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2.
《黄鹂》在孙犁众多的散文作品中,也许算不得一篇精品,题材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思想内涵也似有点庞杂。这妨碍了我们对它的解读,因此有人说它是“写热爱大自然”的,有人说它是“领悟艺术规律”的,众口难调,莫衷一是。我认为,要理解这篇作品,一是要用“整体感悟”的方法,二是要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到作品的真正内涵。这篇散文的倒数第一、第二、第四自然段,是作品的结尾部分,都是议论与抒情,多次谈到了“极致”这一观点,大自然的极致、艺术的极致,认为这是“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作者把整个作品归结到“极…  相似文献   

3.
一个英国记者去访问苏联的伟大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记者:“您怎么会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伟大的作品呢?”奥斯特洛夫斯基笑着说:“我在这部书的初稿里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并没有想到要出版一部书。后来,同志们都说这本书很有教育意义,也有艺术价值,要把它出版。”记者:“哦!那么,您认为做一个作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奥斯特洛夫斯基肯定地回答:“我认为,首先,他必须是一个忠实于祖国、忠实于生活的人,也许然后才能是一个作家。”当作家的条件@黄雯雯  相似文献   

4.
<正> 作家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又是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虽不等同于文学研究,但又与文学研究密不可分。 作家之所以称为“作家”,是因为他写有作品,所以作家离不开作品。而作家要写作品,又总要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因而作家又离不开现实。作家创作的目的是要让读者看,使读者得到教益,得到美的享受,因而作家离不开读者。因此,研究作家离不开研究作品、研究现实、研究读者。在这点上说,作家研究是与对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紧密相关的。但作家毕竟是整个文学  相似文献   

5.
<正> 一作家、艺术家的个性与创作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历史上看,过去存在过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文艺创作就是表现作者的主观世界的,即表现作者的“自我意识”、“自我感受的”的,根本否认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另一种认为,文艺是“纯生活”的反映。作家的任务,就是“复制”生活,“如实”地反映客观环境、个别事物和自然状态。完全否认作者个性在创作中的作用。比如,存在主义的最大理论家海德格尔就说过:“艺术家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无  相似文献   

6.
<正> 时下,在我国文坛上,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越来越深地渗透在作品中。与此相应的,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作家以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投入到文化的“寻根热”中。我以为这是我们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吉兆。艺术自有艺术的庄严与高雅。艺术家只有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修养——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和艺术感受力、表现力,才能不断地为时代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好作品来。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是兼有新闻和文学性质的一种文体。说它是报告,指内容而言,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材料,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指形式而言,必须通过艺术构思和文学语言,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艺术构思是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人物与事件进展的谋篇布局和确定艺术表现形式等过程。作家李惠文说: “所谓艺术构思,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情节  相似文献   

8.
世界著名教育家伊瑟尔提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科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界。”这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强调作家创作的作品与阅读过程中将作品具体化的读者之间的融合。那么读者是如何融入到作品之中,并赋予作品新的意义的呢?笔者将引入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论史上 ,曹丕第一个用哲学概念中的“气”探索文学现象和评价作家作品 ,阐述了“文气说”。关于“文气说” ,历来有争议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它 ,现从哲学与文学来源、深刻内涵、艺术渊源和美学意蕴等方面对“文气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作家创作整部作品的过程始终是作家对作品生产的控制过程。艺术的传达活动是作家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对作家创作活动研究的日益深入,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布封曾指出:“写好同时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庞德说:“写得好就是控制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1.
1.1947年3月,巴金的《寒夜》问世了。这是继《家》之后代表着作家创作最高成就的又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巴金卷帙浩繁的作品茂林中的一篇现实主义佳作。近年来,这部力作益发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并曾一度蜚声于日、法等国文坛,甚而被誉为“巴金最优秀的作品”①。《寒夜》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博得这般高度的评誉,原因之一就是它蕴含着“极大的艺术魅力”,标志着“作家感情和艺术的成熟”②,而这又突出地表现在它那力透纸背的心理描写中。它通过对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大后方”一个普通市民家庭悲剧的记叙,  相似文献   

