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写了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你喜欢哪一次看到的景象呢?把你喜欢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再在全班与同学交流。 (学生自由阅读,并分小组讨论) 生:我  相似文献   

2.
书韵、乐语、童音……老师与孩子们歌唱画眉鸟的歌声充盈着课堂。李秀荣老师在《鸟的天堂》公开课上,依据学情,大胆取舍,另辟蹊径,精心引导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得以迸发,整个课堂充满课改带来的新气息,授者和受者一起欢悦,一起成长。师:(绘声绘色地范读)“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做巢、树梢、应接不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默读课文 ,理解内容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教学重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2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积累、运用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题 ,板书…  相似文献   

4.
喻金芳 《湖南教育》2002,(11):50-51
尝试自读,探究学习导入。今天,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欣赏巴金爷爷所描写的鸟的天堂。(板书课题)自读。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读。(出示自读提示)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②针对本段提出问题,试着自己解答问题。③熟读本段,争取读出味来。指导。你喜欢哪些句子?哪些段落?把它标记出来,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反复品读。(教师巡视时相机指导)交流成果,合作学习(一)初步交流师: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先与同桌或前后的同学交流一下。(可有序、可变序、可无序进行,教师巡回…  相似文献   

5.
《鸟的天堂》是进行人文生态教育的绝好教材。教师可依托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开展开放式个性化的大语文教学。一、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扩充视野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要依托教材,让学生广泛开展搜集“生态环境、人文生态教育”方面的资料,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诸如围绕主题,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从哪些方面去搜集,网上搜集要注意些什么,去图书馆怎样检索资料;如何做社会调查,找些什么人,怎样询问,怎样记录,又怎样整理记录;如何做野外考查,考查时应注意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信息世界。…  相似文献   

6.
7.
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自编入小学教材以来,其文本意蕴从美的角度、善的角度、博爱的角度、环保的角度等被人们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人们探讨了“天堂”的美、神奇与和谐,感受了鸟的快乐与无忧,并为它建构了各种极具个性的学习模式。然而,捧起文本,再仔细品读,发现巴金先生似乎不只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在他的文章里“鸟”与“天堂”都是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10.
《少年读者》2008,(9):44-44
“鸟的天堂”的形成纯属偶然。巴金先生游“鸟的天堂”,继而写《鸟的天堂》也属偶得。  相似文献   

11.
蒋卉 《湖北教育》2003,(21):46-47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这成了我们课改实验区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怎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结合《鸟的天堂》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  相似文献   

12.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14.
景洪春 《湖北教育》2003,(15):40-41
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动态生成观。这样,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成了一种成长的过程——心灵的成长与充盈。从这一角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语言与精神综合生成的过程。 ——题记  相似文献   

15.
案例 《冀中的地道战》以说明的方法叙述了地道的结构和特点,反映了冀中人民无穷的智慧。一教师这样指导阅读: 师:地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地道的样子,并画面出地道简图。画好后可互相修改。 [学生自读课文,画地道简图。接着同桌互相修改简图] 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画的简图[投影出示],你们认为须进行哪些修改?  相似文献   

16.
学习目标一、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三、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四、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学习重点一、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①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②众鸟欢腾的热闹场面。二、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学习难点本课的学习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18.
【案例】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领悟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我觉得“逼近”一词用在这儿不太恰当。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我们平时讲距离越来越近时,习惯用“靠近”和“接近”,用“逼近”显得不合常规。生:据我了解,只有当人们遇到压力时,才用“逼近”。作者是坐小船去“鸟的天堂”,所以这里根本谈不上“逼近”。生:“逼近”有时还含有紧迫、速度快的意思。但作者在文中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丝毫没有快的意思。师:是啊,小船走得并不快,作者的心情也很好,可文中竟然用“逼近”,而不用“靠近”和“接…  相似文献   

19.
青鸟 《小学生》2005,(4):38-41
飘飘这位可爱的“花大姐”,张着一对漂亮的翅膀,一天到晚都在飞,这不, 刚刚和藏羚羊分别,又向东飞了,飘飘的大眼睛又直了——看见什么了?  相似文献   

20.
文琼 《湖南教育》2003,(12):48-49
教学离不开反思。对一个具有反思习惯的教师来说,同样一篇课文,10年前的教学与10年后的教学不可能没有变化。透过这种变化,我们不难看到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艺术的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种变化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理念的变化。本期刊发的这两份教案,时间相隔10年,但愿您能从这种今昔对比中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