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保守主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主要思想资源 ,反对全盘西化 ,反对激进变革。保守主义作为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反拨和补充 ,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中国保守主义往往是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受挫之时兴起 ,因而又带有阻滞现代性的消极作用。保守主义的屡屡兴起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它只有在充分接受现代性的前提下 ,才能成为健全的现代性思潮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崇尚理性化和主体性。强调中心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原则:新保守主义以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正当”学说和新教教义的“选民”思想为哲学基础。本文着眼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主张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谓的"保守"、"传统"、"固执"之义以外,还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异化现象的质疑与反拨,对殖民侵略行为的抵制与反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纵观近代以来的台湾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的现代性因台湾的独特历史遭遇而表现出"主动现代性"与"被动现代性"两种面貌共存的特殊性,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恰恰起到了为"现代性"这柄双刃剑纠错、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从一个侧面表征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从注重“破”到注重“立”之转变的整体自觉,其兴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其积极意义主要有:第一,它有助于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更好地以我为主地吸收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第二,它有利于营造一个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更好地批判继承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社会性文化氛围;第三,它体现了必须集中全人类多民族的智慧资源以解决“地球村”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时代要求。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偏狭的文化心态;第二,独断论和一元主义文化观;第三,理论建构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中国远程教育:一种现代性的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远程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很大程度上均依赖于社会、化、经济的发展,同时受其影响,受其制约。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远程教育学在探讨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视角中显露出后现3代性的迹象。这种后现代性与现代性相比较,哪一种更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对我国的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借鉴什么?本就这几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化保守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新世纪以来成为我国非常关注的文化派别和社会思想潮流。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当今社会文化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全面的唯物史观来看待当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有益的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学衡派是一个以文化批评著称的社团,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倾向在学衡派的批评和制约中有所纠正,但是学衡派重视传统的保守的文化立场使得其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缺乏实质性的建树,与新文化的历史主流相抗衡,终究难免被边缘化。从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性浪潮中回望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贡献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对学衡派进行现代性的思考和重估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对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90年代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一种现代性"到"两种现代性"。这在"现代性"话语的理论选择、关注焦点及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显示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新保守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美各国兴起的一股政治思潮,受欧美影响,日本在中曾根内阁时代同样出现了一股新保守主义思潮。同欧美各国的新保守主义相比,中曾根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实质上是战后日本以吉田茂为代表的传统保守主义的发展和修正。在思想内核价值理念方面基本上承继了传统保守主义的精髓,只是同内敛性极强的传统保守主义相比,新保守主义是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其思潮在政策取向上具有明显的扩张性和排他性,民族主义色彩浓厚。其未向流变将左右日本社会的走势,值得我们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正式形成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与那时所说的"新"是基本相同的一个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体现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整体社会历史特征的一个文化概念。它主要活跃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即将发生整体历史变化前夕的个别历史时期,例如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新时期,而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些更具体的追求目标,但"现代性"对于有分析性地感受和理解其他具体的文化概念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文学中的现代性问题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众多参与讨论的文章中,一个常见的思维模式是从"有"与"无"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十七年文学具备现代性品质,或十七年文学并不具备现代性品质.而实际上,这个时期的文学应当兼有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探讨这个问题最终只能导致一种"不见"与"遮蔽".十七年文学中健康的颂歌文学可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性的范畴;而对作家个性的压抑和对人物主体性的排斥则具有明显反现代性的特点.在后者身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封建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一个相当庞杂和宽泛的概念,它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某些作家的时候,也会出现尴尬失语的处境,如废名、沈从文等。因为,从这类作家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向度及思想倾向是反现代性的,而在审美上又是极具现代性的。因此,就现代性而言,废名的小说创作可以定位为反抗现代性中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是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文化领域里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考察,这一思潮主要有回归传统、反现代化、否定革命、走向世俗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企业财务保守行为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财务保守行为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实现永续经营目标而选择的一种战略性行为。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现实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财务保守行为的合理选择进行了因素分析,提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因素下,企业要合理的选择不同的财务保守行为。最后为我国企业合理选择财务保守行为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是其步入后现代的典型事件,其实,她融入后现代大潮是在后结构主义这条思脉上充分展现的。她以迂回侧进的策略、闪烁艰涩的行文风格,为曾被边缘的声音喊话,其旨归并非沉溺于解构权威主体的过度狂欢,而是透过对中国汉字特性及相应结构系统的创意性阐释,获得重新审视现代性的灵感。她对中国资源的读解与置入,在西方纷繁复杂的中国话语中为修正西方理性论述传统找到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坐车奇遇记     
作为一名项目经理人,多年以来,旅行成为了我工作的一部分。如今.当我回想起这数以百计的旅行时,那些游历过的世界各地,有趣的往事就从记忆中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保守是一种注重现实经验、反对不切实际的心理倾向和思维方式,区别于守旧和理想化。它怀疑一切完美方案,相信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强调在经验和积累中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渐进发展。教育改革中的保守立场反对片面强调体验性和个人化知识,反对简单否定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维护传统知识观与教学方式的适用性。对于学生自主,保守立场认为应该将其放在各教育价值中综合权衡,不应片面主张其在教育目标中的核心地位;学生自主应该受到教育权威与传统规范的限制,权威和传统是个人自主性形成的支撑性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雅明对俄国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俄国经典作家作品的阅读和评论,二是通过访问莫斯科,对革命烈火中的苏联的认识。其间他与俄国保守主义不期而遇,并在著述中给予这种倾向以暧昧的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深刻而复杂的艺术观与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世界”成为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一思想是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用“和谐世界”理念为自身发展寻求空间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世界乐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龚婷 《海外英语》2015,(2):97-98
The global spread of English is remarkable, for it has developed many different non-native varieties of English("world Englishes"). On account of the varieties of English, the essay reviews briefly historical caus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for English globalization. The issues of English localization, who is qualified as English instructor, what kind of English to learn and how is English changing in China are included. The essay discusses also the implications of World Englishe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proposes three points in the context of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1)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nges of English;(2)attitude towards global and local English variants should be properly treated;(3)compared with English test results, mor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