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认识几个在新闻单位工作的年轻同行,因为经营着各自的法制报道栏目,所以他们都开着带有"110"字样的警车.天天就那样开着警车工作,开着"110"上下班.  相似文献   

2.
从事版权贸易工作8年来,我与编辑及很多版权代理同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随着工作经验越来越多,现在的我,对版权经理人的概念已经跟刚入行时完全不同了.刚入行时,每天就知道整理好版权信息,然后发给各个编辑们,等着反馈,或者按照编辑的指示联系外方出版社,总之,那时的我做着被动的“行政工作”.实际上,简单做好流程内的工作是不够的,出色的版权经理人一定是一位“杂家”,也必须是一名“多面手”.  相似文献   

3.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史寒君,是长沙市人民检察院的档案员. 我今年34岁,从事档案工作7年,与前辈们相比,还是一名新兵.但作为一名“八○后”的年轻档案人,我有我的梦想和追求,也一直期待着梦想之花在求索中绽放. 我本科的专业就是档案学.虽然我的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扎实,但说实话,对档案、档案工作感觉还是有点距离.  相似文献   

4.
投身党的新闻事业十余载,我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时期.1985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河南日报》总编室工作;1992年南下深圳,在《深圳商报》先后任总编室主任、经济部主任,2000年转行干了广告,现任深圳商报社广告处处长.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这履历看似简单,却反映着大时代地域空间的交错和工作领域的变化,更铭刻着我的新闻观、事业观不断进步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听着朋友们饱满激情的演讲,听着那些档案一线的先进工作事迹.作为同行,我也抑制不住沸腾的热血.走上了演讲台.朋友,在这里,我不想用什么豪言壮语去歌颂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只想向大家说说身边的同事,带着你们结识一下边陲萝北的档案人.……  相似文献   

6.
许菲 《新闻三昧》2013,(5):76-80
从英国回国工作快一年了,可仍然常常想起那些在英国值得留恋的日子.也许那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永远都会记得刚刚来到英国的那一天.我踏上了开往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的航班,开始了我的英国留学生活.初到英国,怀揣着快溢出的兴奋和憧憬,审视着这个以绅士和淑女闻名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我是丹东市风景园林局的一名档案管理员.十几年来,档案管理工作象一条亮丽清幽的小河,踏着春光,伴着夏雨,迎着秋风,顶着冬雪,与我相伴相随,一同品味着生命的欢乐和艰辛,收获着人生的希望与丰盈……  相似文献   

8.
何永炎 《今传媒》2007,(3):32-32
报刊审读工作给我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一种乐趣.它使我的"工作并快乐着"的人生主题曲又可以继续快乐地唱下去.我本来就有爱读书看报的习惯,现在叫"审读","读"之前冠之以"审",实际上是多了一份政治责任.虽然现在媒体大多是政治上强、学有专长的人在办,但有一份责任在肩,我的书报刊阅读就要特别留神了.  相似文献   

9.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流行歌曲铺天盖地掀起的日子里,我仍然爱唱<小草>.因为它纯朴、实在,更因为它那独特、可贵的精神,二十多年来,一直伴随、鼓舞着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我耐着性子足足在雨地里等了一个半点才坐上通往鸡冠山镇的大客车. 当我坐在鸡冠山镇主管档案工作的副镇长周恩福同志的办公室时,雨仍然抽丝般地下着.我面对曾是邻居现今是鸡冠山镇一镇之长的隋成新,还有镇党委书记的丁文波等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倾听他们对档案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激情如同秋雨带来的湿度一样浓重,感到鸡冠山镇的档案工作能走出低谷,跃上台阶,这与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啊!  相似文献   

11.
深入一步     
我是在工厂里作宣传工作的.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现在不论报纸、杂志,不谕工厂里的宣传部门.都面临着一个任务:把宣传工作深入—步.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能不能加快呢?这一点已经没有疑问了.是不是能够不断地加快呢?有些领导同志还有些怀疑.因此,他们在运动的某一阶段上,还能适应运动的要求,而在总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老媒体人,以前长期在新华社工作,后来又到香港媒体工作了7年.去年,我的人生角色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到人民日报海外版担任总编辑.在这个新岗位上,我很真切地感受到当前在媒体行业和对外传播领域,发生着许多深刻而积极的变化.特别是有两个大的时代背景,是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了解、重视并以此作为思考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
我做过近10年的妇产科医师,那段经历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很深的烙印.虽然现在已改行做医学编辑多年.但脑海中还时常萦绕着那时那景.这些经历让我更能切身地了解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的所需与所想,给我的医学编辑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学会放弃     
那年,我脱下了军装,成为了一名档案工作者.我走进了一座殿堂,一座装满尘封历史的、寂静的殿堂.朋友问,怎么到了那里.我说,我选择,我喜欢.其实我清楚,这话有一半是真实,一半是无奈,还伴有一丝惆怅.我喜欢档案工作,是因为档案里面包含着厚重的历史,它内在的人文价值让我心动.可是理智告诉我,面临人生重要的转折,要学会放弃.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得到去报社上班的消息时,心凉了半截 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新闻工作是不是最适合我的职业.因为我上大学学的是法学.当时成绩还不错,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所以,我曾经怀揣理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抱负,为百姓减少冤屈.  相似文献   

16.
王之枫 《今传媒》2007,(2):34-34
青海省新闻出版局聘我做报刊审读员,算来也快4年的时间了.近4年的审读工作经历,让我有机会重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使我这样一位过着退休生活的老人,又找到了新的感觉,又为社会所用了.我的退休生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了乐趣.  相似文献   

17.
1986年8月,我研究生毕业进人湖北^民出版社工作。次年9月的一天,总编约我谈话,告诉我组织上决定任命我为古籍编辑室副主任,主持该室工作。总编说了许多劝勉的话、其中有一句给我印象很深,他说工作一年即行提拔的人在出版杜是少有的。回睬起来,这句话里包含着多少担心,但当时我并不能够领会,有的其是自满.那时我不像现在这样爱酒、但当晚也自剖自饮闹了个大红脸、心里飘飘然,甜滋滋.  相似文献   

18.
我生在德清县武康镇上柏村,从小就与茶叶结缘,从1956年参加工作就一直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日积月累也就对研究茶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德清的茶文化有了研究.茶文化离不开茶馆,就给大家讲讲德清的茶馆吧.我个人认为,茶馆是中国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产物.它适应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经济民情的需要.千百年来,茶馆既充当着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又是人民身心休息的去处;既是大众传播新闻的渠道,又是多种民事活动的场所.它默默打发着一代又一代的闲暇时光,又滋养着民族精神和风俗意识.  相似文献   

19.
老屋     
20年前我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17年前,父母随我一起居住生活.老屋空留乡间,风蚀雨驳,残破不堪.老屋屋檐下何时长出的两棵榆树,使老屋还不至于过于荒凉.但老屋是家.保留着家的历史、回忆和全部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多亏了档案馆啊,我辛辛苦苦工作的10年总算没有白费!"一位妇女流着热泪说出这段感人的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