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文化具有针对不同时期的具体历史条件,适时进行自我创新的特质。本文以此视角考察杨贵妃传说在日本的创新,首先揭示现今在日本流传的杨贵妃传说主要有久津地区版及热田神宫版两种版本,其内容构建完全不同;其后考证热田神宫版不是直接传自中国的传说,而是13世纪后期,蒙古东征日本期间被重新创造出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由中日两国艺术家联合创作的大型舞剧《杨贵妃》,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古典芭蕾的诸多元素,同时加入日本的传统艺术,成为一个崭新样式的舞剧。该剧对杨贵妃进行新的诠释,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与谢阿美的友情作为贯穿的主线,同时将盛唐时代的宏大与多彩通过舞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舞剧中集纳盛唐舞蹈、  相似文献   

3.
由中日两国艺术家联合创作的大型舞剧《杨贵妃》,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古典芭蕾的诸多元素,同时加入日本的传统艺术,成为一个崭新样式的舞剧。该剧对杨贵妃进行新的诠释,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与谢阿美的友情作为贯穿的主线,同时将盛唐时代的宏大与多彩通过舞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舞剧中集纳盛唐舞蹈、音乐、服饰、  相似文献   

4.
《杨贵妃传》(以下简称小说)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的一部极具特色的历史小说。其特色首先表现在所选用的素材上。同样都是井上氏的历史小说,“天平之甍”写的是日中之间的事,《风涛》写的是日朝之间的事,《露西亚囪梦游记》写的是日俄之间的事缱髡咴谒摹段业奈难У缆贰芬皇橹兴档哪茄?“我的历史小说大都以日本与某一外国的关系为题材”。但在《杨贵妃传》中却只写了中国的事,与日本无关。如果说通过对日  相似文献   

5.
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提起杨贵妃,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班也有一个"杨贵妃",但非同一般的是——他是个男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贵妃题材文学作品数量众多,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杨贵妃题材文学作品从中心人物、故事、历史背景几个方面入手研讨杨贵妃题材文学作品,其文本体现出爱美、重情尚奇、重史的文化心理,从而解答杨贵妃题材文学得以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读白居易的著名叙事诗《长恨歌》,有不少疑惑难解之处。查检了几家有名的注本,也大多引史书记载作释,而惑终不可解。前时翻阅《文化译丛》期刊,偶然读到一篇《杨贵妃逃亡日本的传说》,顿觉豁然开朗,疑云四散。这里,我们并非去考求杨贵妃马嵬生死的史实,只是作为艺术鉴赏来探求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依据之所在,并可由此而受到一些启示。虽然逃亡之说或许仍有可斟酌商讨之处,但总觉得至少也可以“聊备一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唐代诗歌这一文学样式对杨贵妃的文学形象进行考察与分析,认识到唐代诗人对杨贵妃的评价各执一端、莫衷一是,即使同一个诗人,在不同诗中甚至同一首诗中,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及价值判断也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有时对杨贵妃持鞭挞态度,有时对杨贵妃持同情态度。以上两种不同的评价普遍并长期存在,接下来从传统文化与有唐一代的时代文化背景出发去探讨唐代诗人对杨责妃形象不同评价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关于杨贵妃的最后归宿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读四川省《文史杂志》一九九五年第五期冯汉镛先生《杨贵妃马嵬还魂之谜》一文,很赞同冯先生提出的杨贵妃马嵬还魂后栖身四川的观点,但冯文认为营山县大蓬山是杨贵妃终老之地的说法以及文中一些疏漏之处,笔者不敢苟同,现陈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唐代以来,由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李杨爱情"衍生出了不同版本、不同体裁的文学经典,不同历史时期的李杨故事大都交织了爱情主题与历史垂戒、道德臧否与美学同情等范畴的意味。在这其中,杨贵妃的形象历来褒贬不一,在作者—文本—读者-社会这一文学链条上,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语义场。对于杨贵妃文学形象历史变迁的探究,不仅是对作者其人和观众心理的深层挖掘,更能部分映射出时代思潮和文化生态特征,进而完成对杨贵妃文学形象经典化历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广为人知的文学创作题材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在杨贵妃与唐玄宗爱情故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唐代至清代史书及笔记小说中对于杨贵妃与安禄山的关系描写,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倾向,在唐五代史书、笔记中,只强调了二人的"母子"关系;宋代逐渐开始将安禄山与杨贵妃私通情节加入其中,二人关系也从政治上的互相依附变为男女情感私欲上的宣泄、满足,艳情色彩越来越重,格调低下。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杨贵妃文学形象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对唐诗中的杨贵妃形象塑造作了论述,认为杨贵妃身世、外在容貌和内在心理,以及命运结局与历史记载有很大差异,并且分析了这些差异的原因和意义。从而了解历史人物文学化过程中的一些规律与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书名是《白蛇传》,书的作者署名秋本青子——这不足为奇,比如日本人也写过很多关于杨贵妃的故事。对于古典美人他们总是格外感兴趣。而现在的它也如迟暮美人,与其他很多同时期出版的不入流的小说一起,在旧书摊上堆成一摞,放在一角,久也无人理睬。  相似文献   

