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东地区三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创新导师管理制度等,是加快“双导师制”的推进与落实、激励校内外导师积极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方式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方式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以A大学为个案,通过对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后发现:研究生对"导师制度"、"课程制度"等方面总体的满意度较低;研究生目前对导师指导方式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因此,应严格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按照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培养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产业实践经验缺乏、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偏弱、校内外双导师制协同指导效益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和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深入“三农”的实践特性,建设农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特派员导师队伍,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进程中,提升校内导师实践指导能力与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并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激发双师协同指导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的“双师双能”导师队伍建设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组合旨在建立导师共同体。由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资源层面的问题,这种"共同体"缺乏必要的凝聚力,因而难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具有实效的导师共同体,从认识层面、制度机制建设和指导活动层面,突破制约导师队伍建设的"天花板":建立导师资格互认制度、主副导师制度,形成培养点主导下的导师共同体模式;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STAR模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共同体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认为导师、研究生关系具有经济性质,这是由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导师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以及现行学术评价机制共同决定的。经济性具体表现为:导师、研究生为科研项目形成 “准雇佣”式合作关系,并产生博弈;导师、研究生互为价值载体,互相产生品牌价值等方面。指出导师、研究生关系的经济性要求重构二者身份认同知识谱系,形成契约意识,规范行为边界,加强制度建设,使导师、研究生关系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导师队伍的基本要求,认为实行“双导师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结构的需求,形成“双师型”导师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发展目标,而“双导师”与“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并举,是提高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的有效措施。指出了目前这两种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是指学校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管理与技术精英等为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它是解决现行研究生扩招与导师数量不足,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的反差等矛盾而衍生出的新模式,它与“导师组”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对“合作导师”的要求各有不同,同时,实施这样的模式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其对自己所负有的职责似乎不必强调,然而面对研究生教育之现状,又确有必要“追问”导师之“责”——尤其对年轻的导师来说,明确导师之职责尤有必要。当然,研究生“导师”和一般公共课老师皆担负“教学”之职能,然而“导师”和一般教师之区别主要集中于一个“导”字上。当然,普通教师对学生亦有指导之义务,然而作为导师之“导”尤其具有优先陛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给导师队伍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导师队伍中存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滞后、准入制度僵化、培训培养缺位、考评标准不合理以及“双导师制”的管理失效等问题。本文基于对导师队伍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为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提供可行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的区别,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双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实践证明:在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遵从社会需求的学校本位制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单位与导师间共商的课程设置,学科特色与联合单位强关联特征的培养条件筛选,学生绩效的导师管理和独立考评等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每一位导师都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和促进创新创造的使命,他们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构建学术共同体、做学生引路人”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的必由之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和制度支撑。文章首先界定“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核心概念,然后指出“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构建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个人发展、学术资源、专业网络和学术声誉等方面具有重要帮助,最后探讨构建“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即“求同存异”“兼容并包”“模范引领”。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相关概念,首先分析了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的践行路径,包括明确指导的职责内容、规范指导的运行机制、完善导师团队工作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只有不断创新优化导师制度,才能不断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本文从药学研究生培养角度,分析了基于单一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跨学科导师团队的构建与实施在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从例会制度的目的、意义与形式,对例会制度在药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提出研究生导师的“四位一体”式指导能力发展路径:一是“明方向”——认识层面以明确指导目标与指导职责为起点;二是“重设计”——规划层面以加强对指导工作系统设计为基础;三是“晓重点”——实践层面以做好研究生指导重点工作为关键;四是“勤反思”——效果层面以强化评价改进与终身学习为助力。基于此发展路径,研究生导师有望更为有效地设计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指导行为,能够有意识地反思指导效果、改进指导策略、积极投入终身学习,着力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以促进研究生指导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有必要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包括其责任内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首先,导师负有培养品德和培育人格以引导学风、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承担教学任务、指导学术研究及指导学位论文的职责。其次,导师有自主招生、决定学制、推荐奖学金申请并支配和使用培养经费的权力。最后,建立包括"外在"的物质奖励与"内在"的精神激励措施与导师的利益挂钩,保障导师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是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提升导师指导能力、促进导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英国优秀导师指导实践框架》和《英国2021年研究生导师调查报告》分析发现:英国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包括切实参与研究生招生与选拔工作、构建和谐的学术关系、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为研究生提供非学术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加强自我反思与指导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体现出兼备权威性和道德性、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术指导、强调权责统一等特征。但研究生导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面临着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角色和职责日趋复杂、招生工作中的话语权得不到保障、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指导有效性不足和师生身心健康问题等困境,且提出减轻工作负担并重视导师心理健康、基于学科特色制定指导职责、接受系统的导师专业化发展训练和形成和谐的指导文化等诉求。英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应然职责与实然困境之间的张力对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与落实的启示在于:明确导师指导的职责边界与保障导师指导基本权利相结合;国家全过程统一管理与高校基于学科特色精准规范相结合;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建设相结合;组织支持与导师个人反思性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导师权力及其实施是影响导学关系及研究生培养质效的重要因素,福柯微观权力理论为分析导师权力的作用方式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通过导师权力的实施场域、实施方式以及核心环节,可以透视导师权力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生导师权力实施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既有权力本身的因素也有制度缺位的影响。因此,探索规范导师权力的有效路径需要明确导师权力边界,建立权力协调机制,坚持权责对等,强化责任意识,并从制度上完善和健全导师权力保障机制及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2009年,全国增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要求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要落实“双导师制”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双导师制”中的企业导师从何而来、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与校内导师如何进行分工与配合等。本文意在从六个方面入手思考逐步落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方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对全国27所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仍以单一导师制为主体,导师组制和双导师制得到了较高的认可: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模式也仍以传统的师徒关系模式为主,同时科研伙伴关系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模式:研究生与导师在职业计划与想法、人生观与理想等方面有着较多的交流,面对面交流的频率较高,交流手段丰富:研究生广泛地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从中受益,导师在科研中对研究生的培养多于使用:师生双方的总体满意度及各方面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研究生培养一改过去严格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开始采取所谓"导师组"体制。这种"集体导师制"弊大于利,最主要的问题是,它采取的实质上是一种"本科化"的培养模式。如果导师的责任心稍有欠缺(在当前导师水平缺乏严格的考量机制和导师教学过错缺乏追究机制的情况下,这种责任心的欠缺还是相当普遍的),那么对研究生的学习较少关心督促、基本放任自流的情况也就不是个别现象了。于是,在这样同一个知识背景和学术平台上培养出来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