12.
巧合,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构思情节的一种手法,它是对生活偶然性的一种巧妙的运用。巴尔扎克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作家们精心构置事件的“巧合”,将生活中种种现象与人物的活动放到特定的情境中去生发,去碰撞,去展现生活的韵味和内涵,从而使文学作品有一种令人欲罢不能的艺术诱惑力。它可以把互不关联的故事串连起来,可以让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使人物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之中,从而充分展现人物性格,制造矛盾冲突,这就让读者不得不投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幸福着他的幸福,悲哀着他的悲哀,在不知不觉中走近…  相似文献   

13.
作品结构,即作品的复杂组织和构造。它是作家确定独特艺术构思、精心组织形象体系并构成一部完整作品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在戏剧文学的创作中,由于直接受到舞台艺术各种因素的制约,它又是最艰巨而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工作。明人祁彪佳在总结这一经验时说:“作南传奇者,构局为难,曲、白次之。”凌濛初也说:“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②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甚至强调“‘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提出了所谓戏曲“独先结构”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沉默”作为一个文论概念,首先应是由马舍雷提出的,他针对的是文本和意识形态间的关系,强调文本意识形态的隐秘性。“沉默”是由作家设计而成的,也可能是无意而为。“沉默”本身具有否定性质,这是语言本身的有限性所致,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无奈,这势必使文学成为艺术就具有了超语言性。“沉默”以一种无限澄明的存在构建作品存在的样态,它发出的充满感召力的“召唤”吸引着读者与作者进行内在心灵的对话和沟通。“沉默”要以想象性阅读活动来诠释其内在的美质特征,从而使文本意义呈现无尽的“绵延”之态。“沉默”不是虚无,而是一种有限的遮蔽。  相似文献   

15.
一谈到文学作品的创造,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把这种荣耀归于它的作者——诗人和作家.创作纯然是作者的事,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并不断得到强调和发挥。本世纪法国的文艺批评家瓦勒里断言: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认为,艺术活动中“制造者和消费者是根本分离的两种系统”,“一件艺术作品是一种客体,一种人工产品(假造物),本着以一定方式来影响某些个人的宗旨而制造出来的。艺术这种现象可以由两种相当明显的转化来表现(这种关系与经济学中的生产和消费一样)。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转化——一种是从作者转化到生产物,另一种表现为生产物和作品转化到消费者这一事实——是完全独立的。”  相似文献   

16.
全国知名小小说作家饶建中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经过近20年地苦苦摸索,终于成功地开掘出“人生AB角”这一独特的小小说艺术形式。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让AB角在迷惘、猜忌、互换、矛盾、沧桑和错位等氛围中对垒,充分演绎人生轨迹。这是一个小小说作家成熟的标志.更是形成风格的肇始。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英国作家布莱克则说:“独特的细节是崇高艺术的基础。”可见细节之于作品的价值。所以,优秀的作家从来都注意细节的捕捉和细节价值的挖掘,像汪曾祺先生就以恬淡隽永的文笔描写了西南联大教授金岳霖先生的诸多细节,将一个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语言艺术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作家爱伦·坡以诗歌、短篇小说和文艺理论著称于世。他力主“为写诗而写诗”①的艺术原则,追求“美”、“纯”和“音律”“,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不是认识价值。他的短篇小说大多讲述恐怖、惊险的故事,作者在故事中“力图制造惊险、恐怖和强烈感情的效果”,使作品具有“梦魇般的魔力”。③其作品中的恐怖魅力除了源于情节的精心构思外,要重要的还在于作者娴熟地运用语言营造特定气氛,因为,“一位作家的技巧,说到底,总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讲述会有迥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本文拟从叙述话语的…  相似文献   

19.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哥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打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鲁迅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名也不易。”因为“虽只寥寥数字,却很要明确的判断力和表现才能的。”(《且介亭杂文一集·五论“文人相轻”》)在鲁迅看来,如何给人物命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作家的艺术水平。如果作者能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修饰手法为作品的人物命名,往往就会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或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划;或者有助于作品主题的开拓;或者鲜明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而这一切,在《药》的人物命名中都得以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