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立博士后制度,在博士后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博士后自我管理组织——博士后联谊会。清华大学是全国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成立博士后联谊会的单位之一。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作为一个博士后的自我管理组织,长期以来,在加强广大博士后之间的联系、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助解决博士后各种实际问题、丰富博士后业余生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是中国博士后自我管理组织的一个缩影,本文拟对它的组织性质、组织结构、开展活动等方面的特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美国博士后教育已有120多年历史,为美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博士后教育展示出独有的特征,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对美国博士后教育的述评,可以对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从而为我国更好地发展博士后教育以及创建创新型社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高自考)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在我国已开展20多年了,它以开放灵活的社会助学、费用低廉的办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等特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求学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大学不能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和国家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自学考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学分制作为一项新型的教育管理制度,它的实施是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教育制度的一次革命,它必将带来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水平的更新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有人这样一排列,就得出了“博士后”是最高学位的错误结论。 其实所谓的“博士后”,是我国教育制度中的一项内容,分“院所博士后”和“企业博士后”。我国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作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现象 ,中外学者从多学科角度对之进行过深入研究 ,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理论 ,教育现代化研究也不例外。要在前人精细耕作过的地方开辟研究领地 ,要在林林总总的教育现代化研究成果之外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 ,是一件非常困难又极富挑战性的事情。张应强博士在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 ,选取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博士后研究课题。最近 ,他的专著《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一等奖。细读全书 ,的确能发人深思。第一 ,研究视角独特。实证社会学的研究传…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85年试行博士后制度至今已六年多,但由于试行的面不广,只是在少数实验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因此,博士后制度还鲜为人知,在此,简单介绍博士后的由来、发展及其对科技、教育、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所起的作用。一、博士后的由来和发展据有关资料记载,十九世纪时,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水平居于西欧之后而处于第二位,那时美国派  相似文献   

8.
浅论航海继续教育郭克勤大连海事大学继续教育是本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起来的新兴教育事业。作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常规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作为一种教育体系,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层次。继续教育对我国的经济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建立和...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的人力资本增值的投资活动,它给社会和受教育个人带来滞后性高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风险,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当这种风险的“量”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危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才识,充分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成功防范和化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风险,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的人力资本增值的投资活动,它给社会和受教育个人带来滞后性高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风险,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当这种风险的“量”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危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成功防范和化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很有必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比较研究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哪些相同之处和区别,有利于深入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适应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而建立的种国家高等教育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成功之路。自学考试在我国创立20多年来,以其开放、灵活、  相似文献   

13.
博士后研究是指已取得博士学位人员,继续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与高水平专家共同进行一个阶段的科学研究工作,以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在一些国家此种措施已形成制度,这一制度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中最高一级的教育,因此也称博士后教育。博士后研究制度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  相似文献   

14.
构建21世纪高职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教育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已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如何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目前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行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尚未理顺,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定位亟待明确。 1.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是我国高等学校在新世纪向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章在对我国博士后教育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上,着重阐述了博士后人员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提出了高校培养、吸引博士后人员补充师资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发展的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教育和专才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原有单一的专才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我国通才教育的回归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当代通才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而不断发展,既没有完全否定专才教育,又在传统的通才教育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高校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且缺少一个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基于此,本文以教育服务理念作为理论指导,以某地区高等教育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从评价体系建立、指标选取、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分析了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教育服务理念指导下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原则,最终提出了基于教育服务的理念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以期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国仁博士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于河南上蔡。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同年考上本校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后一留校从事教学工作;1992年考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攻读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无动站.成为中国第一位教育学科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现在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理论和研究生教育。自大学四年级发表学术论文以来.至今已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国外社会科…  相似文献   

19.
一、美国博士后教育的由来十九世纪时,美国的高等教育落后于西欧。当时美国的大学,向英国学习文科,向德国学习理、工、医等科。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在十九世纪后期才开始建立起来的。美国的博士后教育,几乎是  相似文献   

20.
成人高教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实施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在进入新世纪之际,构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对形成终生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认识现状——现行模式的时代不适应性 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是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教育。一方面,它汲取了高等学校的经验,充分利用了它的资源,为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承袭了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使得现行的成人高教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教育系统的封闭性 普通高校设立的成人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