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家宝 《学语文》2013,(3):48-49
感谢陶渊明.他为我们营造了一方神秘的“桃花源”,千百年来,成为诸多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同样也感谢柳永,他在《望海潮》(见卷首)中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版本的“桃花源”.一个有别于陶渊明笔下田园牧歌式的城市版的“桃花源”,带给我们的是另类的风情和别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一直以隐逸、避世为后世推崇,在积极入世之外,他为后世留下了一条可以"独善其身"的出世之路。然而,陶渊明的避世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远离政治,事实上,陶渊明的"隐"中暗含了自己的政治倾向,这在他对理想社会"桃花源"的勾画中便能看出。本文便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线索,试图展开隐藏在陶渊明隐逸背后的政治哲学,探寻陶渊明"隐"而不"避"的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3.
深度学习要以学生的读者意识为起点。教学《桃花源记》以“桃花源美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再问“桃花源里没有什么”,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找“飘缈”又“逼真”的细节。由此追问“陶渊明为何要用如此真挚的笔触去书写一个并不存在的桃花源世界”,助力学生理解陶渊明在现实生活中的期望越高,失望更大,痛苦就愈深的心境。逐步推进,让学生迈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社戏》中所描写的平桥村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具有众多相似之处。本文主要对这些相似点及其渊源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别人都说文坛好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别有洞天,虽然"初极狭,才通人",但过后便"豁然开朗"。然而,"开朗"的究竟有几人?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令人向往魅力绝伦的好地方。当我学习了《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之后,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就深深地吸引了早已厌倦了激烈社会竞争的我。不知不觉,窗外明亮祥和的月亮陪伴我进入了梦中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7.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不是现实环境简单的照搬,而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世界。文中的人物、环境、生活都是经过加工、虚化和美化的,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8.
昨天,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今天,桃花源成了湖南名的旅游景点。章从开幕式盛况写起,形象生动;接着以地理位置、景区风光为背景材料入,让读对桃花源有了整体印象;主体部分,既交代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又点明了今年桃花节的特别之处;最后用一位游客的话作为结语,真实自然。  相似文献   

9.
心的桃花源     
方思圆 《新读写》2009,(6):40-40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没有俗世的纷扰,自给自足。然而,它始终是一个梦幻岛,俗人们都不曾达到。小作者说:“我们找不到桃花源,并不是由于它不存在,而是由于我们失去了一颗承截它的心。”说得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所以永恒,在于诗人是以自身生命来实践和完成这一经典意象的。诗人个体的生命除了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离不开诗人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桃源"意象诗中有许多表达了隐逸主题。这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美好及唐代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对这些隐逸主题诗的研究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2.
晋太元中,著名诗人陶渊明写下了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他笔下那个宛如仙境的“桃花源”,也成了1600年来中华儿女心之向往的地方。八年级上学期,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学习了《桃花源记》,诗人笔下那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我。桃花源是诗人虚构的美好愿望还是真有其地?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称桃花源的地方共有38处之多。其中有被课本承认的湖南常德说,和其他诸如湖北十堰说,台湾说等。  相似文献   

13.
走进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又美好的田园风光.那里的人们与世隔绝,世代以耕种为生,真是怡然自得.他们是在秦朝躲避战乱时寻到了这么一处山环水绕的好地方,并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带着满心的期待和对桃花源的无限向往,我踏上了走进桃花源的旅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革新,正处在有所发现、有所开拓的阶段;正处在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渔人发现桃花源之前,先发现了那个有光的山间小洞口,只要穿洞复行数十步,便可见到豁然开朗的桃花源了。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搞一讲到底的满堂灌了。然而,还远  相似文献   

15.
经过历史的洗涤,“桃花源”的含义已经得到了扩展,它早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家园。考生抓住这点,另辟蹊径,找到了新颖脱俗的好内容。在作笔下,那潺潺的溪流,那无边的竹海,那美丽的荷塘,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何其相似。另外,精美的语言也是本的一大亮点,比喻、拟人处处皆是,读来意境深远,音韵和谐,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对家乡近乎痴迷的热磐.  相似文献   

16.
九龙洞得名的多种说法,足见九龙洞洞名文化之多彩。九龙洞是桃源铜仁的一处重要景观,集山、水、林、洞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于一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武陵主峰梵净山下的辰沅之源头。锦江铜仁,是桃花源中的城市。宋代命名的湖南桃源县,是人们寻找桃花源八百年而不得的一个精神寄托,是寻找桃花源的出发点而非终点。今日之铜仁,不再是“缘溪行”方可进入之地。她有了铁路、公路、飞机,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故乡的小巷     
李琼碧 《中学生读写》2010,(12):114-115
巷子是迂回各异的,巷名也千奇百怪:打铁街、新街仔、盗子口……巷子中透出的,自然是一派与世无争的普通人家的生活气息——铁匠丁丁当当地打着铁,几个人担着水从巷中走过,准备午饭的妇女在河边洗着菜——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颇为相像。  相似文献   

18.
据《长沙晚报》消息,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渔人回到郡下,将新的发现报告给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记》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1600多年后,在长沙工作的安化人张贻明却声称,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寻找,他  相似文献   

19.
桃源主题萌发于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主要描述了武陵渔人偶然进入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之境——桃花源,被源内人热情款待的故事,在源内人的口中得知他们的先祖是为避秦时战乱来到这绝境,没有再与外人联系,渔人在桃花源呆了不多时便告辞回家,没有听从源内人的告诫将桃花源的存在告诉了别人,但是高士寻找无果,便这样成为了文人笔下的惯用题材,是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圣地,是他们遍寻不到的乌有之乡。  相似文献   

20.
桃源主题萌发于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主要描述了武陵渔人偶然进入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之境——桃花源,被源内人热情款待的故事,在源内人的口中得知他们的先祖是为避秦时战乱来到这绝境,没有再与外人联系,渔人在桃花源呆了不多时便告辞回家,没有听从源内人的告诫将桃花源的存在告诉了别人,但是高士寻找无果,便这样成为了文人笔下的惯用题材,是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圣地,是他们遍寻不到的乌有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