14.
杨贵妃:荔枝罐头 广告场景:杨贵妃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吃着罐头,甜甜地说:“来自广州的荔枝罐头,味道确实不错。”  相似文献   

15.
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八日,玄宗在马嵬坡赐死宠妃杨贵妃。从那以后,正史、笔记、诗文、小说、戏曲等多种样式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过悲剧的主人公。对这些文献阅读、比较的结果却让我很吃惊,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中的杨贵妃离历史中的那个杨贵妃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6.
高力士是唐朝著名的大太监。时人都说安史之乱全是他和杨贵妃的责任,什么杨贵妃红颜祸水,什么高力士奸邪乱国。可实情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7.
张中宇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5):14-17,34
“隐事”说认为,马嵬事变时唐玄宗迫于形势,同意赐死杨贵妃,但参与其事的高力士和陈玄礼都是唐玄宗亲信,杨贵妃可能在夜间换装逃走,但已流落风尘,无颜回宫面见唐玄宗,因此“长恨歌》表达的不是死别之苦,而是生离之恨。但根据可信材料,陈玄礼、高力士固然有时间、也有条件让杨贵妃逃脱,问题在于二人是诛杀杨氏一族的具体策划者和执行者,结果又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安危,所以必定要确认杨贵妃之死才会罢休,而不存在协助杨贵妃潜逃的可能性。臆测性很浓的“隐事”说产生于疑古之风盛行的学术环境中,往往拘于字句百般搜求、穿凿附会,仅属于大胆假设而非严肃的学术立说。  相似文献   

18.
正《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的传世名篇,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画面左方突出人物,右方自上而下描绘故事的主要场景: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美貌娇媚,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处死之后,唐玄宗追怀忆旧,寂寞哀伤。画家凸现了色与墨混合所产生的整体效果,激情奔放,意象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对《长恨歌》痴迷,这应该是因为人们为唐明皇和杨贵妃那凄婉动人、缠绵悱侧的爱情所感动。人们对《长恨歌》主题的看法一直有分歧:有揭示统治阶级荒淫的“讽谕说”,有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爱情的“爱情说”,现在竟然还出现了一种新奇的看法,即“白居易假扮唐玄宗私会杨贵妃”。  相似文献   

20.
杨贵妃是唐玄宗后期宫廷后妃中最为显赫的人物,她借着玄宗对她的专宠,结成以杨国忠为首的杨氏外戚集团,把持朝政、巧取豪夺、收受贿赂、淫乐腐化,直接参与高级官员的任命和军国重大政务的决策和执行,在政治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近年来宣扬的"杨贵妃从不参与政治"、"杨贵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妃中唯一不参与政治的一个"等说法,明确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