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冬,悔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台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有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的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用来办私事,他的  相似文献   

2.
李钊 《教师博览》2004,(1):21-22
1931年冬,梅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有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的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用来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小轿车。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很简单,从不讲究穿衣吃饭.处处精打细算。梅贻琦经常用废纸头起草的一些报告提纲、公函等,现在仍保存在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见证…  相似文献   

3.
梅贻琦校长和清华大学密不可分,清华培养了梅贻琦,梅校长引导清华走向光明和辉煌。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教授的力作《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构思向读者展现了现代高等教育家梅贻琦校长和在艰难中前进的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4.
樊彩萍 《滁州学院学报》2006,8(2):98-102,121
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长达17年之久,是清华师生公认的对清华大学发展最有贡献的校长。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他的“通才教育观”、“大师论”和“教授治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党宁 《教育与职业》2006,(28):96-99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想无论对于梅贻琦先生熟悉与否,大多数人都应对这句响彻中国高等教育界的经典话语有所耳闻。然而,与其高亢语调截然相反的是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默默耕耘的十七年。 梅贻琦先生为人谦逊少语,注重实干,时人称其为“寡言君子”。与同为校长之任的胡适先生相比,他远没有那么“大名鼎鼎”。但是,梅贻琦先生以其特有的、低调的处世风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使得清华大学在十年间后来居上,成为在学术和名气上均可比肩北京大学的知名学府。可以说,他在一生之中只做成了一件事情,就是成功地出长清华大学并奠定其校格。毫无疑问,梅贻琦先生在清华校长任上多年来的呕心沥血以至死而后已,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进入了“黄金阶段,”又创造了“战时教育的奇迹”。50年代后期,梅贻琦又在台湾新竹筹建清华大学,从而实现了他终身服务清华的夙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1931—1948)。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家,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以通识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清华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堂一跃成为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时代"。他的通识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百柯 《教育文汇》2004,(10):49-50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10.
梅贻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教育家。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17年中,他使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发展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一流大学。他的教师理念及其管理实践不仅使清华和西南联大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而且对我国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梅贻琦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从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几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1938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迁往昆明,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了西  相似文献   

12.
在清华大学早期的校长中,有两个人特别出类拔萃,一个是梅贻琦,一个是梅贻琦之前的罗家伦。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这句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一直为后人推崇,而梅贻琦两袖清风的品性、坚守规定的操守更令人钦佩。1931年,梅贻琦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一到任,他便放弃校长传统的特权,家里的电话费、佣工的薪金,以及学校补贴的两吨煤,他全部要求自费。八年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  相似文献   

14.
既是教授、学者,同时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这个名字闪闪发光。做过17年清华大学校长,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17年的时光,光阴荏苒,梅贻琦留给世人的,是一座心有净魂的廉洁的丰碑。身为清华大学校长,他却一直过着近乎清贫的生活,这一点尤其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5.
通才教育思想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对清华大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十七年间,梅贻琦以通才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清华大学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开创了清华大学校史上的"黄金时代"。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事儿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梅贻琦受到清华师生如此崇敬,当然与他确立的"教授治校"的清华传统有关。在清华,做一个好教授永远是最神气的,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还说:我这个大学校长是帮教授搬凳子的。不  相似文献   

17.
略论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通识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等内容,这些优秀思想对于我们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帮俊 《辽宁教育》2013,(2X):44-44
<正>"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校长梅殆琦的这句著名教育至理名言为后人所称颂。同时,他两袖清风的品性,坚守规矩的操守更为人钦佩。在西南联大时,梅贻琦与普通教授一样租用的是面积窄小的民房,两把硬椅子放在阶台上算是客厅。学校配给他一部小车,当物价飞涨时,他毅然封存了汽车,辞退了司机,安步当车。外出应酬,则以人力车代步。到清华大学任校长,一到任,他便放弃传统的校长特权,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里,一校之长与教师的距离有多远?我想到了一位历史人物——近代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他的带领下,清华大学在十年之间从一所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梅贻琦曾说过一句话:"我当清华大学校长很容易,只不过是给教授们泡泡茶、端端凳子罢了。"不久前,有杂志刊发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的一篇文章——《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柳袁照任职校长十几年,很少在学校大会上作报告,每次大会都是请教师上台发言,开学大会也不例外,一律请教师讲,让教师来布置工作。用柳袁照的话说,学校每个教师都是校长。  相似文献   

20.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对于梅贻琦来说.虽然之前已经出任清华大学的校长,但是西南联大却是其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代表着其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大学一解》,就是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