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84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亲密度与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家庭适应性与兴奋性、敢为性呈正相关,与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2)敏感性和独立性两人格特征上存在家庭类型差异:极端型家庭与平衡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独立性上有显著差异.(3)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与焦虑都有较强的预测性,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具有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生活适应越顺利.  相似文献   

2.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家庭环境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57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越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存在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淮北师范大学4个年级28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性别、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小学生孤独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403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孤独感在性别和年级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年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男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小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也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低年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低于高年级学生,男生显著低子女生;(3)小学生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进入了孤独感的回归方程,且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34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人际信任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来探讨初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在各量表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信任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间呈显著的负相关(.3)家庭适应性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亲密度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进行调查,旨在为今后有关这部分青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16种宿舍类型中,平衡型宿舍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5.7%;中间型次之,占25.7%;极端型最少,占18.6%。2.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3.宿舍实际适应性和理想亲密度对大学生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显著(P<0.01)。因此,大学生孤独感与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关,用宿舍实际适应性和理想亲密度能够预测大学生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成熟度的发展近年来受到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视。选取大连市7所高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中学生职业成熟度调查问卷》考察家庭因素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成熟的世界知识显著相关;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世界知识、主动性和独立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适应性对职业自我知识没有独立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间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与孤独感,家庭关系破裂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较低;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存在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孤独感对抑郁情绪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孤独感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无论是直接调节抑郁情绪还是通过孤独感间接调节抑郁情绪,家庭亲密度对抑郁情绪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2)男生内外向、精神质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在神经质、掩饰性上得分无显著差异。(3)内外向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而神经质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4)专制型与精神质、忽视型与精神质、忽视型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忽视型与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5)人格特征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自尊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3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旨在研究家庭功能与高中生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家庭功能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两维度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四个维度(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存在显著正相关:高中生家庭功能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社会适应及其四个维度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425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SCCS和FACESⅡ-CV以及SPSS分析方法,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亲密度的基本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自我和谐度、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程度、自我刻板性程度均呈现显著负相关,表明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越高,则自我和谐度越高,而且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对自我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四川省乐山市职业高中女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乐山某职中的2014级学生的积极情绪、家庭亲密度以及自我概念相互关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家庭关系分布中,松散型占约55%,缠结家庭与亲密家庭约20%;积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自我概念在专业这一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积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自我概念三者在学生成绩上的差异极其显著;职高生的积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自我概念的发展三者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增强职高生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助于积极情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93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所属中间型和极端型比例过高,家庭“松散”和“僵硬”问题突显;(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水平不高,非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显著高于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上显著高于留守儿童;(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据此,可以通过培育家庭亲子关系、重视家庭经验习得、增强父母教育卷入等方式完善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进而促进其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认识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子职实践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感量表、子职知觉量表和子职实践量表,对某大学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子职实践;(2)子职知觉正向预测子职实践;(3)子职知觉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子职实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家庭亲密度可以直接地、也可以通过子职知觉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子职实践。这一结论有助于人们理解家庭亲密度对子职实践的作用机制,对如何促进大学生承担子职责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个体成长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的和谐与否更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根源性因素。本研究以家庭和谐为基础,探讨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进行家庭亲密度与社交焦虑关系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在性别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实际亲密度在城乡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社交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中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调查了中学生的气质类型及其与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状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发现:(1)初中生的家庭亲密度显著高于高中生的家庭亲密度,特别是在集体活动这一维度上,初一学生与家庭成员集体活动最多;(2)黏液质的中学生家庭亲密度最高,而抑郁质的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则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家庭集体活动、互动维度上,黏液质中学生家庭亲密度显著高于抑郁质。但在民主—关系维度上,抑郁质中学生体验到的家庭亲密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即家庭亲密度是影响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人际信任量表》(IT)对XX附属中学和XX高中的350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的总体水平偏低,显著低于常模水平;家庭亲密度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有显著影响,家庭亲密度越高,高中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也越高。要提高高中生的家庭亲密度,父母应保证与孩子的沟通时间,通过多种沟通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做到与孩子相互尊重与理解,让孩子信赖父母并愿意听取父母的人生建议。社会方面还可以通过创办家庭辅导学校等方式,帮助家长获得更先进的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我们从河北省石家庄市随机抽取1所普通中学的190名学生,其中男94名,女96名.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评,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家庭亲密度表现突出,而适应性表现不足.男女初中生在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上没有差别.初中生家庭类型分布均衡,平衡型家庭所占比例最大,中间型次之,极端型最少.初中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易产生恐怖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亲密度、适应性以及总分均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