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0件琉璃器,2件为国产,18件为外来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为我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唐朝饮茶之风的盛行、佛教的兴盛、唐人对琉璃的推崇、外来琉璃制造受中国文化影响趋向仿瓷以及琉璃传人与唐朝的海上贸易等问题均可从出土的实物琉璃器中寻求到答案。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北京营建,曾征办了巨量的砖、瓦、琉璃等烧造物料,其规模之大,历代罕匹。本文依据现有文献及实物遗迹等资料,初步对明代北京营建所需烧造物料的具体烧办过程进行了考察,其烧办过程大致分为烧造、勘验、运解、贮用等环节,其间曾随前后烧办方式之变化间有调整。  相似文献   

3.
刘 (曰丙) 为明代阁臣刘王羽之父 ,其墓志不仅具有一定的文献补佚价值 ,而且是墓志佳品 ;昊天宫碑刻系明代抗倭名臣胡宗宪在任益都知县时 ,参与勒立的石碑。这是在青州发现的唯一一件与他有关的历史文物 ,为研究其生平事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北京火车站     
<正>北京火车站(又称北京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便门以西,东单和建国门之间长安街以南,东临通惠河,西倚崇文门,南界为明代城墙遗址。新中国建国10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59年9月14日。北京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中央大厅采用了预应力双曲扁壳屋盖,与立面中心的三大琉璃拱窗及其左右两座琉璃钟楼有机结合,同时在塔楼与钟楼之间以琉璃女儿墙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5.
云南昆明圆通寺一担斋藏有一幅带西夏文施经题款的“药师琉璃光佛会”版画,构图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上的“药师琉璃光佛会图”相同。这幅版画上的西夏文题记内容可以在西夏时代的文献中得到验证,但其中有几个字写得不正确。估计版画产生于明代以后,并非西夏时代原物,对研究西夏文在晚期的流传或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纺织业空前发展的时代 ,表现在纺织品种的增加与纺织工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棉纺业的发展是明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明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纺织品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纺织业发展状况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与资料。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3):F0002-F0002
艺术展厅分为美术展区和音乐展区两部分。美术展区包括256件实物展品,有各种中外名画、书法、艺术品以及著名艺术家的肖像、事迹等。音乐展区介绍了中国主要传统乐种及地方戏曲.展出各种实物乐器218件。  相似文献   

8.
元代的蒙古族服饰样式具有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大量的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表明,蒙古服饰不仅在元朝时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在元帝国崩溃之后,仍然以不同形式在明代社会广泛传播行用.本文拟对蒙元服饰诸种样式在明代的行用状况进行考察,并对其行用人群以及行用原因、社会心理等等进行考辨,希冀勾勒出蒙元服饰在明代行用及演变之脉络.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21,(1):86-90
探讨当代艺术语言中琉璃作品的创作表现和材料语境。举例说明中国当代琉璃艺术作品在自然题材、人文题材、现实生活题材和时间观念等方面的创作表现,分析琉璃材料在新表现形式下的新语境。总结和归纳现有的创作形式并分析作品的创作思想,指出未来琉璃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方向,提倡多学科门类的相互融合、互相汲取,以及创作材料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怀柔县山区琉璃庙公社琉璃庙中学党支部以批林批孔为纲,认真进行教学革命。该校高二班,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批林批孔运动,紧密结合山区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以阶级斗争为主课,以社会为工厂,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一年多来他们主要做了以下九件事。 办黑板报和秋收战报。为了配合批林批孔和增加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语文课以“怎样  相似文献   

11.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留下的实物例证,是研究明代人物和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进士登科录的研究尚处在文献介绍、影印整理等初级阶段。个别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利用,然而仅限于作为文献资料的征引。因此,加强对明代进士登科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后人在明史、明代人物传记和中国科举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充分利用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淹没于水下的静乐宫,占据古均州城之半,它是古均州城的精神中心,也是明代武当山大修道宫的首宫。从文化学、建筑学的眼光,探涉明代静乐宫的文化背景、形制特色,复建后的静乐宫的建筑鉴赏等问题,可以了解静乐宫丰厚的文化蕴藏,更好地对静乐宫建筑做艺术审美和结构鉴赏。  相似文献   

13.
明代由于封建专制皇权极度膨胀,皇帝集政治、军事、司法权于一身,在明朝中后期便形成厂卫、太监干预司法的特色。厂卫、太监通过在审判监督权和最终裁决权方面侵夺三法司的司法权。  相似文献   

14.
台湾妈祖信仰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发掘史料,论证台湾妈祖信仰起源于大陆移民。其中澎湖最迟在明万历前已有天妃宫。明末随大陆移民入台的妈祖被称为“船仔妈”。1661年随郑成功军队入台的妈祖则被称作“护军妈”,由此可证,妈祖信仰清代之前已植根台湾。  相似文献   

15.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敕建于明永乐十年的玄天玉虚宫,不仅是武当山最大的道宫,而且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宫遗址。通过玉虚宫名称的考证、风水选址的分析及建筑艺术鉴赏,对武当山玉虚宫建筑文化作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陶器纹饰的考察,分别列举了彩陶纹饰、原始青瓷纹饰、秦砖汉瓦、唐三彩纹饰、宋代五大名窑的纹饰、元代青花纹饰、明成化年间斗彩纹饰、清雍正粉彩纹饰,这些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纹饰。将这些纹饰的特点与书画艺术的特征相比较,来揭示原始的陶器纹饰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源头之一.探讨在漫长的历史中,当书画成熟后又是怎样反作用于陶瓷纹饰,以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来影响陶瓷纹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丹凤县著名清代建筑群“明王宫”的主祀神祗究竟是谁?旧传为南宋末代亡国投海的小皇帝赵昺。此文比照实物,查诸史料,援引大量资料证明,明王宫的“明王”应是曾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  相似文献   

19.
南明著名的爱国使臣左懋第宁死不辱使命,于顺治二年(1645 年)被清廷杀害,壮烈殉国,成为一位堪与南宋文天祥比肩的民族英雄。可是关于左懋第史事的一些文献记载多有讹误。有必要依据有关行状、墓志及其他有关文献资料,对关于左懋第史事的一些错误记载进行纠谬辨正。  相似文献   

20.
明代永乐时期,东宫太子朱高炽周围的文人群体表现出与其时主流文风台阁体不同的兴趣与审美追求。述怀与隐逸是东宫文人群体最主要的两类诗歌题材,与此相应的,他们的诗中经常出现"剑"、"玉"及与其相关的两组意象。东宫文人群体的身份、角色意识导致了他们与台阁文人不同的文风追求,而东宫太子对文学性较强的诗文爱好也支持了东宫文人群体对诗歌文学性与审美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