多数课文采用像第四册《搭纸桥》这样的编排结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中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探究问题的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1997,(4)
看一个课,首先要对这个课作出基本的评价;是传统的自然课还是体现自然教学大纲精神的课。评价的标准可以列出许多条,基本标准有两条:一看这个课是单纯得出一个知识结论还是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内涵;二看是努力追求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还是老师代替学生认识,这一条是全面实现教学目的、要求的保证。所谓“自行”当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获取认识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他们经历的,教师设计的这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对学生的认识起关键作用。试用这两条标准看《摆的秘密》这个课。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说明:《树之歌》是2017部编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教学,它是一则关于树木名称和树木生活习性的科普类的小韵文,既可以让学生对木字旁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几种树木的生活习性有了了解。文章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习惯的养成,借  相似文献   

19.
教完都德的《最后一课》,老是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小弗朗士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传统的观点无外乎是因为他知道了这是韩麦尔为他们上的最后一次课,想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或者是在韩麦尔先生爱国思想的感召下,体味到一种亡国之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心。总之,都是因为一颗爱国的心,才使一个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竟然在最后一节课中进入到“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良好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20.
实施前的设想 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们在设计一个主题探究活动前该做些什么?我们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吗?离孩子们原有知识经验有多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解小学生前科学概念对于设计、组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