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传统乡村聚落和居住空间的历史遗存,古村落是一种具有特殊景观形态和文化内涵的乡村人文景观.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宏村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视角对宏村的商业化现象进行探讨.面对当前古村落旅游商业化研究的薄弱现实,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分析得出了古村落宏村旅游商业化的特征.旨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加深对古村落旅游商业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古村落适度旅游商业化发展提供现实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缪芳 《现代企业教育》2009,(22):145-146
古村落旅游资源是由村落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和不断积累而成,同时也在居民的日常行为中体现。本文从古村落社区居民行为与古村落旅游景观资源的关系分析着手,针对目前古村落自身发展中居民需求变化引起的行为方式转变与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提出村落居民参与与旅游开发互动发展的村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旅游开发对改善乡村社区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乡村社区依托区位、资源与市场等优势,在政策的引导与推动下,乡村社区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对社区生活状态、受益程度、就业规模、生活质量的民生功效认同感普遍提高;但研究表明:社区旅游开发后的居民满意度不高,以社区居民利益为核心的旅游民生功效远没有释放.坚持政府推动、社区主导与居民主体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旅游民生功能、释放旅游民生能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区与城市空间距离的不同和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近郊、远郊和偏远乡村旅游地景观差异,形成都市周边乡村社区旅游地吸纳旅游者来访逗留的时空差异,进而影响到了乡村社区内部要素结构的差异,形成了乡村社区特有的地域环境、人口、聚落形态、生产生活、公共服务、文化认同与归属等要素,构成乡村社区特有的乡土性、原生性和生态文明性特征,成为都市居民周末、假日期间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微观社会学的社区研究方法,以反映我国乡土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特点的乡土特征为概念工具,选取丹巴县甲居藏寨为案例区域,实证研究旅游活动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作为民族社区结构内核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受到旅游活动的冲击较小,乡村社会结构特征的基本面依然存在,社会结构并未完全裂变;旅游发展强化了"私、己"观念,居民更关注私己利益,削弱了保护"公共资源"的集体意识;传统价值观和功利价值观新旧并存,共同指导着居民的行为;旅游发展促使社区居民根据自我意愿对某些传统礼治秩序进行调整和改良,传统礼俗和伦理的约束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地方资本:一个乡村旅游研究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社区获益、利益相关者等居民主体相关问题研究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与主流,形成了诸多理论成果。文章以布尔迪厄"场域-资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乡村旅游语境下资本的"场域化"问题,基于乡村旅游场域提出了地方资本概念,阐述了地方资本的构成与特征,分析了地方资本的变迁与再生产。研究发现,社区普通居民作为承载主体的地方资本与游客消费资本对接,具有资本的典型特征,成为乡村旅游场域赖以存在的基础。在乡村旅游研究情境中,地方资本概念在居民话语权、乡村意象、社区获益等方面具有较强研究与实践意义,为现有乡村旅游研究理论体系做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21,(6):100-103
皖北古村落作为典型的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在公共空间营造中存在传统空间衰败、传统建筑材料被新型材料代替、原生态特色逐渐消失、古村落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古村落可以从保护村落物质文化空间特色,设计村落整体形象标志;合理规划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物质空间创新;合理规划古村落精神空间元素,承载古村落传统记忆;充分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打造古村落的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营造特色公共空间,实现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田野点,以乡村旅游社区新兴群体"驻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展现旅游情境中"驻客"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游客交往互动过程中对社区经济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发挥其作为连接东道主与游客、社区与外界的桥梁作用,引导"驻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乡村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村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的代表,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研究音,但不断攀升的客流也给传统的古村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古村落可开发五大产品,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强化管理等解决方针。  相似文献   

10.
对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特有的古韵氛围成为乡村旅游市场中的一朵奇葩。但同时旅游业发展中的商业化及当地居民对现代文化生活的追求均给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认知-情感共识是检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实现形象经济和体验经济转换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网络用户为代表的旅游者拍摄的旅游照片为逻辑起点,结合对应的游记文本内容,围绕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逻辑主线,运用隐喻抽取技术法,解读并揭示了游客关于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认知-情感共识。研究发现:认知要素上,枫杨林、丰乐河、拍照、网红桥、民宿、徽派建筑、鸟雀、黄牛、荷塘、蓝天绿树、溪水、百年老树、浣衣、当地人、散步等是游客对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记忆定格;情感共识上,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发展情感共识揭示为我国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以深思的路径选择。新时代传统乡村旅游突破路径依赖、提升竞争力,应从培育优势生态旅游品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主客关系的互动与维护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亮点。乡村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多元化文化格局的形成,丰富了我国现有的旅游发展体系。然而,在目前的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体系中,由于社区主体参与性不够、权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体系构建,对规范乡村旅游秩序极为不利。只有从科学角度对乡村社区居民进行赋权,不断引导他们参与到社区经济发展中,增强其干涉能力,才能重整乡村旅游秩序,拉动乡村旅游全方位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是贫困人口获取收益和发展机会的手段,利益制衡机制是社区居民受益的核心和保障。以岳西县黄尾村为例,对黄尾村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社区居民参与的内容、层次和受益情况进行分析,从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和利益制衡机制两方面提出安徽大别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受益机制优化建议,主要包括优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健全利益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转型发展背景下,乡村地区的休闲主体表现为多元化,乡村居民休闲空间已经成为新时期地理学研究的新热点.以"乡村居民休闲空间"为主题词,在Elsevier Science Direct、EBSCO ASP、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主要从旅游学、地理学及相近学科筛选出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所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表明:国内外乡村居民休闲空间在研究历程、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色.结合社会及学科发展趋势,对中国乡村居民休闲空间研究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指出乡村旅游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文章在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环境教育的概念,认为乡村旅游环境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空间的广泛性、对象的普遍性、内容的综合性、途径的广泛性等特点。基于教育主体分析的角度,本研究对于游客、旅游服务人员、政府行政人员及当地的社区居民等乡村旅游环境教育主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乡村旅游环境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的多重文化价值属性对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古村落开展文化旅游的基础动力.文章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古村落文化、古村落旅游两方面对古村落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后续研究应关注和加强对古村落文化旅游本土模式、游客体验、文化内涵提升以及文化保护等重点研究方向.同时提出,文化旅游作为古村落发展的出路之一,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中构建动力机制,以实现古村落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然而,社区居民参与意愿不明、参与受限,使得乡村旅游发展难以取得长足进步。该文通过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理论结合实践,以南京六合恋山草原为例,具体地了解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量化分析影响意愿的两大方面即参与能力和参与预期,结合它们各自所涉及的影响因子,总结概括该社区发展初级阶段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地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乡村旅游与社区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关注。在研究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重点研究乡村社区参与问题寻求解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参与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水平和程度,提出乡村社区应该全面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包括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活动以及乡村环境、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湄洲岛旅游业的发展,社区居民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暴露。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从湄洲岛旅游给社区带来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着手,分析湄洲岛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湄洲岛旅游业社区参与不足;居民的旅游感知还受景区辐射范围的影响,形成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湄洲岛居民旅游感知中社会文化、环境感知强于经济感知;居民对政府的作为有更大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社区旅游的另一种思路--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国内外社区旅游研究文献,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提出了古村落社区旅游的另一种思路.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旅游,并不是所有的古村落都宜于把旅游业作为社区发展的增长点,而应通过社区自主能力的培植,结合科研机构和学术专家的积极参与,政府构建社区旅游整合的平台,将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相融合.形成社区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