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这样评价一节课:"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怎么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静下心来,聆听课堂的"静水流声"1.让课堂回归平静。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很多教师课前让学生们充分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则像导演一样,"穿针引线",让这台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读着语文,仿佛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深入浅出的道理,那五光十色的美景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扎扎实实的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基于文本的、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才是课改期待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真正充满"语文味",就要净化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就要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和滋养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听了许多基层学校的语文教研课,在评课交流中,许多教师最感困惑的是面对思维活跃、无所不及的学生的提问、质疑,该怎么去"解惑",怎么样的"解惑"才算是有效的"解惑"教学.事实上,在我们日显开放的语文课堂里,教师一方面正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在学习文本中的思维而不断努力着,但另一方面,也日益为无法因势利导,有效"解惑"而踌躇着.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无论是在提高认知,还是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语文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语文的有效学习不能不关注。都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但是在小学这个学生认知有限的前提上,老师要怎样让同学充分理解语文教材蕴含的深层含义呢?作为教师我们要构建阳光的课堂,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当今,很多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应试训练、功利性的课堂教学已经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和个性,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反思这种现象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关注人生命质量的提升,超越功利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原,促进学生整体人格塑造,改善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该如何打造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人文性”被提升到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重新探求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从人文主义观念出发,使课堂生活成为一个涉及学生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道德活动等方面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如何消除以往枯燥无趣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是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长年无法突破的瓶颈。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拟阐述一些看法,以疏通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建军 《宁夏教育》2003,(11):40-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没有实践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强化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张扬个性、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的误区,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系统完整的语文训练,而忽视了母语教学有基础、有语境、有丰富的资源这一基本事实。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在课堂“言说”和课外“做题”中…  相似文献   

12.
苗志清 《考试周刊》2014,(15):48-48
打开学生的心窗,感悟学生的真情,重视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是让教学事半功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有魅力的学科,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把语文课的魅力展现出来,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笔者就如何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语文味儿"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某些 (特别是评比的 )语文教学 ,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端还时有表现。在这些课堂上 ,跑来跑去 ,演来辩去 ,花样翻来翻去 ,起承转合 ,热闹非凡 ,实质上却是在进行“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怎样让语文教学走出“空中楼阁”呢 ?一、把“阅读”做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至少有四种 :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此 ,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方位的对话 ,从而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沟通情感、化解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语文离不开生活,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生活为源泉创作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树立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为例,分析大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朱霄 《中国教师》2014,(4):36-37
“语文味”指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情感熏陶、文字鉴赏、写作表达等,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的其乐融融的"磁场"。语文课堂离不开一个"美"字。本文立足于语文课堂,从多角度来探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各种美。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成为他们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教学方式不但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削弱了教师有效教学的信心。那么如何让培智的语文课堂更加有效,更加充满生命活力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做个浅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的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追求虚假的繁荣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的老师一上课便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祥林嫂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物形象呢?”要求分小组讨论。学生或者一人翻着从不知哪儿买来的课文分析指南,一边念念有词地胡说一通,其余的便都做了忠实的听客;或者你说一点诸如祥林嫂“勤劳”、“坚强”,他说一点祥林嫂“愚昧”、“迷信”,满足于泛泛而谈。我真不知道,这于真正有价值的讨论有究竟有多远。这种讨论反馈,看起来似乎无可指瑕,而对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却相差甚远。从结果来看,可以看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