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一季度,《吐哈石油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改进文风的各项工作要求,突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求记者走出高楼大厦、走进生产现场,扭转从会议中来、从文件中来、从资料中来,走不下去、走不出去、走不到位的"三来三走"不良风气,倡导"短新实",告别"假长空",清新文风扑面而来,新闻宣传闪亮开局。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到两篇人物报道,感到有一股清新之气,沁人心脾,令人难忘.说清新,首先是说报道反映的人物面貌清新.这两篇人物报道(见附文),一篇写的是一位县委书记,一篇写的是一位村支部书记.他们都不同于以往在我们的传播媒介中和文艺作品中已经形成“定势”或曰概念化的人物.我们以往的“老支书”、“七品官”是什么形象?关于这方面的先进典型的报道不外乎公道、勤勉、俭朴和忠诚;改革开放以来,又多是突出他们的创业精神、开放意识.这些固然亦富有时代精神,但从新闻报道角度来说,千篇一律,也就失去了新意.  相似文献   

3.
1978年至2013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当惊世界殊的成绩,那些在时代大潮中涌现的改革时代人物柳传志、马云、宗庆后、刘永好、董明珠、俞敏洪、李书福……再度进入公众的视野。时势造就英雄,然而英雄也书写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社记者走近35位改革代表人物,重温他们的人生传奇与心路历程,为深化改革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4.
我刊曾于今年第四期发表过李希光教授《重塑新闻文风》一文,对当前一些报刊僵硬呆滞的文风提出尖锐批评。本期发表胡衬春的《会议报道矛盾论》、张全的《领导活动报道的创新六法》,探讨当前对新闻文风的改进。两相对照,相信读者会大有所获。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截至6月15日,共造成86597人死亡和失踪,88个县2792万人严重受灾,富庶的天府之国转瞬间遍地疮痍,无数个家庭生离死别。在地震发生后的10天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三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中  相似文献   

6.
7.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2000年12月1日起,一个颇具创意的栏目“世纪旧闻新读”成为新华社迎接新世纪报道的亮点。 一百年前,同样是面临世纪更迭,当时的中外报纸展现的是什么样的新闻?当时的人们在关注和思考什么问题?能否从他们的活动与当今世界的联系中找到变化,给人启迪,从而更加生动地反映百年进程? 读旧闻,写新篇。我们决定以1900年12月的报纸内容为历史横切面,寻找价值较高的旧闻,对照当今现实,挖掘丰富内涵。从2000年12月1日开始发稿,以应对百年前的这一天,旧闻的新闻性由此凸现。 从哪里找旧闻?哪些旧闻更有价值?翻遍北京图书馆保存完好的旧报纸,我们收获不小。我们把选择的目标逐步深入到政治、  相似文献   

8.
徐文君 《大观周刊》2012,(35):163-163
先进人物心灵优美、积极向上,通过新闻报道将他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既能引起共鸣,又能催人奋进,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然而,一些媒体的先进人物报道手法古板,文风生硬,人物“神像般”,拉开了与受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摄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新闻媒体同样如此:如果你报道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扎得不够深.正是因此,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新闻报道只有真正走进广阔的田野、纷繁的社区、喧嚣的菜场、偏远的山村,从每一个普通人的切身感受进行情感投射,方能打动人们的内心;只有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群众需求,积极回应百姓关切,从普通人的故事出发,方能令人信服.近一段时间来的《人民日报》“走转改”专栏报道,对其他媒体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某报举办的记者、通讯员培训班结业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给一条消息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介文章.参加考试的同志,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写.考试结果,在近50份考卷中,只有几份得了优,其余大多数是良好和及格.考试之后,有些同志问:什么是评介性稿件?为什么要写评介性稿件?如何才能写好评介性稿件?我就这些同志提出的问题,结合考卷中存在的缺点,联系自己撰写评介性稿件的体会,谈如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华日报自1999年3月改版以来,在坚持高品位的前提下追求可读性,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深度报道》栏目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内容、独特的角度,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该栏目虽然不固定于某个版面,但绝大多数都是头条。高格调、有分量、有特色——《深度报道》栏目对于党报深层次魅力的形成功不可没。找准党报的可读性定位,曲高和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刊市场竞争激烈,党报要在这种竞争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可读性。然而,由于党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党报的可读性也有特殊的规律。鉴于此…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从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脱出身来,随即便投入了中共十三大前的改革宣传,把视野的中心从熊熊的火海移向举世瞩目的政治舞台。马不停蹄。《鲁布革冲击》(人民日报8月6日)一石投水,在新闻界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冲击波。随后,十三大前改革宣传的帏幕揭开了。本文仅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间作点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从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脱出身来,随即便投入了中共十三大前的改革宣传,把视野的中心从熊熊的火海移向举世瞩目的政治舞台。马不停蹄。《鲁布革冲击》(人民日报8月6日)一石投水,在新闻界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冲击波。随后,十三大前改革宣传的帏幕揭开了。本文仅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间作点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某报举办的记者、通讯员培训班结业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给一条消息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介文章。参加考试的同志,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写。考试结果,在近50份考卷中,只有几份做得比较好,得了优,其余大多数是良好和及格。考试之后,有些同志问:什么是评介性稿件?为什么要写评介性  相似文献   

15.
七届全国人大、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下简称“两会”)显示出的前所未有的开放,由于新闻媒介的传布,已为世人认可。新闻界在努力展示“两会”开放姿态之时,实现了自身改革过程中的一次突破。这个突破令人欣喜,但它是带着历史“惯性”的突破,存在着值得忧思的不足。突破之一:前所未有的“公开”笔者分析、比较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6.
七届全国人大、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下简称“两会”)显示出的前所未有的开放,由于新闻媒介的传布,已为世人认可。新闻界在努力展示“两会”开放姿态之时,实现了自身改革过程中的一次突破。这个突破令人欣喜,但它是带着历史“惯性”的突破,存在着值得忧思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中。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也是前所未有,经济热点、难点层出不穷,几乎处在这一进程中的每个部门、每个行业、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报纸理所应当地承担起答疑解惑的重任。但是,尽管大多数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从7月20日至7月27日推出的一组8篇“餐桌经济”系列报道,视点新颖,观点鲜明,从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农业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餐桌经济”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发。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在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中,新的经济问题不断涌现。新闻媒体要主动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主动对人民群众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及时组织有效报道,高屋建瓴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这就是我们所要积极倡导的研究性报道。研究性报道抓好了,报纸的深度和广度就上了一个新台阶。“餐桌经济”系列报道就是这样一组策划到位、构思精巧、科学引导的研究性报道好新闻。  相似文献   

20.
刚刚谢幕的“两会”,具有很多关键性的转折意义,新一届国家主席、委员长、总理、国家军委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领导人在万人瞩目中产生,政治改革、再造政府的车轮也同时启动。新的政治气象同样直观地从“两会”新闻报道崭新的文风中得到充分体现,换言之,“两会”报道本身也开启了新闻文风改革新的一幕,实现了很多具有转折意义的突破,内中深蕴,值得认真体味和总结,更须继续保持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