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文学作品中的风俗画呢?它是指作品中描绘社会生活风俗的艺术画面,它是作家对客观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风俗内容的艺术再现。风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集体生活的“抒情诗”。它洋溢着人们生活的情趣,闪耀着生活中人们精神世界的光彩,呈现出人们道德风尚的色调。因此,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文学理论界关于作品主题的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结合文学作品的实际对主题的涵义作出新的界定。文章还从具体作家作品出发,分别对思想性主题、情感性主题、感觉性主题、趣味性主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曾台湾中山大学演讲时 ,在呼吁当代青年学生“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把阅读范围延伸到专业之外” ,并且一再强调“要先找一些名著垫底”。余教授说 :“垫什么样的底 ,就会建什么样的楼。因此尽量要把底垫得结实一点 ,但时间不多 ,要寻找一种省俭方式。最省俭的垫底方式 ,是选读名著” ,“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 ,总是时间和空间筛选的结果 ,我们可以不在乎名著 ,却不可以不在乎时间和空间。一部似乎并不怎么样的作品居然被时间和空间首肯 ,这本身就是一种极有文化深度的悬念 ,光凭着这个悬念也值得去读一读 ,更重…  相似文献   

4.
人物性格,是指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教学要以情感人,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来实现的。这就是说,要根据作品的文字描述,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和情境,用形象和情境来感化、陶冶学生。让我们先来罗列再造想象能力的结构:(-)具有正常人的神经系统和反射机能;(二)大脑里贮备足够的表象以及与这形象性的表象相对的抽象知识;(三)准确无误地掌握足以调动原有表象的语言文字——即第二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6.
王冉 《文学教育(上)》2008,(19):112-113
人物性格,是指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性格也会出现不同,这就是人物性格的二重性,也可以称之为性格分裂,即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受不同性格的控制。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二重性表现的极为普遍,这是因为多重性的人物性格描写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度。复杂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物性格的多重性,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否成功,也成为了小说创作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朱义 《现代语文》2011,(9):28-28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学习是三种学习方式的核心,缺失了探究,自主不过是闭门造车,合作也只是表面繁荣。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还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教学的自身特点主要是举三反一,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较为成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从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具备一个客观的主题,也可以叫作规定性主题,但从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来分析,当作品一旦成为读者的读物时,每一位读者眼中的作品主题就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下个哈姆莱特”,这样的主题可以叫作差异性主题。阅读教学进行文本解读时,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对禁忌主题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守禁或违禁的过程来表现的。受禁主题与违禁主题在文学作品故事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增强了作品的内聚力。在守禁主题、违禁主题、两者的转化等方面的探讨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较为成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从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具备一个客观的主题,也可以叫作规定性主题,但从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来分析,当作品一旦成为读者的读物时,每一位读者眼中的作品主题就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样的主题可以叫作差异性主题。阅读教学进行文本解读时,文本本身、教师、学生等多元因素的参与,文学作品的规定性主题和差异性主题形成了阅读的多…  相似文献   

11.
材料和主题一、主题的概念主题是开放性的,流动性的概念.它不仅是文章写作中的术语."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早是音乐术语,即"乐曲中的主旋律",后来被其它文艺创作方式所借用,至今仍在广泛运用,如一幅画有主题,一段舞蹈也有主题.写作也采用了这一概念,其含义是"作者在文章作品中通过全部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关于主题,也有其它的称谓.记叙类文体常称之为中心思想、中心意思等;议论文则常常把主题叫做中心论点,基本观点.说明文和各种应用文由于很少用来表达某种思想,所以一般不采用这些说法,只提"主要内容".还有人称主题为主题思想,意思并没有变,只是加上了"思想"二字.这是为了使主题的本质更明确化,表示"主题是思想"而非其它.因为确实有人把主题和其它概念混淆,比如这种说法"这部小说是知识分子主题",实际应该说是"知识分子题材",这里把"主题"和"题材"混淆了.在议  相似文献   

12.
典型是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又叫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主要指出现在叙事性作品中的有特征性的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典型首先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理想的结晶,因此,典型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郑飞 《现代语文》2005,(5):70-71
文学作品的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翻开古代文学作品,捧一杯香茶,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赏心怡情;静下心来,品一曲<枉凝眉>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想到<漏斗户主>"陈奂生",则为现代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哑然失笑;再想到<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心中忽然充塞了一种急于品读的欲望.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最希望满足的正是这种阅读带来的愉悦,这份美是浑然的,无论是作品的语言还是思想,无不浸润着生活的智慧与幽默、美感与哲思.  相似文献   

14.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都会有正读和误读。正读是对文本的正确阐释,读者通过作品和作者相互沟通;误读是对文本阅读后的一种错误阐释行为,但误读并非是一种不可取的阅读。正读和误读是相辅相成、共存互补的,对文学作品的正确阅读应是将正读和误读有机结合,才能使阅读成为有意义的阅读,文本才能增值。  相似文献   

15.
一些文学作品的主题呈开放性状态,这在中学语文教材里也是不乏其例的。如《卖蟹》一文,《教参》归纳主题强调小说歌颂了卖蟹姑娘的善良正直公平.批判了胖子的自私自利……而作者却说:“有人问《卖蟹》的主题是什么。我说赞美了劳动的美。”这种编者(也是读者)与作者看法上的差异多少表明了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呈开放状态的,理解也常常是可以多角度的。更有些思想深邃的力作。内涵很深,能“说出来”的主题往往是表层的、浅的,深层的主题却像冰山一样藏在海水下面,鲁迅的作品多如是。文学作品可能蕴含几个方面主题因素的客观存在,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认为.这给教学提供了作多角度、开放性思索的前提与可能。主题的开放性有待于师生在教  相似文献   

16.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文学鉴赏中也有句经典的话,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多解性,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中,主题意识具体体现在审题和作答环节。具体来说,就是审题时,除了思考"问题的考点是什么",还需要考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问题对象对主题的创设有何作用"这两个问题;作答环节,围绕主题组织答案,用主题意识去衡量答题内容的有效性。抓住了主题,就抓住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命脉,有了主题意识,就有了洞悉文学作品阅读题奥秘的窗口。其实我们跳脱出应试的角度,从作者的创作初衷来看,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是在为主题的创设做准备,那也就是说无论你从哪里入手,作者的创作意图都是指向主题。"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一条文学理解规律,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在这之后还有一个"篇不离题"的补充,"主题"应该统摄全文的词、句、段、篇。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或是阅读做题时,要强化主题意识,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了抓手和主心骨。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文学作品解读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理论如何看待和阐释这些问题,对日常的文学解读和语文教学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模糊性问题、多主题问题、形象大于思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它综合了时代特征、作家创作主旨、作品的客观展现及读者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它随文学作品的产生而存在,并承载着某种意义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具有客观性;文学作品的价值因时代和阶级因素而发生着变化,主题也因此会出现异解,它具有可变性;一部作品因作者意图及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只表现出一个主题,它具有多解性。主题的客观性、可变性和多解性,展示了一部作品灵魂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对其进行解读时发生误读是不可避免的。误读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误读现象之一:一元化分析“一元化分析”是指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