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问题解决训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充足的数学知识,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还需要学生具有“反思”意识。反思是解题的归宿和升华,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化归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钱广荣 《中国德育》2014,(16):12-15
"问题教育"旨在通过解剖"不应当"的道德问题而阐明"应当"的道德要求,让受教育者明了"正面"的道理。课程德育存在忽视"问题教育"的偏向。课程德育开展"问题教育",要选好、用好"反面教材",要将活动德育之"问题教育"内容转移到课程德育之"正面教育"课堂上来。  相似文献   

3.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题。数学就是在不断发现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数学教学中的“发现”不同于科学家发现新事物,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教材中由前人和他人开拓的线路进行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发现’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由教师“发现”,即由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发现”。由于在教学中受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目前…  相似文献   

4.
要重视师资队伍的“隐形流失”问题黄东溟,李祖辉前几年开始出现的师资队伍“隐形流失”现象,目前已普遍存在,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它造成了师资队伍人心涣散,业务素质滑坡,师生感情冷漠,教育质量下降。“隐形流失”比“显形流失”问题更为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题目]一列快车上午8时从南站出发开往距它605千米的北站,一列慢车上午10时从北站出发开往南站,慢车开出3小时后与快车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5千米。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名人效应”胜利油田职业中专宋开才在我国,知识分子似乎已经习惯了淡泊名利,追名逐利似乎不是君子所为。但我认为“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名师出高徒。职教工作者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如果自己在本专业有所作为,有一定的知名度,那么他的学生就很易...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思维话动,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设计,把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组织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何亚玉 《考试周刊》2014,(92):30-30
<正>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教学效率、艺术等很大程度直接体现为问题设置方面,问题是语文课堂有效、高效的基石和保证。我认为在问题设置中,"主问题"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尤其值得我们探讨研究。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教学理念,对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它的价值具体体现在:首先,"主问题"教学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提问,使课堂呈现清晰的板块式教学,有利于形成双向立体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高考中,历史学科特别重视能力的考察,它的主要立足点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上,可以说,二者的好坏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渗透情况,而“评分标准”则是能力具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学生的答题很难与评分标准相一致,甚至差之千里,不着边际。这与他们对“评分标准”掌握不佳有关。为此,笔者就评分标准的发展简况及其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评分标准”的发展简况自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1994),评分标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七十年代——开始阶段。此阶段的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相一致,即答出所给题的内容即可得分,属知识的简单再现,着重对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高中数学公开课:授课教师在讲“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余弦”时,首先开门见山地给出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然后让学生自看课本中的证明(该公式证明较难)。学生匆匆看毕后,教师就开始着重讲公式的应用。他大量举例,把各种题型都讲了个遍,覆盖面很广。最后,学生当堂练习、板演,反馈效果很是不错。然而,笔者认为,这种教法的近期效果虽佳,但远期效果肯定不好。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2.
<正>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离不开朗读。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现阶段由于受英语考试方式的影响,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笔试而忽视口头表达,这样的恶性循环阻碍了朗读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者见一群孩子压弯树苗,便走近用手压弯一个孩子的腰。孩子大声叫喊“好疼!”孩子们问老者:“你为什么要压弯他的腰?他在喊疼呢!”老人说:“我压在你身上你就叫疼,树苗弟弟也一样啊!”孩子们都点点头,说:“那我们就不压了。”老爷爷接着说:“要是别人来压怎么办?”于是,他们在老爷爷的建议下,成了小树的护卫者。老者可谓棋高一着,他没有一句批评,也没有讲空洞的道理,但学生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说明,抽象的理念无法打动人心,空洞的说教显得枯燥无力,成功的德育离不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德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要重视「轻声」教学江苏常州市北郊小学韩家铮“动弹”的“弹”应该读dàn,还是tán?两位语文教师看着一张试卷上所给的这两个读音,都拿不定主意。还有各地的试卷上和各种练习册的“看拼音,写汉字”的项目中,常出现guījǔ、mócèng这些题目。这反映了语...  相似文献   

15.
王耀生 《海南教育》2008,(10):65-65
人们常把字典说成“哑巴老师”。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字典的特点和作用。但平时人们对“哑巴老师”却不屑一顾,以为阅读中不跟“哑巴老师叶丁交道也照样阅读,即使碰到一大堆难字也可以一“眺”了之。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多,那些不懂读的字就慢慢增多,阅读者对阅读就渐渐产生厌倦心理了。因此,我以为要重视“哑巴老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理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把字典说成“哑巴老师”。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字典的特点和作用。但平时人们对“哑巴老师”却不屑一顾,以为阅读中不跟“哑巴老师叶丁交道也照样阅读,即使碰到一大堆难字也可以一“眺”了之。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多,那些不懂读的字就慢慢增多,阅读者对阅读就渐渐产生厌倦心理了。因此,我以为要重视“哑巴老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理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集体教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已经熟悉的集体备课之外,基于职业学校教学特点,还应当特别重视集体"备考"。试以一例说明之。《电气工艺》课是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手工焊接。元器件筛选、电子仪表使用和整机装配等内容。它一般贯穿三学年,在职一、二、三年级各有侧重。下面是某校该学科期末考试笔试部分三份试卷的问答题比较:职一.(l分)1.分别叙述用万用表判别电解电容、二极管正负极的方法?2.叙述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e、b、c极的方法?职二.(35分)1.如何鉴别"开关电位…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提出后,如果对学生的反应“及时”作出评价,就有可能扼杀学生创新的机会。 如,我曾听过一位毕业班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19.
朱晓宇 《中国培训》2000,(10):54-55
人们对普通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的危害性认识比较清楚 ,但是 ,对职业培训中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了解不多 ,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职业培训中的“应试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应试培训”和“应试考试”两个方面。如果我们不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应试教育”将会影响职业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也难以达到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的目的。一、造成职业培训“应试教育”的原因及其危害性目前造成职业培训“应试教育”的主要原因大体上有三点 :1 对职业培训的认识模糊是造成“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职业培训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  相似文献   

20.
“教育非常重要”这样一句话 ,绝不会有人反对。但是教育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到底解决了没有 ?我们的各项事业是否已经做到普遍重视运用教育手段 ?教育工作者以及在其它教育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培养下一代的工作的状况 ,能不能使人们满意 ?各有关部门关心教育并以实际行动配合、支持教育事业的风气 ,是否已经形成 ?受教育者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认识 ,究竟达到什么程度 ?受教育者中能够很好并自觉地接受教育和积极进行自我教育的人 ,在受教育者总数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如此等等问题还很多。我认为在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 ,应该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