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在中国大陆的泛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现代新儒学不同,当前的儒学复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众说纷呈、多元并存。基于现代新儒家之困境与传统文化研究思潮的勃兴,人们为儒学的未来前景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蒋庆的“政治儒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与干春松的“制度儒学”。总的来说,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均有现实可行性,但它们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最辉煌业绩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大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贞观之治"。究其缘由,善于识人、用人的完美用人之道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秉承"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施政理念,在用人之道上突出了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崇文重教,广育贤才;治世重德,赏罚分明等特点。并以此造就出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民族融合,国力强盛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 ,为巩固政权 ,治理天下 ,善于纳谏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惟才是与。在当今用人方面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们多称赞唐太宗"四夷一家"、"爱之如一"开明进步的民族观,并将其原因归结为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和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家族背景等因素,然而很少提及唐太宗民族观的另一面,也并未对其民族观中存在的两种对立观念进行分析,这里对唐太宗的民族观及其成因再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5.
儒学的现代化需要马克思主义提供政治合法性和现代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需要儒学提供民族元素和历史文化资源,谋求二者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挖掘和论证它们的理论契合点,这些契合点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人学思想、治国理念、社会理想等四个方面:在思维方式上,都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实用理性;在人学思想上,都以"人"为关注的重点对象和核心内容;在治国理念上,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理想上,都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体说来,传统儒学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野的民间形态,另一种是在朝的官方形态,这两种形态的儒学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共性是,重视人和人际关系,强调社会道德秩序;其差异性是,民间儒学主要存在于社会转型期,官方儒学存在于非转型期。弄清儒学的这两种不同形态,对于认识当下儒学的地位和作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唐太宗的法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国际儒联近日举行小型专题座谈会,讨论当前儒学发展趋势问题。 与会者强调儒学要想真正热起来,所有研究儒学的学者都要努力做普及宣传工作,将儒学传播到百姓那里,人人都会说几句《论语》和《孟子》中的话,还能在行动中贯彻儒学思想,弘扬儒家精神。同时,儒学也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雅文化先影响知识分子,再通过他们影响全社会。我们现代社会有一个儒学复兴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怎么样提出一个不仅适合世人,而且让农、工、商各个阶层都能够认同的一个价值观。这就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研究儒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科学地揭示它的现代意义,但是,揭示儒学的现代意义只是儒学现代化的一个侧面,不是儒学现代化的全部内涵,更不是儒学的复兴。儒学研究的现代化不是儒学的现代化,儒学研究的复兴不是儒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的儒学思考,乃为应对汉末以降,华夏之地域文化问题而发。唐太宗将复兴儒学作为构建帝国意识形态的重要步骤,而"文德"政治构想为其儒学思考核心所在。此构想建基于贞观君臣对"君权天授、有限合法"这一儒学精神的集体认同。在唐太宗和贞观众臣的共同努力下,"贞观故事"成为唐乃至后世封建政治生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新论     
"唐太宗新论"一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论证:一、唐太宗比秦始皇等历代封建皇帝的历史地位高得多;二、唐太宗比历代一些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更适宜于做皇帝;三、"贞观之治"的出现在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阶层来说主要是唐太宗的功劳。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所称道。“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有诸多原因,但唐太宗的选官、治官之术不能不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他选拔官员:不避亲仇,不问贵贱,广开才路,唯才是举;使用官员:知人善任,各取所长,随才授任,用人如器;驾御官员:事臣如礼,推心待士,用人不疑,从谏如流;管理官员:用、教结合,注重考核,惩治贪官,奖功罚罪。借鉴和吸收唐太宗选官、治官思想的精华,对我们的干部选拔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知节本名程咬金,<程知节墓志铭>和<程知节碑文>的内容,与两<唐书>的<程知节传>有不少出入.隋末,程知节先加入瓦岗军,接着又为洛阳隋军将领王世充麾下,最后降唐,成为秦王集团的骨干成员.为了夺取太子地位,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程知节是参加事变的主要成员之一.但两<唐书·尉迟敬德传>所载参加玄武门之变的人员名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程知节墓志铭>和<程知节碑文>,都有力地说明了程知节是积极的参加者,其史料价值颇为珍贵,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如此辉煌而为后人所称颂,与唐太宗不遗余力的实行老子"清净无为"、"以民为本"、"修身治国"的治国方略关联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一首《题焚经台》的七言律诗,被《洛阳市志.白马寺志》和《释源白马寺》二书说成是唐太宗游览洛阳白马寺时的作品。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其一,唐太宗时期没有七律。其二,诗句说"白马亲从印土来",唐太宗巡幸洛阳期间尚无"印度"这一译名。其三,这是一首嘲笑道教的诗,自称道教祖后裔的唐太宗不可能作诗嘲笑道教。《全唐诗》卷786中的这首诗,题目下署为"无名氏",根本不是唐太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特别强调"以廉为贵"的政德,要求官吏把廉洁作为从政的志向之一。唐太宗反腐倡廉既重德治,也重法治,这对当今社会的廉政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的败德弊政:饵丹药与兴土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贞观时期的政治清明,向为旧史所艳称,也被当代史学研究所肯定。但对其阴暗面的揭示和剖析,却显得比较薄弱。本文从“善恶必书”的史学立场出发,以“激浊扬清”的批判精神为宗旨,着重对唐太宗后期的执迷丹药和大兴土木进行述评,以求对其阶级本质和个人品德,得出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59-60,63
儒学在汉代通过自我理论的不断完善及存在方式的不断变化赢得了独尊的地位,进而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本文拟从汉代儒者、理论时代性、制度化三方面探究汉代儒学的新变化及其原因,以窥探儒学官学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即位后,社会景象残败不堪,经过他不懈努力、励精图治,并采取了土地制度、劝课农桑、与民休息、兴修水利等措施,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0.
在唐传奇中,有三篇写唐玄宗的历史纪实小说:《长恨歌传》批判了唐玄宗好色纵欲、荒政致乱;《开元升平源》歌颂唐玄宗求贤心切、虚心纳谏;《东城老父传》揭示了唐玄宗喜好斗鸡,导致朝政荒废,国家衰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玄宗在位时早、中、晚期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