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女儿晃着一本书兴奋地对我说:"妈,同学借我一本<幽默红楼>,特有意思."什么,红楼也能幽默?我随手翻了一下,只觉头晕:在大观园学校里,板儿成了歌星,湘云和惜春抢着做他的经纪人;探春为连任班长到处拉选票;黛玉的诗集出版了,书名叫<花季少女写真>……这都哪儿跟哪儿呀,简直是亵渎经典.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 《师道》2012,(6):43-44
从零度降落幽默 我的手边,常常放着一本书——《幽默从零度降落》。它是一本于冰“画语”加大鸟“人语”的“字”“画”书,两个男人一唱一和无所旁骛制造出的“幽默”以及随之而产生的东西。那一行行删繁就简的文字时不时地提醒着我:观察应该有深度。感悟力不能削弱,思考力要提升,想象力不能消退…… 《幽默从零度降落》的书里有大鸟先生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一字师”     
阎焕东 《科技文萃》2001,(2):185-186
最近我正准备出版一本关于老舍的书,其中引了老舍在抗日战争前夕写的一篇小传,题为《著者略历》,全文不过400字,却精当简括,幽默风趣,很能体现老舍为人为文的风格,是一篇妙文。但文中有句话却令我颇费周折:“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这“三百千”指的是什么?我查了手边的工具书,包括《辞源》、《辞海》等,都没有“三百千”这个条目。于是我便怀疑可能是印错了,或者也可能是老舍的手误,后来的编辑将错就错,一直错了下来。我这么想依据有二:一是就在这篇“小传”中,老舍的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被印成了“《火车头》”,这肯定是错的,说明印错是常有的事,可做旁证;二是“三百千”我以为可能是“三百篇”之误,而“三百篇”则是人们所熟悉的,本是《诗经》的代称,老舍在此扩而大之,借指古典文学,说“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既简单明白又幽默含蓄,且与全文风格一致。我的怀疑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我心里总不踏实,还想得到进一步确认。说来也巧,前些天的一个小型聚会上,我正好同舒乙同志坐在一起,于是我便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先说明了那句话的出处和问题所在,跟着说了我的想法,我说:“‘三百千’是什么意思呢?哪儿都查不到。所以我想可能是印错了,或者是老舍先生的笔误……” “那怎么会?!” 舒乙本来一直在听我说,这时突然插了一句,打断了我的话。 “怎么不会呢?”我争辩说:“就在这篇‘小传’中,后面就把《火车集》印成了《火车头》。”  相似文献   

4.
喜欢绿色。爱唱腾格尔的《天堂》。爱看的影视作品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座右铭: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老是脱不掉天真,像一只有尾巴的青蛙。向小读者推荐一本书:继《幽默三国》、《幽默水浒》、《幽默西游》之后,我写了《幽默红楼》。写了大观园学校里的男生和女生,他们怎样穿着古代人的衣服过现代人的生活。不过,如果你当现代人已经有点当腻了,这本书也可以让你穿着现代人的衣服过古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从1989年开始看漫画。到现在已有十年“漫龄”,是个不小的“漫友”了。如果将我看过的漫画杂志、报纸都堆叠在一起,至少得有一米多高吧。妈妈每年为我订《儿童漫画》、《中国漫画》、《漫画月刊》、《讽刺与幽默》、《幽默大师》等杂志,花好几百元买漫画杂志,她一点儿也不心疼,因为不仅我爱看,她和爸爸也看得津津有味呢! 漫画为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朋友们  相似文献   

6.
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前些年轰动一时,其最根本的观点是:《红楼梦》隐写了“一部历史”,实质上是“一部史书”。霍氏姐弟赖以立论的,主要有四大概念——“野史”、“史公”、“《春秋》微词”和“史家曲笔”,但是他们根本漠视这些概念的文学意蕴,对其做了错误的理解。因此,《红楼解梦》建立在这些错误理解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林夏 《河南教育》2010,(5):30-30
1993年筹备《寻根》创刊,在列出的特约撰稿人名单中,邓云乡先生是我们看重的一位。 读邓先生的著作,我是从他的两本“小”书开始的,较早的是《红楼识小录》,稍后的是《红楼风俗谭》。  相似文献   

8.
逄敏 《山东教育》2020,(10):39-39
《红楼梦》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文学地位举足轻重。我从2017年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鹏鹏哥哥读红楼”,从连环画入手,尝试着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几年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出现了一批小“红楼迷”。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思考:小学生阅读《红楼梦》到底会有哪些收获呢?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随着阅读的进展,学生们更多的还是对小说情节感兴趣。如果只是这样,那阅读经典名著和读其他的书,甚至看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红楼梦》这种古典名著在“育人”上的优势该如何体现呢?  相似文献   

