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分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是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然而在我国企业中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意识落后,技术创新风险性高,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缺乏战略管理等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自身特点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战略选择。首先是创新技术领域的选择,其次是技术领先和技术跟随战略的选择。本文还论述了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经济适用的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途径,选择自主创新研究或对外合作联盟。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缺陷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缺失,表现在企业产权制度的保障力上,存在国有投资主体名为统一实则分散和割据、国有产权关系的性质错位,以及企业法人产权不完整等制度矛盾;表现在经营和研究开发人员的价值力上,存在甄别和实现管理价值的用人机制缺失。研究开发人员缺乏投身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等问题,为此,必须让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在科学界定国有企业和理顺国有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努力和绩效与其收益的相关度;建立充分实现企业研究开发人员价值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提出企业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活动。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的主体不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是高技术企业自身。我国大量技术发明成果之所以转化率低,与企业未能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有密切关系,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来自企业家的主导作用,外在动力来自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的交互作用,从根本上说,社会进步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动力。我国政府作为创新主体存在种种弊端,因此,我国技术创新主体需从政府向个人,企业转移,要实现转移,就必须建立风险资本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建立企业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最高的地区,其特色和路径主要有: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企业集群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民营科技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同时在技术创新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 )科技资源布局分散,区域内缺乏联动; (二 )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三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创新方式还处于初始阶段;(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技术创新的支撑力不够。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或中间环节,它既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因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还很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空间狭小,创新能力不高。解决这些问题,要转变观念,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创新空间,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略论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采取措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使创新——改革——发展成为企业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0.
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采取措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使创新--改革--发展成为企业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1.
据透露,有关专家已就“十五”计划期间我国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观点,首先提出了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以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战略重点,促进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加大科技体制的改革力度,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与企业联合、合作等,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推动高技术产业化;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技发展后劲;重点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高新区及高新园区科…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并不高,既有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短缺,更主要的在于我国市场结构存在缺陷。我国市场结构缺陷突出地表现为过度竞争和行政垄断并存;这种市场结构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加快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必须消除市场结构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动力。我国政府作为创新主体存在种种弊端,因此,我国技术创新主体需从政府向个人、企业转移;要实现转移,就必须建立风险资本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建立企业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企不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政企不分使企业变成了政府的附属物,丧失劳动者主体地位,不适应变化的市场要求。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缺乏内在活力,企业的发展被扭曲。因此,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实现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技术创新第一主体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主体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同时,不少学在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时,均把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一个重要原因和前提进行分析。本在对国内学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试图从理论上说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第一主体,并通过实证考察,证实我国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第一主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发投入不足、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差异过大、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意识。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主要有,健全国家创新系统、促进国内区域内技术合作交流以缩小技术创新水平差距、鼓励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就技术创新问题到一些国有企业做了调研。从与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交谈中,深深感到尽管目前上上下下都在谈论技术创新,但不少企业缺少推进创新的实实在在的措施,特别是未能建立起科技开发业绩与报酬挂钩的分配和激励机制,致使科技人员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明显不足,缺乏追求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的科技人员因此而“孔雀东南飞”,使企业技术开发陷于停滞,甚或有其名而无其实。 应该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技术创新的氛围比较好,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召开了技术创新大会,有关部委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人员的报酬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采取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对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了成功的尝试和实践。但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尚未解决好科技人员追求创新的“内驱力”问题。很多企业科技人员搞技术创新还主要靠分配任务,靠自觉奉献精神。在报酬上,不少企业科技人员还是吃的大锅饭,拿的是固定工资和平均奖金,其技术开发的实绩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给他们增加多少收入。还有一些企业虽然与科技人员签订了科研合同,规定了开发新品以后根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但兑现时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常常打“和牌”,象征性地表示一点“意思”。这类问题,科研单位也同样存在。一些科研人员进行发明和转化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往往归科研所或高校集体所有,个人则所获无几。这种分配办法,难以体现科技人员的智力价值和实际贡献,严重压抑和挫伤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有关。因而可以说,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有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从中所获取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利益的状况。换句话说,利益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内在驱动力”。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搞好技术创新,就必须连接好“才”与“财”之通路,让他们先富起来。美国硅谷的很多企业,比如微软公司等,为什么新品层出不穷,技术不断创新,领导着“新潮流”,关键就在于使创新者成为利益主体,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企业在获得技术创新所创造的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不断造就出一批批“百万富翁”。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正在扑面而来,知识将作为“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最终成为产品的价值主体,科技人员作为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好科技人员创新的“内在驱动力”问题,给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使之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觉要求。 (《人民政协报》2000年12月12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明确提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这就把企业推向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事关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如何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和优势,大力推动自身创新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一个主体,三方联动,四个保障”的系统整合模式对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主体地位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以国家为国际竞争的主体,侧重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微观经济主体逐渐成为出口竞争的核心,但微观经济主体政策制度的缺失,使得我国出口微观经济主体的扩张受到了限制,发展也缺乏内在的动力制度;外在干预和企业剩余权问题也制约出口微观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交易成本的增加与交易效率的降低阻碍了出口拓展的空间。因而必须通过健全出口企业的剩余权分配制度,采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微观经济主体成为出口竞争的主体,以保持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和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在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方面不居优势,因而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各种对策,走出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之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