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诗人兼学者陈衍生当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特定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有反映爱国忧时、贴近社会的;有歌唱山水友朋、贴近人生的;还有论诗咏史、充满哲理的。他的诗歌形式别具个性。语言或清苍刻峭,或清新圆润,融文学性与哲理性于一炉,走出一条荒寒的诗意人生之路。而作为“同光体”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2.
评陈衍《石遗室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近代诗歌批评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对“同光体”诗歌的揭橥,同时收录和评论了咸、同以来大量诗家的作品。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诗话独特的诗论形式,又对其有所突破,它的特点是更富理性精神和朴学精神,更富集大成之功和地域色彩。不仅对近、现代旧体诗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思考中国近、现代诗歌乃至文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学批评对李白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评,论题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承唐人批评取向,从整体上集中辨析李杜优劣;二、一些诗论家受理学思想影响,对李诗创作旨向予以指责;三、对李白作为诗人的创作才性、艺术渊源、诗作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特征展开详细论析。这基本建构出了古典诗学批评李白论的视野,为后世诗学批评李白之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意象批评的发展期,尤其是诗话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本文从宋代大量诗话出发,分析意象批评对诗人诗作的创作特点、风格和诗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宋代士人注重心性修养,提倡养气,要求“气”向“道”“理”反本,向“心”“志”“性”归依。与此相应,在诗学领域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养气论的诗学命题。将这些诗学命题与汉魏六朝、唐代进行比较,可以寻绎其间的演变轨迹。宋代养气观念直接影响了宋代既要求平易柔和,又要求雄壮充实的人格标举与诗格尊尚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6.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从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观照宋诗,提倡“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研究诗歌的个性化、“至”的境界等诸多理论问题,对思考中国近代诗歌及诗歌理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然而,“同光体”诗派在晚清“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使然,因此,对《石遗室诗话》中的同光体诗论进行一番去蔽还真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晚清诗学,以陈衍《石遗室诗话》及其续编所建构的体系为集大成者.民国以来,关于清代诗学特别是近代以来诗学的描述,无不以陈衍诗论为重要参照.而陈衍在其诗论中对于道咸以降诗风宗宋的描述,在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翁方纲的意义和作用,造成我们对翁方纲的文学史与清代诗史之地位认识的不足.本文围绕陈衍与翁方纲二人的诗论主张和生平交游,梳理其中有关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因果脉络,试图对翁方纲与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关系,给出更符合史实,也更具说服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宋代诗学批评对欧阳修人格襟怀及其文学成就予以了高标,对其诗歌审美特征进行了探析,对其诗学渊源也予以了辨分。这为后世诗学批评欧阳修论建构出了广阔的空间,也潜在地揭示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诗学渊源、对宋诗的态度两方面探讨了范当世的诗学理论主张后认为:范当世的诗学主张渊源于桐城派诗论,同时又与当时盛极一时的宋诗派诗论有密切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范兰世在桐城派和同光体诗派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杜甫是宋人共同塑造的两位诗学典范,二者看似地位相当,实则存有不小的差异,无论在人品还是诗品上,宋人认为陶渊明都要胜于杜甫一筹。这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陶超然淡然的人格境界更契合宋人理想的人格品性和精神境界;二、陶渊明的平淡诗风更接近宋人的诗学理想;三、陶高于杜还出于宋人另辟蹊径、自名一家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11.
宋代主流诗学是以理性为基点建立起来的,逻辑、知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自然科学和思辨哲学的长足进展为前提,宋人保持和发展了对“理”的持续不已的兴趣。所谓“理”,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思想、日常情理和与之相关的表达方式。与宋人推崇理性有别,明代主流诗学关注的则是有关诗歌创作的经验。七子派相信,汉魏和盛唐的艺术实践完美地遵循了某种艺术法则,后人如果想揭示或制订规则,就必须具体地考察汉魏古诗和盛唐律诗,从中发现秩序并遵循这种秩序。王夫之在宋、明之后建立他的诗学体系,其理论思维首先着眼于宋、明主流诗学的失误。王夫之推崇审美直觉,不承认我们非得在理性原则和经验规则中二择一不可;他致力于克服理性原则和经验规则的冲突,并把审美直觉置于超越这种冲突的优越地位。王夫之郑重地将佛学的“现量”概念引进诗学领域,表明他对感受的直接性异常重视。  相似文献   

12.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诗坛大家,江湖派的领袖。本文着重论述了他的整合唐宋的诗歌风格论,揭示了他在宋诗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宋代印刷的发达,使诗歌学习出现了书本倚重及其形式化倾向。非常可贵的是,宋人已经意识到印本依赖的负面影响。在印本批评的同时,也进行了印本超越的种种探索。人们尝试从认识、体验以及感情(包括道德)等多个角度来超越媒介,这样的超越努力也促进了宋代诗法从活法论、体验论到兴趣论的交替与代兴。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时女儿承继家产的现象不少,主要有奁产陪嫁、招婿入赘和遗嘱继承等方式。女儿承继部分或全部家产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或因习俗,或因户绝,或因子嗣不孝等,其中更含有父母的感情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张戒等宋代诗家会通诗学与《春秋》,发现二者不但社会功用相通,而且纪事之妙相类,于是吸纳《春秋》义法以论诗。他们既融会《春秋》的"义"以凸显诗的社会功用("为世鉴戒"),又借鉴《春秋》的"法"以强调诗的艺术特质("深微蕴藉"、"文约意长"、"婉雅合礼"、"具文见意"),从而在江西诗派风靡一时、理学家诗论影响日增的时代,起到了一定的补偏救弊的作用。同时,以杨万里、张戒为代表的宋代诗家吸纳《春秋》义法论诗,不仅坚守住了儒家诗论的"言志"传统和诗教取向,而且也在体悟"《诗》与《春秋》纪事之妙"的基础上推进了对诗歌审美特性的探求,既有益当世,又泽被后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地理学在宋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在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远远地领先于同一时期欧洲、阿拉伯、印度的水平。宋代地理学的进步与宋代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士大夫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坚阶层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者从士大夫与政治、士风,士大夫与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士大夫主体特征等方面对宋代士大夫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宋代士大夫研究仍有诸多需要开拓的领域,如对于士大夫阶层还没有形成宏观甚至中观把握,与同时期它国知识分子的比较研究尚缺乏,对宋代士大夫社会建设思想关注不够,与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融合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版本学是国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宋代出版印刷业的繁荣昌盛直接影响着其发展。宋代出版传播的发展使得版本学这一学科在宋代得以确立,并有诸多表现。通过对其研究,从侧面管见宋代历史文化风貌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