9.
我这个人上学早,识字快,7岁就看闲书。开头是因为听评书而想看原著,都是武侠小说。后来,由于连看几出京剧中的红楼戏,又想见识《红楼梦》。那一年,我9岁,两册互不衔接的石印《红楼梦》残本,被我囫囵吞枣,吃进肚里。虽是黄日小儿的浮光掠影,却也水过地皮湿,对《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产生了数十年守恒不变的印象和评价:王熙风,够毒的;贾键,够坏的;尤二姐,够贱的;平儿,够难的;宝饮,够阴的;晴零,够俊的;尤三姐,够硬的……从9岁到眼下年近花甲,我自称十读红楼,其实并无精确统计,但敢保读过十遍以上。只是我读《红楼…  相似文献   

10.
开心豆     
嗨,小朋友们,开心豆今年特别邀请小朋友们成为“搜豆”专家。哈哈!就是请大家都来搜集快乐、幽默、充满童趣的笑话。因为分享快乐,快乐便成倍增长!请把你搜集的笑话寄给我们,一定要注明你的姓名、地址。我的地址是: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3号《红领巾》杂志邮编610012我等着与你们分享快乐喔!老师发下作文本时,问小同:“你爸今年才三十几岁,怎么可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呢?”小同回答:“那是我爷爷。”“可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爸爸》呀!”“没错,”小同说,“那是我爸爸写的。”爸爸与爷爷可笑指数:哪儿景色好爸爸终于带着儿子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山…  相似文献   

11.
陈正 《小学教学设计》2024,(Z1):101-103
<正>五下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哪些?笔者对四篇课文“课后习题、阅读链接、资料袋、课前导语、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进行归类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理解词句意思,如《景阳冈》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相似文献   

12.
“红学”可说是派别林立,方法繁多,但有许多“红学”成果却是对读者的“误导”,其原因在于这些研究者是从非艺术鉴赏的眼光去寻找《红楼梦》之外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白盾先生提出:应“还红楼以红楼”即“还文学以文学”,这是研究“红楼”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它使“红楼”的研究上升到了方法论的选择,上升到现代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嗨,大家好!知道我吗?我是一个既活泼又幽默的小男子汉,今年9岁,外号冯乔(电台节目主持人),英语名字Kred。本人是个疯狂的书呆子:《三国演义》如数家珍,《福尔摩斯》看得走火入魔。一次,当值日生叫“一二”时,我突然喊道:“亲爱的福尔……”“住口!”老师大声喊道,如梦初醒的我这才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我还整天跟着堂吉诃德披挂着武士的行头,骑着“罗西南多”走南闯北打天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到写作时,美词佳句便挡也挡不住地从笔尖蹦了出来,想说的话怎么也说不完。小小年纪的我便出了一本作文集《人小鬼大》,还分为幽默篇…  相似文献   

14.
小语第十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红遍五大洲,华人世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有多少人认真想过:红楼梦到底是什么意思?曹雪芹从哪儿取来的书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用红楼形容富家闺阁。他的《秦中吟》有这样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意思是:住在富丽堂皇的  相似文献   

16.
“红学”似乎已成为一门“显学”,吸引了大量的有才华的研究者,中国其他几部古代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研究也很热门。但是,我总觉得——片面的文学观念、不科学的理论概念、自足的研究命题、陈旧的模式和方法还严重地束缚着《红楼  相似文献   

17.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55-61,91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组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18.
何永康:《红楼美学》 《红楼美学》是何永康教授的代表作。1991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初版;1994年修订再版。2008年由广陵书社推出重订版。该书初版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书观点被收入北京大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一书。在“红学”研究中,开辟了美学研究的新领域,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儿子很幽默     
儿子从幼儿园带回《幼儿身心发展表》,我见“性格”栏里填着“活泼、幽默”等评语,便笑着说:“幽默,幽默是个啥呀?”儿子说:“幽默就是有幽默感呗!”说着做了个怪相,显出了一副天真活泼的模样。说真的,儿子还真有点幽默感哩。过两岁生日时,我们带着他坐车进城照像,快要进城门洞时。他说:“城门请我们进呢!”把大家全逗笑了。有一回,他在托儿所里拿积木把小朋友的鼻子打红了,阿姨批评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