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案化嫌疑在平时的听课中,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的导学案其实就是把原先的教案进行逐条细化,将其翻版为所谓的"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没有摆脱被"教授化"和"教案化"的倾向,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已。思想品德课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主动避免"教案化",不能让导学案成为教案的翻版,而要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更多地创设活动,通过动一动、查一查等环节,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毛邦初案发生于国民党退台后不久,牵涉案情在国民党退台前后。因国民党空军高层权力纠纷,空军副总司令毛邦初及其助手有意泄露军购弊案,引起舆论关注。国民党贪腐形象能否得以澄清,关涉美援大局。为使美国人信服,台湾当局决定通过法律程序提起诉讼。在蒋介石对"挟外自重"者深恶痛绝的心理之下,部分美议员对案情的关心,使毛邦初成为蒋要防范的对象。为获美同情,毛被冠以"包庇不忠"之名。李宗仁的卷入、法统问题的提出,使毛案更添政争色彩。李与蒋之间,美国站在后者一边,这使李对毛的庇护毫无作用,反而加速了李本人被"罢免"。毛邦初案暴露出的问题,使台湾当局的胜诉显得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3.
姚倩男 《考试周刊》2015,(26):95-96
导学案是推动高校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学生及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导是引导;学是核心;案是方案,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这就充分体现导学案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高效课堂可以说是高效"学"堂,因为高效课堂是学生演绎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学生展示、交流、质疑,课堂上呈现更多的是生与生的交流、生与生的对话。老师只是偶尔点拨、引导一下,看起来非常轻松。其实并非如此,高效课堂"效在课堂,功在课外"。这个"功"就是指老师课前编写导学案的功夫。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被喻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导航仪"。学生按照导学案上指引的路线就应该到达目的  相似文献   

5.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以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具体阐述导学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推行"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形成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法。"三案"指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和课后拓展案;"六环节"指以案导学、以疑诱学、以展助学、以讲拨学、以练查学和以拓深学。通过实践,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世界似乎变得更喜欢用枪表达意见,5月1日,世界头号恐怕分子本·拉登被美国兵一枪爆头;10月20日,独裁统治者卡扎菲被反对者击毙。相信这两枪肯定会被载入史册。不过,比起历史上另外四起"涉枪案"来,2011年的这  相似文献   

8.
刘海峰 《文教资料》2008,(29):78-80
江苏桃源大堤被挖案(史称"陈端案")是道光年间发生在江苏境内的一桩惊天大案.该案不但惊动了一个皇帝、一个军机大臣、四个总督、五个巡抚,而且埋下了道光朝中后期满汉官僚激烈争斗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对典故"举案齐眉"的"案",后人多解释为托盘或盘。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家居用具。先秦时的案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多为席地而踞或跽时的凭依之物,至汉代又有书写、读书、进食等功能。据古人考证和出土文物证实,案源自俎,系为有足的低矮食器,即食案。因食案较轻便,易于搬动,故"举案齐眉"中梁鸿妻托举的案,应为食案。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的课堂"的旗帜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小学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建构了"四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四案"指的是课堂教学四环节的预设方案,包括预习案、导学案、巩固案、实践案。"四案一体化",是指四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有机融合,都集中在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上,分而不散;四案是相互关联而非割裂的,统一于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先期的学习是后期的准备与基础,后期的学习是先期的巩固与发展;实践案不仅安排在一堂课的第四环节,还融合在  相似文献   

11.
正导学案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越来越被很多学校推崇。使用导学案之前,学生在预习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弄不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导学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笔者以高中英语(牛津版)必修一Unit1的语法教学为例,说明在导学案模式下如何进行定语从句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日前,扑朔迷离的天士力"毒丸"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号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研究员首席研究员"的李某,终于因与"学术造假"有染,而被牢牢钉死在耻辱柱上。然而,综观各界对李案处理的舆论,似乎绝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近年来导学案有关文献的梳理,将导学案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深化期。导学案研究取得的成绩是初步构建起了导学案研究的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但研究尚不够成熟,研究的人员多数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面较窄。导学案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应该构筑导学案的理论体系,更加注重研究学生的"学",深入研究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开展导学案评价体系的研究,探讨导学案的"共性"与教师"个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导学案与网络课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导学案在当下中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它在改变教学现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桎梏着教学的发展。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语文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得与失。一、高中语文导学案使用之"得"传统的语文作业强调的是积累,注重的是认知,最常见的作业形式就是抄词、注音、文言知识整理、文言翻译等,稍微打破常规的可能是增加仿写、针对某一问题写出感悟,或完成一份小综合练习之类。导学案不等同于作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又以作业的形式出现。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中语文导学案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语文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学习文本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但远不能满足当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为了改变目前学习文本的不足,必须深度改革学习文本,从编写的立场、结构、逻辑入手,重新确立学生学习文本的要素,这种变革后的学习文本被称为"学历案"。相比传统的学习文本,"学历案"具有自己显著的特征。基于"学历案"的教学变革或将实现四个转变:实现由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实现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实现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6.
伴随新课标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跟不上教育改革时代的步伐。怎样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呢?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被引进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日渐在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一、导学案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所体现的优势1.传统五段式教学的弊端和缺点  相似文献   

17.
谭传龙 《考试周刊》2014,(85):144-145
一些高中生物导学案存在学习目标简化、弱化,学习内容有骨架无血肉、容量过大加重学业负担、要求统一忽略学生差异、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以"案"代"本"脱离教材等问题。教师要从导学案实际作用出发,改进导学案编写和使用,改变导学案乏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导学案作为"教学合一"的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年级、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教的活动是基于学生学的活动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又都是围绕导学案来展开的。学生学的活动主要由目标定向、预习感知、内化理解、成果展示、巩固拓展、达标反馈等环节组成,因此导学案的编写结构也应与学生的学习环节相适应,发挥好导向、导读、导思、导说、导练和导评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双案"是由"学案"和"引案"组成。"学案"是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方案。"引案"是教师在"学案"的基础上设计的,重在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学案"。"学案"能够反映出学生自学轨迹,"引案"能够反映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双案"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发展性学力培养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我听说臭名昭著、罪大恶极的一氧化碳被公安机关抓获。法庭将于今天审理一氧化碳杀人一案,我作为记者,应邀旁听。"肃静!现本法官宣布开庭。"法官大声道,"带被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