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战初期 ,中共武装在开创敌后根据地以后 ,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心环节。华北抗日根据地大力开展了政权建设 ,这种政权是真正坚持抗战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廉洁高效的政权 ,为其他地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的华北农民,政治感觉麻木,参与意识淡薄,对国事极其冷漠。华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农民"国"的意识升华,参与意识空前高涨,牺牲奉献精神凸显。战争与革命的社会现实,中共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是农民政治意识嬗变的主要原因。农民政治意识的嬗变,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巩固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战中期,华北根据地遭受了天灾敌祸的双重侵袭,给根据地造成了巨大损失,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威胁着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地党和政府与八路军响应中央号召,认真执行精兵简政的政策,从而减轻了人民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部队战斗力,也使得根据地渡过危机,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华北根据地广大人民的文化水平极为低下,这种状况阻碍了党对群众的宣传发动,不利于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从而对抗战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此,根据地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详尽的关于国民教育的规章制度,组织了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并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开展"冬学"扫盲运动,大力发展小学教育,适当地发展中等教育,从而逐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的文化水平。根据地国民教育的发展,为华北根据地的发展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参加抗战.为了动员占根据地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抗战、支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冬学运动.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这一典型地区开展的冬学运动梳理和研究,就其教育组织、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发动的农民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利于吸取我党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农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民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与地主在减租减息中的互动关系.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租赁关系,是在中共的强力介入下,农民与地主双方利益博弈的产物.农民与地主在实际历史过程中处于高度互动关联状态,农民实践减租减息的积极性和地主对农民减租减息要求的认同与否,因时空不同而异,也会随着时局变化而起落不定.在减租减息中,中共起着发动者和调和者的作用,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维护了与地主阶级结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肆进行文化思想的侵略,贯彻奴化教育.为了 粉碎日本的阴谋,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教育战线的对敌斗争和建设.教育在开辟、扩大、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华北的四块抗日根据地的货币经过通汇汇兑阶段、混合市场与联合兑换所阶段实现了按照固定比价统一流通使用,为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创造了条件,而晋察冀边区银行和冀南银行这两家中共领导下的最大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更是在机构上成为未来人民币发行机构的雏形,1948年12月1日人民币正式发行,华北抗日根据地货币完成了向人民币的衍变。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存在着大量的封建迷信,这严重威胁着根据地的生存。对此,华北抗日根据地开始制定并实行以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的各项措施:一是对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揭露迷信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二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识别能力;三是推广科学知识,破解套在人民群众头上的迷信枷锁。反迷信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为了抗战的胜利,克服困难加强对群众进行社会教育,这时期的社会教育具有适应抗战需要的特点。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灾荒等原因,抗日根据地的弱势群体问题非常严重。对此,局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基于根据地特定历史条件的救助体制,制定和采取了因类而异、积极与消极相结合的政策与措施,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地在社会救助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社会救助工作及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平北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冀热察三省和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这一地区抗日斗争的坚持,对晋察冀乃至华北抗战的胜利.对抗战胜利后党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进行国内斗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作为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舆论界的权威和旗帜,是边区抗战新文化传播和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渠道,在充分发挥党报作为"集体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大力推动边区大众的文化运动,发展和繁荣边区文艺,建立、发展边区的出版发行事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沿,社会阶层结构及各阶层相互关系经历了激烈的调整和重构,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引发了根据地所属区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在同日伪军进行军事、经济等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激烈的对敌文化战,它大致经历了宣传动员、对敌政治攻势和群众性文化战三个阶段.参战主体从军队、专业剧社扩大为边区全体军民,宣传重点从动员群众、瓦解敌伪军逐渐发展为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反攻.并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它充分发挥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效地弥补了边区物质方面的劣势,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既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对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和谐社区制度建设的前提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和谐社区及其制度建设已成为一个现实和理论的新问题,而问题的系统性破解,需要多学科、多范武研究的协同.基于哲学性的思考,就社会发展的理论视角,提出并回答四个前提性问题:①和谐意蕴何在;②社区何以成立;③和谐社区应当如何;④和谐社区制度应当怎样.由此,提出这种"应当"的应有之义,并给予辩护.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它可以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巨大的合力,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最终实现人类的幸福。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甚至破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不幸。所以,必须采取对策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利益分配合理布局是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核心,公平正义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则,宽容理解是创建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八荣八耻"教育是确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导向,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44年侵华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河南省中西部几乎全部沦陷。为继续抗战,拯救豫西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7月,中共派遣皮定钧、许子荣等率部挺进豫西,积极打击日军,从而掀开河南抗战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education, oriented to the unity of Truth, Good, Beauty, and in pursuit of a healthy,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improve the mental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ment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fulfill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guarantee this achievement, it should persist in the principles of wholeness and systematism, fully displaying the rol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teaching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Besides, it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system and self-education of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