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省中学体育试用课本》的试行,是我国体育界的一大喜事,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从今以后,体育作为一门课程,上课有了课本,教学有了依据。使用《课本》,有利于体育教学规格化、科学化;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欢迎《课本》,积极试用《课本》,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上体育课,学生没有体育课本。因此,不少学生总是把体育当作无关紧要的科目看待。1984年,我省《中学体育试用课本》出版了,这无论对我们体育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件大好事。它改变了中学没有体育课本的状况。教学有了比较固定的教材和比较统一的教法。教师能更切实地订出教学计划,更系统地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能更好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校正式使用《广东省中学体育试用课本》一年多了。“体育课本”的出现,防止了体育课无所适从、盲动盲从现象,也为学校领导评价体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学生有了课本,课前心中有数;教师备课有了蓝本,教学组织安排就更加完善;一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钻研教材,从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为上好体育课奠定了基础。当然,“试用课本”初次编写,免不了还存在不足之处。本着共同研究完善“试用课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我们进行了编写中小学体育课本的初步尝试,计划在二、三年内完成编写任务。目前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小学三——六年级上学期用书四册,一九八五年秋季起在全省范围试用(小学下学期和中学上学期用书将于一九八六年出版使用)。配合这套《《课本》,还编有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各一册。为使《课本》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现就小学《课本》编写和使用有关问题,分别说明如下。一、编写《课本》目的建国以来,学生始终没有体育课本,学无遵循,体育课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编写二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学生使用的体育课本,是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体育课是小学至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  相似文献   

5.
去年下半年,我省部分中小学开始试行《广东省中小学体育试用课本》(学生用书),得到师生的欢迎和拥护。今年秋季开始,扩大试行范围。现就有关编写和使用的若干问题作如下介绍: 一、为什么要编写体育《课本》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体育课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解放以来,中小学各门课程相继编出了学生用的课本,可是体育课仍然只有教师用书,学生没有课本。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有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不了解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内容,有些体育教师则离开中小学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省新编的《中学体育课本》(以下称《课本》)试行半年了,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对《课本》有了初步的认识,概括起来,我们认为新编的《课本》表现为“五个有利”,同时对《课本》也提一些建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荔卿 《福建体育科技》2000,19(5):49-51,57
体育课程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福建省体育试用课本》 (下简称《新教材》 ,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目标、教学和锻炼方法进行了全面、通俗地讲解与论述 ,使体育教学真正地与素质教育有机地接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对实施二年来教师、学生对《新教材》的认识与看法 ,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有9年多的时间了,在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三条新的体育课程理念是值得全体教师进一步关注的:其一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智、体、德和谐发展”。按照文部省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规定:体育课是与学校其他各种教学活动共同进行的必修课程之一。日本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力”,并强调“身心健康”。因此,在每周三节体育课中,有一节是保健课”。由于这个缘故,日本中等以上学校的体育课,称之为“保健体育课。”《中学保健体育》一书,是供初中体育教师使用的教材。全书由“体育篇”(运动实践)和“保健篇”(基础理论)两大部分组成。保健体育课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学会运动技能,提高兴趣和养成运动习惯的同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浅析新版中学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底,由教育部组织有关学者对原全日制普通初级和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体育》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教材更名为《体育与健康》,并于2000年7月正式出版,供全国初、高中学生使用。整套书有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共6册。每册分知识篇和方法篇两大部分。教材修改的原则和特点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尊重和修改相结合,采用的修改方法是新增、改写、前后章节调整和删除4种,以期在体育教育中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天荣 《体育科研》2005,26(2):88-89
通过文献综述法、归纳分析法、逻辑演绎法,从多角度探讨了中学体育教育创新、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改中的健康教育、教师发展等焦点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改革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问题的提要 1978年原教育部编制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与《教师用书》[2]试行后,对学校体育起了拨乱反正作用,使体育课走上了正轨。1984年《教材》作了修改[3],1987年一月也修改了《大纲》[4],但只在教学目的、任务与理论题目作了修改,而运动教材(即身体练习)除增加舞蹈与韵律体操外,其余的原封未动。教育要改革,要“而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保卫者,因此国家教委正在准备写1990年开始使用的中学各课程(包括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新的《大纲》《教材》,应建立在使用《大纲》《教材》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本文从福建执行现行体育课程《大纲》《教材》方面进行反馈,为编制1990年的《大纲》《教材》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委于1987年颁发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这一重大战略措施的实施对于端正中学办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未来事业培养合乎规格的人才无疑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也是学校体育新的方法。为了检查这一决策的实施和提高效果,于今年9月底对来自全国29个省、市(西藏、台湾无考生)的1257名中学毕业生进行了身体形态(三项)、机能(一项)、素质(三项)的测试,  相似文献   

14.
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体育科学理论学会、广州体育学院联合召开的“广东省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于1987年5月15日—18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正式代表86人、列席代表21人参加了会议。他们有省、市(地)教育部门的体育卫生干部、有来自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育部门的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广东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卢动同志、广州体院党委副书记郑艾山同志、副院长张沛棠同志出席大会并致词,教育厅体卫处副处长何坚同志讲了话,省体育科学理论学会主任  相似文献   

15.
吴超 《体育世界》2009,(2):38-39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中学体育教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它要求教师从观念到教法均要与时俱进,但对在实施过程能否顺利推进,笔者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动参与目标是其它目标的基础,是实现其它目标的前提。教材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产生运动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态度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并受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支配。因此,要实现运动参与目标,必须从学生的体育动力调节系统人手,教材要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给中学体育教育带来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为了贯彻国务院提出的“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精神,现行的中学体育课已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而贵阳市作为全国六个试验地区之一,也开始了近一学期的改革实践,通过实践,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出现了新的气象,现将所取得的成效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学引入快乐体育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快乐体育对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教学方法的作用,指出快乐体育的施教理念和特点,施教要点和方式,以及尚存在的不适之处,为进一步发挥快乐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宋亚炳 《体育学刊》2003,10(6):94-96
对广东省现行的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调查目的中学体育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已有多年了。目前教科书使用的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这是许多体育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当前中学体育课本使用的情况,摸索如何进一步发挥课本的使用,提高课本使用率,使其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