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茂驹、胡兆亮的《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地理学报》1998年第6期)一文所采用的分析样本值得商榷。该文说:“本文一律采用进士殿试第一名为分析样本。隋代文献中有关内容的记载基本缺失,故本文的研究时段始于唐,迄于清,不包括隋代。在这些朝代中又以统一王朝为基本分析对象,分裂时期地方政权所举行的科举考试,参考人员大多来自地方政权所辖范围之内,籍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不具备全国意义。”实际上是排除了辽、金、西夏诸国和五代时期的全部状元。这种思路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明显的不严密处:北宋并非真正的“统一王朝”,它跟辽…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习》2006,(7):1-1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由国家设立许多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也叫“开科取士”。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用考试方法来选进士。  相似文献   

3.
年年严阵以待、动静极大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考试当然不是一回事。不过,要是抛开本质看现象,或许也会有一点古已有之的感慨。科举制度,自然有它的弊端,有  相似文献   

4.
徐梓 《中国教师》2009,(11):37-38
<正>明清时期,"进士"有了特定的所指,就是举人通过会试并获得贡士的出身之后,再进一步通过殿试排定名次、被赐予的出身或被赐予这一出身的人。要获得进士的出身,成为进  相似文献   

5.
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中对获得最高层考试取录者的称呼,清时期,童生经过县(府)试及格者称秀才一第一名称案首;秀才通过在各省城举行的乡试取得举人资格,第一名称解元;进京参加会试,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由贡士通过皇帝亲发策问的殿试一被取录者称为进士。进士分三等,统称三甲,前一、二、三名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科举文科考试对军事的影响表现在:一是文科科举举人、进士担任了许多军事武官;二是文科进士不少人写了一些军事著作。武科科举考试出身的人才一方面写了不少的军事兵书;另一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战功累累的军事将领。  相似文献   

7.
钱苗灿 《中文自修》2003,(12):47-47
在我国奴隶制时代,由国王、诸侯根据自己亲属的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官吏,而且主要官吏都是世袭的。这种官制叫做“世卿世禄制”。到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开始选拔官吏,例如商鞅在秦国变法,奖励军功,按功劳大小定官爵高下:某些“士”也靠游说上书和向诸侯自荐取得一官半职。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科举考试开始于隋唐,经过宋、元、明的发展,到清代已基本定型。其中,进士科考试在我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本文在认真研读有关进士科考试的大量历史古籍的基础上,详细透析了进士科的各级考试,旨在提高人们对人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一真 《成才之路》2011,(21):I0016-I0016
1.童生 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2.院试 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10.
1.隋炀帝大业年间开设进士科,开始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你知道进士的进是什么意思吗?2.乡试、会试和殿试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形成具有强基与推动作用,奠定了我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社会物质基础。与儒学思想、文官政治多维互动,使考试内容因需而变,实现了测试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中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文化选择过程,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科学的求知精神,削弱了科技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割裂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使之徘徊在经验论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古代广西桂林科举考试的亮点有三鼎甲人数多、考中进士人数多、科举考试家族兴盛。形成科举考试亮点的主要原因有古代桂林学校教育事业繁荣;广西贡院设在桂林,有利于桂林辖区科举人才应试;中试者的模范效应,推动了桂林辖区民众参加科举考试的热情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早以前就制造了许多会模拟人行为的机械人,当时,人们把这些机械人叫做机关木人、偶人,它们是现代机器人的始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教育在小农经济、中央集权政治和伦理型传统文化等大背景下呈现出显著的特征,即政教合一,教育内容重伦理轻技术,教育方法倾向于经院主义,教育权利不平等以及官学私学并存,书院林立。  相似文献   

15.
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见证,某一时期的家训文献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发达程度.以及它的内容和社会价值观。文章在分析我国古代家训文献的基础上对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点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则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庭教育思想。二则为我国家庭教育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宁波府中举进士与三鼎甲的人数,来说明宁波科举业繁荣;然后从经济自然资源、城乡集市数量增加商品经济的发展;盐业发达与盐场课司税收多;宁波对外开埠后,经济格局变化和经济收入增多;金融钱庄的发达;清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宁波明清建筑业;洋行买办行业发展等九个方面,来论证科举文化事业的发达,其后面有着经济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古人科举应试及第之后,官府会派人前去通知报喜,这样的报喜在古人眼里称为捷报。所以可以这样说,捷报就是古人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据说古代参加科举应试,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喜报的到来。这样的等待在古代称之为候榜。也有比较聪明的人专门等候在村口,一旦看到官方报喜的人,就抢在前面去报喜,碰到富裕的人家能得到点碎银花花,碰到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沾上点酒喝。这些场面在《儒林外史》里有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考试失利或者说失败,并不是人生的失利或失败,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天生我才必有用"。因为有这种志气,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牛气十足的"高考落榜生"。明代画家唐伯虎是一位受到科举严重打击的落榜生。当年,他因购买考题作弊东窗事发,被永远夺去了考生资格。起初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于是视游山玩水为人生第一乐,把  相似文献   

19.
赵威 《文教资料》2006,(15):215-216
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宗教,范围也最为广泛。本文将通过历史资料的阐述,来论述基督教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职业教育跨越我国整个古代社会,经历了萌芽产生、鼎峰兴盛、缓慢发展三个时期,而艺徒制作为最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则对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抹。与西方职业教育相比,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具有教育行为强制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和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等特点,正因为如此,使得我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等都优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